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霞
(正德職業(yè)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以來并未受到與學科專業(yè)教育同等的重視,其在教育中的話語權存在缺失現(xiàn)象,這使得高校當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水平不一。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加速了信息的整合共享,同時也催生了輿論資源的大規(guī)模運作,在虛擬的網絡空間中不斷涌現(xiàn)各種意見領袖,這更加劇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輿論中的失語現(xiàn)象。當信息逐漸演化為快速消耗品,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的深入理解也將更加困難。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時代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是人類社會對精神文明需求的進一步加深?!八枷胝谓逃墙逃邔⒁欢ㄉ鐣乃枷氲赖掠^念及其規(guī)范轉化為受教育者個體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碧岣弋敶咝W生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培養(yǎng)出致力于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與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內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能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這就意味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時代的思想潮流中必須鞏固好自身的話語權。為此高校需要循跡當下高校學生思想潮流趨勢,提高思想政治在學生人群當中的呼應效果,保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學生思想當中的地位,以此來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
(一)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得到延伸。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許多高校開設了線上課程教學平臺,思想政治教育也借此打破了其傳播速度慢、傳播范圍小的局限,為教師的思想政治教學提供了更加優(yōu)質的平臺,同時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渠道,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時代的覆蓋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權威性減弱。現(xiàn)代的學生已經逐漸通過網絡媒體開拓了認知,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其單方面的、照本宣科式的教育方式所局限,難以覆蓋學生所接觸的多元文化,無法滿足學生的知識思想需求。而網絡當中存在著大量簡短生動有趣的信息,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帶來短時的收獲,使其更為適應快餐式的交流。因此,在這樣的情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現(xiàn)了“失語現(xiàn)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權威性減弱。
(三)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認同感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學過程中缺少與現(xiàn)實事例的結合,僅僅是對課程理論內容進行灌輸,這就導致學生雖然掌握了新的理論知識,對世界有了新的認知,但是在以新的角度看世界的時候其固有思維難以與知識進行銜接,容易產生不適應的感覺。而這個時候應該是思想政治教育發(fā)揮作用的關鍵時刻,然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在這個階段就不再參與,于是學生就會覺得思維進展難以為繼,轉而用熟悉的舊思路、舊方法去看待事物,所以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感也逐漸降低。
(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推廣語言系統(tǒng)。網絡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信息端,所以網絡平臺大規(guī)模生產著通俗化的文字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性強、內容抽象、措辭嚴謹,不符合當下的網絡語言氛圍,推廣效率低于流行媒體,導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推廣規(guī)模容易受到擠壓,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推廣的語言系統(tǒng)。在這一過程中,高校應當注重在平臺形式的轉換上跟進語言輸出的模式,在思想政治網絡教育推廣當中增加互動性的口吻,簡化學生對理論的解讀成本,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印象,穩(wěn)固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時代的話語權。
(二)關注高校學生思想觀念的趨勢。當今高校學生早已熟悉生活方式的網絡化,對網絡信息傳播的參與是不可避免的,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深入到學生網絡上的言行中去,所以高校要加強對學生思想觀念的關注,積極對學生的價值觀念進行引導,幫助學生認清社會現(xiàn)實狀況。另外,在教育方式上,要結合高校學生跳躍發(fā)散的思維模式,建立與高校學生同頻率的溝通與交流方式,獲得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學生群體當中的認同感,加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
(三)加強網站運營環(huán)境的凈化力度。網絡平臺充斥著大量的虛假信息,這些行為加劇了當今的網絡亂象,給高校學生的思想帶來消極的影響。對此,高校網站的運營者必須加強校園網站信息的篩查,極力斬除不良信息,提高信息審核效率和準確性,防止不良思想對學生產生認知干擾,為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推廣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重而道遠,需要堅持與時俱進的思想,貼近鮮活的案例。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思想政治理論在融入流行文化的過程當中保持高度的活躍性。高校需要及時鞏固思想政治教育在網絡時代的話語權,在網絡時代的洪流當中穩(wěn)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地位,加深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心目中的認同感,從大局上引領學生的思想趨勢,從而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正確政治立場和高尚追求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