孫嘉陽
(遼寧建筑職業(yè)學院,遼寧 遼陽 111000)
引言:1986年,“校園文化”開始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當中,作為一個概念被提出來。到目前為止,高校的校園文化發(fā)展也有三十幾年了,雖然時間還不是很長,但是發(fā)展確實是非??斓摹8咝5男@文化是高校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方面,是一所學校精神風貌的重要體現(xiàn),是對高校學風建設、育人模式、整體教育等多個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直接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思維方式等,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F(xiàn)如今,校園文化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能還沒有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在實際工作中還面臨著諸多的難題,因此,高校還應該不斷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使得校園文化建設更有針對性,從而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順利地開展。
高等教育的發(fā)展使得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地完善,而校園文化的育人作用和價值導向性的作用也就突出出來。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使得大學校園處于各自獨有的文化氛圍當中,健康而又豐富的校園文化很好地抑制了低級文化、非理性文化、腐敗思想對高校校園的侵擾。高校文化建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和行為模式,使得學生的認同感得到增強,從不同方面塑造了大學生的人格,這是校園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文化導向作用的體現(xiàn)。另外,校園文化在政治導向方面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園文化最為獨特之處就是新穎有創(chuàng)造性,無論是社團活動還是學習小組,對于大學生的政治導向也發(fā)揮著重要的引導作用。
文化建設本身就具有非常強的凝聚力,校園文化也是如此。校園文化本身就具有非常明顯的群體性,是校園師生心聲的代表。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中都凝聚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能夠產生強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從而使師生、生生之間形成無形的信任感,有助于師生愛校情感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和學校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進而形成和諧而又具有凝聚力的群體關系,這種凝聚的意識漸漸地就形成了高校各自獨有的文化特點,學生的責任感隨之增強,集體觀念得以建立,學生思想認知層面得以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和精神世界都能得到相應的升華。
對于高校的學生而言,學習是放在第一位的,這就需要豐富的校園生活來調劑緊張而又忙碌的校園生活。校園文化活動使得整個校園生動起來,學生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而這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又能夠從思想上和行為上引導學生形成積極健康的價值觀。
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有著與思想政治教育不一樣的發(fā)展規(guī)律,二者都有各自的內容和方式方法,從這個角度來說,二者是不能互相代替的。校園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必須得以重視,既不能形式化,也不能過于娛樂化,同時也不能將二者等同看待。從系統(tǒng)主體的角度來看,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師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主要還是教職工,學生是受教育的對象;從適應的范圍來看,校園文化建設主要以地理條件為限制,以校園為主,而思想政治教育則需要堅持黨的領導,其開展的各項活動具有很鮮明的思想政治性,具體來說是屬于政治范疇的活動。
1.校園文化建設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創(chuàng)造共同的價值觀念是校園文化的核心所在,學校的辦學質量與文化建設息息相關,校園文化的實質就是其育人的功能,因此校園文化在建設的過程中處處都體現(xiàn)著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教育;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點和核心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這也是高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方向。校園文化活動是要有明確的目的的,而且還有很強的計劃性和組織性,個體的參與和個體目標的實現(xiàn)實際上是以集體目標為基礎的,學生的成長離不開集體主義的教育。形成了集體主義的凝聚力,學生自然就會產生愛國主義情懷。
2.思想政治教育保證了校園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首先,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核心就是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建立,高校的校園文化作為群體文化,其時代特征是非常明顯的,對于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造,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校園文化的建設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為其指明方向。高等教育不斷改革,促進了高校教育的發(fā)展,也使得高校校園文化在建設的過程中面臨全新的挑戰(zhàn)和困擾,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主要陣地,要在這種思想文化的激蕩中繼續(xù)發(fā)展,就必須不斷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斷深入,社會思潮碰撞,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處的環(huán)境愈加的復雜化。部分大學生的政治覺悟有待提高,理想信念不夠堅定,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念對校園文化不斷的侵蝕。在這樣的情況下,思想不夠成熟的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就很容易出現(xiàn)偏差。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大學生學業(yè)繁重,任務重、壓力大,課余活動使得大學生能夠做到勞逸結合,調劑緊張的學習和面臨的壓力,所以校園文化應該具備娛樂性的作用。然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現(xiàn)如今高校校園當中的活動形式化嚴重,講究活動的排場,校園文化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校園文化缺乏內涵,空有其表,很難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自然也是難度增加。
現(xiàn)如今的大學生,與網絡共同成長,手機和網絡成為當今大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直接影響了大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同時直接融入到大學生的生活、學習、交往當中。網絡的作用需要兩面來看,從便捷性上來說,網絡確實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但是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認知能力形成穩(wěn)定的重要階段,很多大學生沉迷網絡,熱衷于手機游戲和網絡熱劇,辨別能力差,對于網絡上的內容缺乏辨別能力,直接影響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和學習。網絡的發(fā)展,手機的應用雖然促進了高校在新媒體方面的應用,但是也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
校園文化歸根究底是人的文化。高校的成員都是校園文化的主體,是建設的重要力量,不僅創(chuàng)造者文化建設的成果,同時也在享受著文化建設的成果,對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有著很強的主導作用。師生如果能夠集體認同校園文化、遵循校園文化,這樣的校園文化才是最為有效的文化,而這需要全體師生的共同參與,這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F(xiàn)如今,一些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存在局限性,只注重學生層面和思想政治教育層面,由一些職能部門來負責此項工作,使得校園文化活動主體受到局限,很容易出現(xiàn)將思想政治工作簡單地等同于校園文化建設活動,或者校園文化建設走形式,校園文化建設喪失建設的根本宗旨等問題。
現(xiàn)如今,高等學校面臨的教育和發(fā)展任務任重而道遠。利益矛盾不斷出現(xiàn)、價值觀念不斷碰撞、不同文化交融出現(xiàn),作為社會主義建設重要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yǎng)陣地——高校,必須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上不斷地加強,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引領,確保校園文化得以健康發(fā)展。社會主義性質決定著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具有明確的方向,即堅持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這個主旋律,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增強校園的凝聚力。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大學生的文化鑒別能力,增強信息的甄別能力,要始終保持警惕,學會去糟取精,不斷提高。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要體現(xiàn)時代特征,確保師生及時掌握時代發(fā)展的趨勢,促使師生積極參與,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建設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導向性作用。
校園精神文化是高校獨特的精神文化,是高校師生一代又一代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結果,從學校和師生的角度來說,有著其至關重要的作用。校園精神文化是大學得以生存和長期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是長期存在的精神支柱,是高校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因此,校園精神文明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關鍵,要想改變目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就必須加強精神文化內涵的建設。首先,要轉變建設的重點,從以物質文明建設為重點的現(xiàn)狀轉變到以精神文化建設為重點上來,注重校風學風建設,建設具有時代特征的大學精神。另外,將精神文化建設與物質文化建設進行融合,促進精神文化建設和物質文化建設的共同發(fā)展。
時代的發(fā)展,使得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要重視新媒體技術,不能全盤否定網絡和手機,需要順勢而為,注重校園網絡文化的建設,占領網絡輿論的主要陣地。第一,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作為校園網絡建設的指導思想,高舉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對于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要進行積極的宣傳,以理論武裝網站。第二,做好校園網絡的監(jiān)督和管理工作,做好校園輿情的控制。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擅長做學生的引導工作,指導學生有效抵制網絡的不良行為傳播和言論,確保網絡意識形態(tài)領域發(fā)揮正向的傳播作用。第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于新媒體技術要熟練應用,在工作中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要學會采用新的方法與學生進行日常的溝通和交流,借助于豐富的活動來吸引學生,盡可能開發(fā)學生喜歡、感興趣的網絡課程,確保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地被搞活,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的充滿吸引力和感染力。
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形成共建意識,需要尋找新的途徑,這樣才能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的成長發(fā)展相契合,這就需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1.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大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思維較為活躍,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相融合,能夠很好地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校園文化活動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廣闊的空間,學生通過活動來培養(yǎng)自己的團隊意識,形成良好的品質,這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追求的,也是其重要的內容之一。
2.通過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高校教育發(fā)展離不開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改革,以往形式單一,意識淡薄,教育效果不明顯。因此,以校園文化建設為途徑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創(chuàng)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夠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進行更好的發(fā)揮。
小結:在新時期,高校教育發(fā)展的眾多內容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也是學生的良好素養(yǎng)得以培養(yǎng)的重要保障。校園文化豐富、飽滿,精神文化突出,已經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環(huán)境的構建,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