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祎焜
(華南農業(yè)大學,廣東 廣州 510640)
中國是世界園林藝術起源最早的國家之一,在世界園林史上占有極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極其高超的藝術水平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園林的出現于側面反映了中國人,對于理想生活境域的無限追求。
中國的園林文化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時代。最初的形式是“囿”或“苑囿。即圈出一塊空地,讓草木鳥獸生長其中,挖池筑臺,供帝王游樂。商周時代的園林文化原始古樸,基本上是天然地形和自然風物,野趣濃厚。春秋戰(zhàn)國時代,中國園林開始有了成組的風景,自然山水的主題開始萌芽,并在園中林構亭營橋,園林的構成要素都已具備。在中國園林美的歷程中,秦、漢的苑囿體現了初期的最高成就。秦統一后大興土木營造宮室,僅一座阿房宮,就“覆壓三百余里,隔離天日”。漢代營建規(guī)模更加宏大。武帝建上林苑作為私人園林,方圓二百余里,專供皇家游樂田獵之用。司馬相如《上林賦》謂其“崇山矗矗,巃嵸崔巍,深林巨木,嶄巖參差”“于是乎背秋涉冬,天子校獵,車騎雷起,殷天動地”。并建太液池,池中建島仿神山。這種構思基本成為中國歷代皇家園林的基本格局。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園林美學,倡導自然野趣,它反映了當時士大夫消極避世、嘯傲山林的人生理想。隱士文化的流行,使懂得欣賞山水風光,被視作“名士風流”成為士大夫園林的源頭。
唐詩山水田園詩作,對中國的園林美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使人們的審美中私人,尤其是文人園林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宋元明清時的人為加工大大增加,更體現一種技術美。同時,理論也大大發(fā)展,宋代文人畫講究寓意,主張人文精神,及其文學藝術的美學傾向也影響到園林建筑,使宋代園林更為秀潤溫婉。宋時私家園林不斷成熟,并在主體設計上強調主觀意蘊,如宋代蘇舜欽在蘇州筑的滄浪亭。表白自己的人生選擇和對腐朽官場的厭棄。宋代開始,園林中的景點開始具有詩意的題名。明清時代是中國園林美學集大成時代。明代園林繼承傳統并發(fā)展出疊石文化。因江南經濟較為發(fā)達,富庶,在南京、蘇州、太倉等地出現了隨園、拙政、留園等著名第宅園林,皆體現了文人的美學意趣。以倪瓚參與建造的獅子林最具代表性。
歐洲中世紀時期,封建領主的城堡和教會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園。修道院中的園地同建筑功能相結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環(huán)繞的方庭中種植花卉,在醫(yī)院前辟設藥圃,在食堂廚房前辟設菜圃,此外還有果園、魚池和游憩的園地等。在今天,英國等歐洲國家的一些校園中還保存這種傳統。13 世紀末,羅馬出版了克里申吉著的《田園考》,書中有關于王侯貴族庭園和花木布置的描寫。在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羅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許多別墅園林。以別墅為主體,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開辟成整齊的臺地,逐層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圖案形的植壇,順山勢運用各種水法,如流泉、瀑布、噴泉等,外圍是樹木茂密的林園。這種園林通稱為意大利臺地園。
8 世紀歐洲文學藝術領域中興起浪漫主義運動。在這種思潮影響下,英國開始欣賞純自然之美,重新恢復傳統的草地、樹叢,于是產生了自然風景園。英國申斯誦的《造園藝術斷想》,首次使用風景造園學一詞,倡導營建自然風景園。初期的自然風景園創(chuàng)作者中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當時對自然美的特點還缺乏完整的認識。18 世紀中葉,錢伯斯從中國回英國后撰文介紹中國園林,他主張引入中國的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歐洲,尤其在法國頗有影響。18 世紀末英國造園家雷普頓認為自然風景園不應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顯示自然的美而隱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規(guī)則布局形式,在建筑與庭園相接地帶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樹木,并利用當時從美洲、東亞等地引進的花卉豐富園林色彩,把英國自然風景園推進了一步。
中國園林作為世界上三大園林類型之一,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日本園林,受中國古文化的影響深刻。日本的“池泉筑山亭”式園林,受具有道家情思“一池三山”的影響明顯。在中國園林“跨出”國門影響著西方園林的同時,在16 世紀至17 世紀,中國園林同樣也受到了法國“勒洛特”式園林的影響,在一些經濟、文化比較發(fā)達的城市,如澳門、廣州、揚州、安慶等地先后出現了一些仿西式的園林。而北京的圓明園則是中國仿西式園林建筑中的集大成者,成為中國園林吸收西方園林風格,致力創(chuàng)新變革的一個最好的證明。在近30 年經濟快速發(fā)展過程中由于產業(yè)結構的不合理以及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缺位等諸多原因,導致我國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嚴重破壞,濕地退化、大氣污染、河湖污染、土壤污染和荒漠化等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影響社會和經濟發(fā)展。作為城市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礎設施建設,園林綠化必須首先承擔改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實質功能,而不是僅僅為了觀賞功能甚至破壞原有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西方園林的藝術特色突出體現在園林的布局構造上。體積巨大的建筑物是園林地統率,總是矗立于園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軸線起點之上。整座園林以此建筑物為基準,構成整座園林的主軸。在園林的主軸線上,伸出幾條副軸,布置寬闊的林蔭道、花壇、河渠、水池、噴泉、雕塑等。在園林中開辟筆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縱橫交叉點上形成小廣場,呈點狀分布水池、噴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個布局,體現嚴格的幾何圖案。園林花木,嚴格剪裁成錐體、球體、圓柱體形狀,草坪,花圃則勾畫成菱形、矩形和圓形等??傊?,一絲不茍地按幾何圖形剪裁,絕不允許自然生長形狀。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齊齊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圓形、方形、長方形或橢圓形,池中總是布局人物雕塑和噴泉。追求整體對稱性和一覽無余。歐洲美學思想的奠基人亞里士多德說:"美要靠體積和安排",他的這種美學時空觀念在西方造園中得到充分的體現。西方園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園,無一不講究整一性,一覽而盡,以幾何性的組合而達到數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