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叮咚
中國女排是一代人的集體記憶。2020 年國慶檔上映的《奪冠》再度掀起了人們對中國女排的討論和關注,在疫情后給人們帶來了精神的振奮和士氣的鼓舞。進入新時代,什么是“女排精神”?它還像從前那樣帶給人力量嗎?現(xiàn)在的中國是否還需要這種精神?圍繞“女排精神”的諸多話題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20 世紀70 年代末80 年代初,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使中國向世界打開了一扇窗戶。相較之下,封閉了十幾年的中國人陡然意識到自身在物質(zhì)和精神上同外面世界的差距。人們對目標和前途開始變得迷茫,似乎欠缺了一種自信向上的精神力量。此時,中國女排站了出來,用奮勇拼搏、力爭上游的行動為大家樹立了榜樣,使得迷茫中的人們重拾信心,找到了奮斗的希望。中國女排的“七連勝”,像一個能撥動人們心弦的導火索。中國女排在場上拼盡全力發(fā)熱、發(fā)光,中國人把久違了的愛國熱情和滿腔熱血一瞬間噴發(fā)出來。民族的自尊、自強、力爭要使中國重新躋身于世界強國之林的理想和希望,在排球賽場酣暢淋漓的扣殺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
“女排精神”誕生于中國女排第一個輝煌的歷史時期,是以袁偉民為主教練,郎平、張蓉芳等運動員為代表,首奪奧運冠軍,并實現(xiàn)女排“五連冠”的時期。1985 年第5 期《當代》雜志中刊登的《中國姑娘》第一次使用“女排精神”一詞。隨后《人民日報》發(fā)出了一系列學習“女排精神”的社論,以團結(jié)奮斗、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為核心的“女排精神”響徹中華大地。“女排精神”從那時起就成為了一面鼓舞民族精神、振興中華的的旗幟。時代造就了中國女排,造就了“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還象征著一種團結(jié)協(xié)作、不畏艱難、打破權威、勇于挑戰(zhàn)的意識。中國人在排球類體育賽事上不占優(yōu)勢,不像乒乓球、羽毛球等球類項目,可以發(fā)揮以小巧靈活多變?yōu)樘攸c的技術特長取勝。反而是歐美運動員,他們體型壯碩,占據(jù)了身高和體能的先天優(yōu)勢。加之集體球類項目耗資大,發(fā)達國家以國家經(jīng)濟實力作支撐,稱霸體壇“三大球”運動。此外,日本在排壇中異軍突起,以“東洋魔女”著稱的日本女排給中國人以極大的刺激。周恩來在日本女排獲得世界冠軍后說:“日本人是黃種人,我們中國人也是黃種人。日本人能夠做到,我們也應該能夠做到”。大松博文應邀來華對中國女排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訓練中,新的訓練方法、訓練思想和訓練作風,鍛煉了女排的精神意志,激發(fā)了中國女排不服輸?shù)木瘛?/p>
進入21 世紀,經(jīng)歷低谷的中國女排,在雅典奧運會上為中國贏得一枚寶貴的金牌。但女排在短暫的中興之后,成績又陷入下滑。直到2013 年郎平正式接掌女排主教練,一步一個腳印地帶領中國女排重新走上巔峰,終于在2016 年率領朱婷等新一代運動員登上了里約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在巴西主場奏響了中國國歌。
電影《奪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視角來看“女排精神”的歷史變遷。在缺乏科學、現(xiàn)代化的體育訓練和管理技術條件的情況下,教練袁偉民篤信刻苦訓練、頑強拼搏的精神,讓女排隊伍憋足了勁兒想要在世界杯的賽場上證明自己,也終于實現(xiàn)了夢想。若干年后,當郎平從當年的“鐵榔頭”轉(zhuǎn)變成為一名教練員,將科學、現(xiàn)代化、富于職業(yè)精神的體育思維和實踐方式全面地貫徹到她的執(zhí)教中時,奪得冠軍已不再是排球運動唯一和終極目標,運動員個人的成績與國家榮譽之間的關系也在最大程度上被淡化。郎平給她的隊員們提出的問題:“你為什么要打排球?”朱婷幾經(jīng)曲折才從自己扣球的怒吼聲中找到答案:“成為你自己!”
媒體對“女排精神”集體記憶的構(gòu)建也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80 年代的女排,在大眾面前的形象是能吃苦、拿命拼。比如郎平被稱為“鐵榔頭”,具有鋼鐵般的意志和力量。中國女排經(jīng)常以一個“整體”出現(xiàn),帶著較為濃厚的政治化色彩,承擔著激勵國人積極建設國家的政治角色。而進入21 世紀,尤其是21 世紀初的10 年至20 年間,中國女排的形象更加親民,也更接地氣,注重表現(xiàn)隊員的個性特征。運動員除了在球場上奮勇拼搏,生活中也十分活潑可愛。如“小螞蟻”丁霞、“小蘋果”袁心玥、“寶寶”張常寧、“小宇宙”龔翔宇、“給力婷”朱婷等。中國女排形象經(jīng)歷了從“英雄”到“親民”的轉(zhuǎn)變,中國“女排精神”的內(nèi)涵不斷豐富。
郎平回顧自己的運動員生涯時說,那個時候太想贏了,這反而是一種內(nèi)在的脆弱的表現(xiàn)。但是,當她開始擁有更開闊的眼界和更包容的心態(tài),特別是在中國崛起的今天,當她回到祖國重掌中國女排帥印時,郎平對于排球的理解更加深刻和寬廣,一時一地的輸贏顯得不再那么重要。中國女排的核心精神沒有變,但融入了新內(nèi)涵:科學精神、職業(yè)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女排精神”也應該更能夠根源于一種內(nèi)在的強大和自信,不再需要刻意外化的表現(xiàn)去加以證明。
在新時代,“女排精神”的內(nèi)涵和外延不斷發(fā)展,它代表著一種科學的思想,頑強的意志,愛國的精神和自強不息、團隊協(xié)作的信念斗志,將會引領中國女排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繼承和發(fā)揚“女排精神”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增強國家凝聚力、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