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貴州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綜合素質的提升學生的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這不僅是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國家人才梯隊建設的根本要求。在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下,老師家長學生都只關注分數,忽視學生的全面發(fā),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存在高分低能的情況。因此,國家相關的部委和管理人員提出了新時期的教育事業(yè)目標其中加入了包括音樂教學素質教育門類,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因此對此展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社會價值。
高校聲樂教學是聲樂藝術發(fā)展的重要推進項目,聲樂藝術主要目的就是結合聲樂的演唱來抒發(fā)作品的情感,十分注重激發(fā)演奏者自身的音樂靈感,將他們的演唱欲望以及對音樂生活藝術的理解融合到一起,特別是對于正在成長的學生是非常重要的。不過在過去傳統(tǒng)的高校聲樂課教學中,大部分是以老師的單方面灌輸為主,這類教學方法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特別是在理論知識學習和聲樂技巧學習中,學生很少真正發(fā)自內心地去了解相關的內容,以至于對聲樂的學習淺嘗輒止。部分學生本著應付敷衍的態(tài)度來參與相關的課程,使得整體的教育質量大打折扣,所以在改革的今日做好相關的教學方法研究工作很有必要。
我國高校聲樂教學模式發(fā)展至今取得了不少的成就,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技術的教育上都獲得了很多的提升,不過相比于不斷變化的社會發(fā)展需求和最新的人才需要整體上存在著一定的脫節(jié)現象,相互之間的滯后也是必須要注意的。
教學方法直接影響著教育效率,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是根本的指引,在很大程度上將會決定學習者的學習效果。過去階段的聲樂教學模式中問題已經十分突出。無論是在與時俱進上,還是在照搬其他學科的教育模式上,亦或是在對學生個性需求的忽視上都導致藝術教學的效率大打折扣,這就會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真正激發(fā)起自己的興趣,沒有對聲樂學習投入更多的熱情,以至于整體的學習效果停滯不前。有的學生也會出現自卑以及放棄的情況,產生討厭學習音樂的心理。
另一方面,單一的教學模式也會使得對于學生的個人評價出現比較膚淺的問題,唯成績是論,這就會使得學生學習聲樂進入瓶頸,極大地影響整體的教育質量。因此,在高校聲樂教學得到重視和關注的今日,在教育改革如火如荼推進的前提之下,高校聲樂教學必須要走出獨特的藝術教學之路,發(fā)展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靈活地安排課堂內容,尊重學生的個性需求以及時代的發(fā)展,提出最新的教育方法。因此,做好新時期多元化教學方法的研究和落實很有必要[1]。
聲樂教學可以看作是相對比較抽象的教學過程,無論是在理論教學還是在技術指導方面整體上都是很抽象的。特別是和樂器演奏相比,是沒有辦法直接去感受的。通俗而言就是看不見摸不著,這就會大大的提升整體的教育難度。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抽象的、內在的、充滿內涵的知識,以相對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描繪出來,再結合自身的指導和示范,使得學生能夠充分的理解、掌握、感受。在此基礎之上還要結合各類方法提升學生的領悟能力,使得他們能夠盡快的了解到聲樂教學中的內涵,也需要提升他們的理解力。在學生不同基礎、水平的前提下,努力的提升他們的個人音樂感知能力[2]。
在個性化的多元化教學方法下,需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不同,重視不同學生的學習追求,從而提出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正是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方向。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不同音樂技術水平和普通嗓音條件,需要按照課本在大綱的前提指引下,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方式和不同的教學培養(yǎng)目標,在充分彌補學生短款的基礎之上,努力的突出學生的優(yōu)勢,使得學生的發(fā)展能夠達到綜合平衡,這對于他們的個人成長而言很有幫助。
比如在實際業(yè)務開展過程中,高校老師可以結合教材來合理地選擇曲目和練習章節(jié)。在過去的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需要嚴格的按照教材按部就班的開展,可需要注意的是教材不是適合每個學生的。而每個學生在新時期都有不同的追求,所以老師需要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在練習曲目的擇選方面做出一定的篩選處理,尊重學生獨立個體的追求,分類、分層次、分梯度的來安排不同的課程,結合學生的嗓音條件和個性不同,選擇最合適的曲目獨立開發(fā)個人的潛能,他們的演唱技能能夠得到真正的提升[3]。同時,學生的共性和個體的不同也需要得到老師的足夠關注,能夠以最短的時間去講授共性的內容,以最大的努力去傳授個性的內容,使得學生的個人發(fā)展能夠嚴格的按照教學計劃教學進度在教學大綱的統(tǒng)一之下開展,同時又能夠真正的提升自己的樂理知識和基本演唱技能,使得學生都能夠達到最低的統(tǒng)一標準,也可以尋求到符合自身的最高層次的個性發(fā)展,這對于整體的教育效果提升而言很有幫助。
翻轉課堂是全新的教育理念集合,主要是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時間來重新做出規(guī)劃和調整,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目的,充分地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和寶貴的閑暇時間,自主或是合作性的開展相關的研究。
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整體上的目的性更加突出,在時間的利用和整體的效率方面也會得到真正的提升,解決問題也會顯得更加具有針對性。所以會獲得相對比較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翻轉課堂特點是短小精悍、信息量很大,不過在學習體系方面卻做了重塑的處理,除此之外還可以督促學生反復學習。
具體來看,在高校聲樂教學方面具有以下三個比較優(yōu)秀的性質。首先,具備十分詳細的設計課前學習環(huán)節(jié)。在聲樂課學習之前,老師可以結合著網絡資源來合理的安排學習計劃,使得學生能夠對學習的新作品、新技能、新理論預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比于過去,只能結合課本預習的方式,新模式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他們的自主探索興趣。其次是可以設置課程的開發(fā)環(huán)節(jié)[4]。各種開發(fā)環(huán)境的主要目的在于對課堂內的學習和資源做出合理的補充,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得寶貴的時間能夠得到更好的利用。學生在學習完成作品后,還可以不斷地練習結合自身的情況,在網絡平臺的幫助之下及時的提問,老師的回復可以使得學生提升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此外,老師還可以結合翻轉課堂模式做出各類的教學活動設計工作,結合教學計劃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設計,給學生課前、課中、課后的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提供相關的幫助。
互動式教學指的是在教學活動中老師和學生處于相對比較平等的地位,在教學大綱的指引下,對整體的教學體系做出重塑的基礎上,相互之間采取自主性、探索性、互動性的教育模式。
首先,結合科學有效合理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對于課程內在的興趣,使得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育活動中來。比如可以設置場景增加課堂互動。課堂互動可以看作是互動教學的最基礎環(huán)節(jié),想讓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使得他們擺脫傳統(tǒng)被動的模式,成為課堂的主人就需要結合的教學理念的改革來推出多模式下的教學場景,使得學生能夠感受到不一樣的課程,進而激發(fā)起對于學習聲樂的興趣。比如,可以組織聲樂比賽、朗誦比賽、分角色彩排歌劇等,在此基礎之上也可以對那些理論研究相對比較感性的進去的學生成立研討會,相互之間解決問題,以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反饋理論,相互之間做好溝通,使得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都能夠融入到課堂之中,提升整體的課堂效率[5]。
其次,應當做好主動與學生溝通、提升師生感情的工作。教師在做好基礎教學的工作之外,還應當在平日多多關心學生的生活,使得其生活能夠和學習做出緊密地結合。在學習理論基礎和技術的基礎之上能夠了解做人的道理,這既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也可以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具內涵。
另外,開展小組合作模式。傳統(tǒng)的高校聲樂教學大部分都是老師指導學生的模式,這類模式長久下來就會使得學生覺得枯燥,也沒有辦法激發(fā)起對于學生習的更大興趣。所以可以采取小組課合作的模式來提升學生的興趣,達到教學目的的,同時提升教學效率。在聲樂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結合嗓音條件和演唱作品的興趣度來做出分組處理,使得具有相同興趣度的學生互相觀摩點評學習。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們相互之間的互動,也可以降低老師的教育壓力,提升問題解決處理的效率。相互之間的共同幫助共同進步,也可以使得學生的合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特別是學生們對于新時期的事物見解和領悟是相同的,相互之間的溝通可以激發(fā)起演唱靈感和演唱欲望,對于普遍地提升每個成員的聲樂水平都有幫助。
綜合上述內容來看,在新時期,做好高校聲樂教學的改革工作,特別是多樣化教育改革工作,對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和教育質量的保障人員都有很好的幫助價值,所以對于實際的從業(yè)者而言,必須要努力來做好各業(yè)務改革處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