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春蘭
(同心縣南安實驗小學,寧夏 吳忠 751300)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鑒于小學生年齡特點比較小、模仿能力強、抽象思維欠缺等現狀,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中,常常存在無法理解數學知識、數學原理的現象。而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給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也帶來了嶄新的思路和理念。在小學教學方面,“互聯網 +”的有效推廣和應用對于小學教學也有著深刻的影響和重要的啟示作用。數學作為古老而原始的一門學科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是人類進步發(fā)展的重要支撐,數學不僅僅存在于課堂上,還深深地植根于生活中的一點一滴,良好的數學思維的形成對于學生日后的能力和素質的形成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在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將“互聯網 +”形象、立體、豐富、多元的優(yōu)點融入到現有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深化小學數學改革模式,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體驗,從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治學水平。
傳統(tǒng)的小學數學教學一般以老師教授和黑板板書為主,教學形式不夠靈活、多變,教授內容較為刻板、單一?!盎ヂ摼W +”在教學過程中的引用便是通過對互聯網和發(fā)達的信息技術的專項應用,將其開放性、包容性、多元性、動態(tài)性集成性的特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融入和提煉,搭建完善、活力的教學平臺,升級更為豐富的教學設施,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為良好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氛圍,推動了小學數學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更加的扁平和高效,老師對于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情感訴求也能夠及時得到獲取和反饋,有利于進一步升級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圍邊輔助的教學形式,從而實現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素質提升。
隨著現代教學要求的不斷提高,各種教育機構把重心工作都移向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上面,在當前教學模式中,首要的任務是可以激發(fā)小學生對自主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為小學生創(chuàng)設出一個可以獨立思考的自由空間。讓小學生們認知到數學知識存在的魅力,以此來吸引并激發(fā)出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中引導小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數學知識。但是,這種方法必然將會出現東邊日出西邊雨,良莠不齊的教學效果,學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和心理落差,學習效果達不到預想的目標?!盎ヂ摼W+”的有效介入,可以使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真正地體現到現實的教學當中。老師將每堂課的要點、難點及學習內容做成內容豐富、直觀形象的網絡課件,在課堂上進行播放,掌握程度比較好的孩子經過簡單的捋順之后可以自主進行課堂練習或者其他章節(jié)的學習,基礎一般的孩子需要對整個課件進行觀看和學習,對于掌握程度不好的孩子,老師可以進行單獨的輔導和教授,充分尊重每一個孩子的特點,也耐心的包容每個孩子的不同,創(chuàng)造和諧、穩(wěn)定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握緊自己學習進度的方向盤,反而會促進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學習效果。
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互聯網+”時代小學數學教學可以讓教師更加注重對小學生的主動探究和鉆研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小學生們的學習狀態(tài)不是處于主動狀態(tài),小學生總是一味地去接受教師所教授的單一知識點,從中獲得固定的答案,這樣很容易導致小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只有讓小學生學會主動探究知識,可以有一個主動思考問題的過程,才能有效地開發(fā)小學生的腦力,促使小學生深入了解數學知識中的奧秘,從而讓小學生喜愛數學這門學科,進而也要求教師們大力開展互聯網信息教學實踐活動,鼓勵小學生們積極主動地探究數學知識,多給小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并引導小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的意識。比如:在教師教小學生學習“時、分、秒”的內容時,由于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觸到時鐘,因此,大部分小學生都能準確無誤地讀出幾時幾分幾秒,在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小學生們進行更深層的探究,從而引導小學生有深層次的思維方式,促使小學生發(fā)揮出自主探究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學科融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我們需注重培養(yǎng)學生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數學作為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密不可分,設計學科整合型的課外作業(yè)可以讓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yè)的過程中,獲取更加全面的知識,增強其知識整合的能力。人類文明發(fā)展至今,有數不盡的知識經驗。“互聯網+”下,教師可輕松設計出與其他學科、數學文化、課外知識相聯系以及滲透德育的作業(yè),在鞏固數學知識的同時,豐富經驗,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
綜上所述,教育的意義在于點亮人,特別是在“互聯網 +”的時代,作為教師更加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條件,不斷的對于教學的內容和教授的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優(yōu)化、推進和完善,不斷的探索更好更新更細致更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教學理念,提高教學的學習體驗和豐富其生動性,努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習從生活中引入到課堂里,再從課堂里延展到課堂外,讓學生扎實做好課堂知識學習的同時豐富知識,拓展視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內在驅動力,給學生充滿知識和樂趣的學習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