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市孺子學校,江西 豐城 331100)
在初中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同時豐富的時政資源能夠使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除此之外,時政教學是以當下所發(fā)生的社會焦點政治問題作為課堂教學內容,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辯證性思維。
隨著社會快速發(fā)展,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已經不符合當前的教育需求,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還抑制了學生自我探索的可能性。新課標教育改革中,要求教育教學不僅要能夠確保學生的文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還要確保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得到提升。政治作為文科,課本中大多都是理論性的知識,因此大量的理論背誦和理解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厭煩,同時傳統(tǒng)的政治教學較為死板,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長久以往,教學質量就會明顯下滑。將時政教學引入初中政治課堂,能夠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還能夠通過時事政治的時效性來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從而確保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得以正確發(fā)展,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學生成為了學校教學的首要目標,在確保學生文化水平的同時還要確保學生的個人能力以及道德素養(yǎng)能夠得到有效提高。學生終究會步入社會,為此,在初中政治課堂中引入時政教學,通過讓學生了解當下社會熱點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來不斷鍛煉學生的辯證思維,同時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分析讓學生擁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政治是一門偏重于理論性的科目,因此會在課本中存在大量的理論性知識,而單純的理論學習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再加上教師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會對政治課堂教學產生厭惡感。而隨著時政教學的引入,大量的時政信息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教學內容,同時基于時政的時效性,學生能夠各抒己見表達自己對于時政問題的看法,從而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自愿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時政教學是一種實時性的教學方式,通過對當下社會熱點政治問題的探討來進行思想政治的學習。時政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到當下社會的熱點政治從而了解到我國的國情民情,有效培養(yǎng)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責任價值觀念。在以往的傳統(tǒng)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過于注重課本中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視了學生是否理解和是否掌握的問題。但即便將時政教學引入到了初中政治課堂中,教師的傳統(tǒng)觀念依舊是沒有進行轉變。教師作為教學主導,對時政問題進行分析和講解,而學生依舊沒有自由發(fā)揮的權力。想要發(fā)揮時政教學的作用,就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讓學生能夠充分地在課堂上發(fā)揮自己的所知所學,讓學生將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用到實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此外,讓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時政教學注重的是時效性和代表性,需要教師對于時政新聞具有極強的敏感性。時政新聞的選擇關系到時政教學的教學效果,有效的時政新聞能夠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到當下的社會政治情況,同時通過教師的客觀分析和講解,學生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到政治新聞的內涵。有效的時政新聞還能夠與課本中的知識點相結合,并以此作為切入點,提高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掌握程。時政內容的引入,能夠有效地改善課堂氣氛。并且通過組織學生形成討論小組,能夠讓學生各抒己見,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已掌握的政治知識來進行時政的分析和講解,從而提升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思辨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有一定的是非辨別能力,但是由于社會閱歷太少,依舊無法認清情況。因此,在面對時政新聞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將時政新聞與課本知識相關聯,通過時政新聞的內容向學生提出針對性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此外,還可以由教師設立與時政新聞相關的爭議性問題,讓學生分為正反兩方進行辯論和交流,從而使學生的思維產生碰撞,讓學生對知識加深理解。最后教師作為結尾者需要引導學生對時政新聞進行復盤,指出學生在分析時的錯誤,同時給予學生正確的分析和指導,從而再一次讓學生加深所學知識的印象。
時政教育是初中政治課教學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將其有效滲透進政治課教學中,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因此,時政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進行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把時政教學的益處發(fā)揮到最大,利用時政內容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社會感知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