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艷
廣西警察學院,廣西南寧 530000
中國共產黨的建黨,是我國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其也是我國革命取得勝利的重要基礎。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黨建治理工作中,能夠約束黨員的行為,對實現全面從嚴治黨,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有促進作用。
統(tǒng)治階級思想在各個時代都占據著主導地位,也就是說,一個階層既是整個社會的主要物質力量,又是整個社會的主要精神力量。因此,統(tǒng)治階層在研究并制訂了涉及到的規(guī)范的相關的規(guī)定。在此種理念的影響下,把廉政文化建設作為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政治道德的核心價值取向來追求,與當今社會下的反腐倡廉、全面推進從嚴治黨都是相對應的。在這一內容上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第一,以德政促廉政的“為政以德”理念。從一定的意義上說,德治理念是我們廉政文化重要的精神基礎和支撐,統(tǒng)治者只有通過施行德政,才能夠促進廉政的形成與持久[1]。自古以來,“仁政”思想就在我國古代的治理理念中占據著主導地位,孔子與孟子都就“仁政”思想作出了一些努力。第二,以廉政保民政的“以民為本”的思想。在當今的社會環(huán)境中,所提倡的“以民為本”就是對我國傳統(tǒng)民本文化的繼承與發(fā)揚。君與民是舟與水的關系,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將之遷移到國家現代化的治理上也同樣是如此,只有廉潔的官員才能夠成為民眾的榜樣,國家的治理工作才能夠順利推進。
馬克思對道德與共產主義道德進行了闡釋,這一論述對倫理學研究領域具有很大的深刻意義與重要影響?!叭恕钡母拍钍邱R克思主義倫理學的一個邏輯起點,該內容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為其理論依據,對道德科學問題進行了研究。在馬克思主義的倫理學中,有大量的關于中國工人階級、廣大人民群眾的倫理學論述。從“現實的個人”和“實踐的人”思想的邏輯起點,探討了個人和人類的共同利益之間的關系,分析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關系,為黨的建設“如何協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協調個人利益和共同的利益”提供了理論依據。隨著馬克思主義的不斷完善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重要內容——共產主義道德,最終形成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主義道德觀。在這一發(fā)展過程中,列寧繼承了馬克思恩格斯的倫理思想,對“共產主義道德”的概念、本質、特征等內容進行了論證,在此基礎上對集體主義原則、愛國主義精神、義務等內容進行了探討。另外,這一理論在與中國具體的革命相結合的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對理念進行了豐富,使之能夠與我國的國情完美融合在一起。
法治能夠為國家和社會的治理提供保障,而在一些法律難以觸及的地方就需要道德的約束與教化[2]。所以說,德治與法治是有效開展國家治理的保障,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依托。同樣,政黨的管理也應該是這樣的,以德治黨是依規(guī)治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儒家思想中,提倡以“仁政”來感化民眾,從而讓實現國家的有效治理,而法家則強調以“法制”作為治理國家的保障。在當今的國家治理工作中,可以融合儒家與法家的思想,以法治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礎,以道德作為個人的行為約束,進而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在以德治黨的工作內容中,黨規(guī)黨紀是強制之力,強化中國共產黨的黨內建設,利于實現黨建的規(guī)范化與制度化。通過道德倫來對黨員進行治理,依仗的道德倫理的教化作用,憑借的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通過對全體黨員共產主義道德修養(yǎng)的規(guī)范,來實現黨建的內化于心和外化于行。
從黨建著手來實現國家治理,關鍵在于“全面”,全面從嚴治黨不僅要將黨建工作的對象由黨員拓展到所有黨員身上,還應將黨建工作的內容由工作領域,逐漸滲透到家風建設中,將黨建工作的路徑由制度和規(guī)范拓展到道德倫理上來。“全面從嚴治黨”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在進行黨建工作時,需要充分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思想精華,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指引下,促進黨建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在黨建的治理機制上,需要堅持德法并舉,逐漸建立、完善制度化、法治化的治理機制,實現“扶正祛邪”同時,需要對問責機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做到有責必問、問責必嚴,確保黨員領導干部依法行使職權,進而實現倫理秩序在黨建工作中的作用,為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支持。其次,思想政治方面的學習也尤為重要,基于倫理視角下的國家治理現代化內容的順利推進,需要強化黨員的思想政治學習,使黨員不僅在行動上入黨,更要在思想上入黨。
倫理秩序在國家治理現代化構建工作中,需要相關人員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宣揚,使黨員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下,實現黨員的廉潔自律,進而實現全面從嚴治黨[3]。首先,有必要組織相關人員對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思想,進行專門的分類學習,從而實現傳統(tǒng)道德思想學習的系統(tǒng)化。第二,組織黨員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了解其中蘊含的深厚傳統(tǒng)文化底蘊。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引用了大量古詩,對指導黨員學習傳統(tǒng)文化起到了積極作用。所謂修身齊家治天下,沒有家就沒有國,若是想更好的治理國家,就應該先“齊家”,“齊家”和“風正”是“國安”的前提和基礎,所以說,家風建設也是極為重要的。為了做好一些工作,相關人員可以挖掘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家訓家規(guī),形成系統(tǒng)的文字、視頻的材料,使民眾對家訓家規(guī)有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與理解,在此種文化的影響下,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最后,各地方的人員,應結合當地的本土特色,利用鄉(xiāng)規(guī)民約開展“治黨”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開展這一工作內容時,要從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鄉(xiāng)規(guī)民約進行科學的挖掘與利用,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與可行性。
在社會主義價值觀念的培育和踐行工作中,需要加強黨員的學習模范作用,組織黨員學習理論知識,為行動的落實奠定基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首要條件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決定要強化黨員隊伍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理解和認同。黨員個人也應該對自身有嚴格的內在要求,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f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目的。深化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另外,還需要強化黨員踐行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先鋒作用。理論學習的目的是為實際行動提供指導,黨員在學習完理論知識內容后,需要通過實踐對這一理論進行內化和鞏固。強化黨員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榜樣作用也是極為重要的,其能夠在宣揚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同時,提高黨員的威望和地位。負責人可以以黨員隊伍為核心建立聯動機制,組織黨員在黨內開展互動學習,形成人人學習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學習熱潮。也可以建立多維度的榜樣示范機制,對身邊發(fā)生的實際事件進行跟蹤報道,增強群眾的跟進學習。
黨員對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宣傳主要體現在三方面。第一,黨員要做好示范學習的表率。黨員應積極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自身的素質,增長自身的才干,為做好工作、干好事業(yè)打好基礎[4]。在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影響下,黨員能夠提升自身的修養(yǎng)和境界。第二,黨員要做好帶頭踐行的先鋒。在工作工程中,黨員應自覺遵守相關行為規(guī)范,自覺踐行核心價值觀,將全部的精力放在為人民謀福祉上,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第三,黨員需要做帶頭宣傳的火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深入群眾,良好的宣傳是必不可少的。
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從樹立信念著手,在這一工作中,需要進一步增強干部的“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使“兩學一做”學習轉化成常態(tài)化、制度化的學習教育。在具體的教育工作中,我們需要堅持差異性原則,將教育內容凸顯出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和方法論原則,在組織黨員進行理念信仰學習時,也應遵循這一原則,尊重個體之間的客觀差異。首先,普通黨員與黨員領導干部之間是存在差異性,即便從嚴治黨面向的是所有黨員,但對于黨員干部會有更為嚴格的要求。面對黨員領導干部,除了要加強對其的信仰教育外,還應該對其進行廉政思想教育。其次,城市黨員與農村黨員之間也存在一定差異性,在客觀因素的影響下,農村黨員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他們的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因而,在進行理念信仰教育時,教育內容要有偏側
總而言之,國家治理現代化倫理秩序的構建,需要從黨建工作著手,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仁政、廉政思想,鼓勵黨員自覺約束自身的行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同時,也要加強黨員自身的模范宣傳作用,使群眾在黨員的宣傳帶動下,學習、踐行核心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