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文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儒家美學的核心論點是美與善的一致性,即“美善統(tǒng)一”,那何為“美善統(tǒng)一”呢?具體來講,是人類倫理道德情感的心理功能,美與善作為藝術觀念的兩個不同方面,它們的情感基礎和思想共鳴具有一定的統(tǒng)一性與一致性,美的存在使儒家思想的內容豐富且具有審美藝術,為儒家思想的作品提供了一個良性平臺,可以增強儒學賦予人們的審美意識;而善的存在是儒家美學道德與精神方面的提煉與修養(yǎng),這使得儒家美學不僅僅是孤立單個的美個體,給它賦予了靈魂內涵和道德方向,從而擁有了不一樣的美學境界和儒學發(fā)展道路,總而言之,儒家美學的“美善統(tǒng)一”是所有儒家思想和儒家作品的根基和基礎,而在具體的戲劇影視作品當中,我們可以從內在性,外在性,社會性和哲學性這幾個方面進行具體分析。
“美善統(tǒng)一”的核心出發(fā)點是個體的內在指向性,下面我們結合具體影視作品,進行簡要分析。
筆者在這里選擇的影視作品是一部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葉問》,具體的情節(jié)介紹筆者不做過多的贅述,我們直接來看《葉問》當中的儒家美學觀念。
首先,就對于葉問這個人物的形象來看,他是充滿儒家意味的武打師,他一直在將中國功夫不斷地傳承且革新,對于其人物個體來說,他飽含著儒家“美善統(tǒng)一”藝術觀念的內在性,
他對于武術精神的理解,是天下大同的和睦氣韻,開宗立派詠春拳體系,這就是其個人內在的美學性,從無到有,深層挖掘個人心理功能的一切指向性因素,創(chuàng)立新的武術體系和拳法體系,從本質來看,這就是內在美的迸發(fā),而葉問在美學基礎上,發(fā)揚儒家“禮”“和”等溫潤精神,將武術體系和拳法體系發(fā)揚壯大到世界各個角落,并且通過內斂的表達方式進行溝通與交流,這就是“善”的傳揚,因而,從葉問個體的內在表現(xiàn)性我們可以看出儒家美學“美善統(tǒng)一”這樣的藝術觀念,從而,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美善統(tǒng)一”對于個人的心理機制和性格塑造。
“美善統(tǒng)一”藝術觀念同樣具有強大的外在張力,在《葉問》這一系列電影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明顯對立的兩個派別,中國武術詠春派,外國武術其他派,在這樣針鋒相對的情形之下,我們可以更加鮮明的看出“美善統(tǒng)一”的外在性,透過以葉問為代表的中國儒學精神和以美國軍官為代表的野蠻暴力思想,能夠直觀地感受到雙方對于“美學”的爭執(zhí),只不過這里的“美學”是通過武術來加以表現(xiàn),可以簡單認為,美學是武術的高級表達,武術是美學的具體論斷,而在美學有分歧的時候,“善”的層面就會應運而生,葉問的詠春拳派以柔克剛,以和為貴,通過迂回溫潤的戰(zhàn)術,贏得了世界人民的認可,這就是真正的武術精神,深層次來說,這就是真正的儒家“美善統(tǒng)一”的真實運用,而這一運用是具有鮮明的外在張力和超脫的外在精神,因而,儒家“美善統(tǒng)一”具有一定的外在性。
儒家美學作為獨立的美學個體,是與社會生活,政治制度等復雜的社會體系相關聯(lián)的,因而,儒家“美善統(tǒng)一”具有一定的社會性。
在這里,筆者想從《葉問》中摘取一個情節(jié)進行相關分析,葉問是詠春拳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將詠春拳法繼承到中國的各個角落,而他的徒弟李小龍將詠春拳法繼承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但是,有些驕傲的美國大佬認為李小龍這樣做是在進行變相的文化侵略,他們認為自己本土的拳法好過中國的詠春拳法,進而進行了一場對決之戰(zhàn)。從這一情節(jié)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儒家美學在社會中的具體呈現(xiàn),武術的傳承離不開社會的大環(huán)境,儒家美學的傳承也離不開社會大環(huán)境,在社會群體當中,會有支持性的一方,也會有反對性的一方,但儒家美學運用“美善統(tǒng)一”的藝術觀念進行糅合,并不是一味地讓其支持,也不是一味地讓其反抗,而是通過獨有的儒學氣韻進行介入和立場,表現(xiàn)出其獨特的社會復雜關系,進而深化儒學“美善統(tǒng)一”的藝術觀念,在社會關系中更好地立足和服務。
我們常提到“修齊平治”這樣的氣韻精神,當然,這些都透露著儒家的哲學性質。《葉問》中中國武術精神本身就具有哲學意味,為何這樣說?中國武術精神是眾多中國精神當中的特殊性,而在蕓蕓眾生的普遍性當中我們可以挖掘到這樣的獨特人文精神,由此可見,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也是儒家美學觀念的折射,一方面是儒家思想對于審美藝術的趣味性和感官性,一方面是與倫理道德相聯(lián)系的社會關系,這樣的兩方面相互轉化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從而展現(xiàn)出矛盾的特殊性與普遍性,美學與善學是相互轉化并且同一的兩個方面,這樣的兩個方面共同促進了“美善統(tǒng)一”的哲學性與觀念性,進而與現(xiàn)實有更為直接與親密的聯(lián)系。
綜上所述,儒家美學“美善統(tǒng)一”的藝術觀念是豐富并且協(xié)調的,從內在性,外在性,社會性,哲學性這幾個方面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補充,可以看到其十分強烈的張力感與突破感,在《葉問》影視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其儒家美學的表達與創(chuàng)造性,更加強化了我們對于儒家美學核心觀點的理解與觀賞,只有真正理解了儒家美學“美善統(tǒng)一”的獨有韻味,才能更加深入且具體地了解儒家思想和儒家作品,才能更好的理解獨有的藝術觀念與表現(xiàn)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