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威 (井岡山大學)
科技的進步為流行歌曲的發(fā)展與推廣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尤其是“網絡”、“云”、“計算機音樂技術”的發(fā)展,使流行歌曲的制作與傳播手段發(fā)生了質的變化,為流行歌曲的廣泛“流行”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性[1]。也正是現代科技在流行歌曲創(chuàng)作中的廣泛應用,“編曲”一詞逐漸被大眾廣泛使用。雖然學術界對于“編曲”一詞還沒有明確規(guī)范的定義,但是對于音樂制作或者唱片行業(yè)的從業(yè)者來說都已經形成一個共有的認識,就是將歌曲的伴奏寫作與制作過程視為“編曲”。即在已有音樂素材(旋律與歌詞)的基礎上進行音樂編配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2]。與單旋律的歌曲創(chuàng)作相比,編曲則顯得更為復雜一些,其具有多聲部音樂的思維性。在技術運用過程中,需要將傳統作曲技術理論中的和聲、復調、曲式、配器與現代計算機音樂技術予以綜合。編曲是對單線條旋律的延伸和拓展,使其形成多聲部的立體框架,進而使音樂內容、音樂情緒表達的更加完整。流行歌曲具有明顯的流行性、時尚性、娛樂性、商業(yè)性和大眾參與性的特征,加之在創(chuàng)作、編配過程中多運用現代計算機音樂技術予以輔助,使其在編曲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著自身的思維特色。
在準備為一首歌曲編配伴奏時,首先應對歌曲的風格與結構進行必要的分析。根據歌詞與旋律所表現出的歌曲意境來考量其所屬的風格類型,分析其結構形式,進而為在編配時樂器、織體的選擇,前奏、間奏、尾奏的設計進行基礎性鋪墊。
歌曲風格的不同,在編配時所選擇的樂器、織體等要素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為歌曲進行編配時首先要分析其風格特征。對其風格特征的把握,是構建編曲整體框架的基礎。主要有如下幾種風格。
抒情流行歌曲類型是最為常見的一類,其速度通常較慢或者適中,多數都以抒發(fā)情感,傾訴心聲為主要表現手段。這類歌曲在編配過程中經常選擇鋼琴作為主要的樂器,其織體也多為柱式和弦、分解和弦,有或者是二者的綜合。如周傳雄《出賣》、李宗盛《給所有單身的女子》、林俊杰《愛與希望》等。
說唱流行歌曲類型,又或者稱為Rap,其旋律已經不再具有明顯的音調性,更多的是依靠強有力的節(jié)奏,比較快速的吟唱或者講述。這類歌曲在編配時則多選擇電聲樂隊的樂器,或者一些電子音效。如潘瑋柏《快樂崇拜》、周杰倫《夜的第七章》等。
中國風流行歌曲類型,無論從旋律還是歌詞的意境上都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旋律多使用民族性調式,歌詞則融入了古詩或者古典文化元素。這類歌曲在編曲時會側重選擇古箏、琵琶、竹笛、古琴、二胡等一些常見的民族性樂器。這類作品如林俊杰《曹操》、周杰倫《青花瓷》、胡彥斌《紅顏》等。
搖滾歌曲類型,其特點就是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重金屬感。因此,在編曲時主要以電聲樂隊和電子音效為主,形成一種強有力的爆發(fā)性。此類作品有伍佰《痛苦的人》、《挪威的森林》、汪峰《怒放生命》、許巍《漫步》等。
民謠歌曲類型,其特點是旋律平穩(wěn)、速度緩慢,歌曲內容多是對于生活、鄉(xiāng)愁、思念的表達,整體較為清新、自然。因而,在樂器的選擇上也相對簡單,通常以民謠吉他為主要樂器。這類作品有趙雷《成都》、老狼《同桌的你》、羅大佑《童年》、宋冬野《安河橋》等。
每一首歌曲都有著自身的曲式結構,對歌曲結構的精致分析,將有助于編曲者布局好編曲的整體思路。在編曲之前對歌曲結構的分析主要體現在旋律上。旋律是音樂的靈魂,是一個完整的現象,是以一個聲部表達的樂思,并常常以它來體現音樂的基本內容,是各種技術表現手段的有機統一體[3]。編曲過程中除了對已有的主旋律進行設計以外,還要根據不同的旋律結構,設計出合理的前奏、間奏以及尾聲等內容。
歌曲的前奏一般具有確立音樂基本風格、引入主題、營造氛圍的功效。所以,前奏的設計至關重要,無論是和聲、織體,還是所要表達的情緒都要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具有地域特色或者“中國風”的歌曲作品,可以采用地域或者民族特色的樂器與人聲來“先聲奪人”。前奏的編配與主旋律的關系非常密切,可以直接將主旋律的某一片段作為前奏來進行編配,也可以將主旋律的某一片段進行發(fā)展變化后作為前奏,又或者在已有主旋律的基礎上重新構思寫作。對于大部分流行歌曲,借用主旋律中的某一部分是前奏設計的常用手法。
間奏在歌曲的整體框架中具有烘托氣氛、轉換場景的作用。歌曲段落之間的速度或者調式調性的變化,以及主旋律氛圍的延續(xù)性都需要間奏來完成。間奏與前奏可以采用相同的素材進行設計,也可以是不同的素材。即使是相同的音樂素材,其在力度、長度等方面也會有所調整。優(yōu)秀間奏的設計可以使主旋律的表現力得到加強,情緒得到推進,同時還可以使演唱者得到合理的休息。
尾聲具有畫龍點、首尾呼應、收束全曲的功能。尾聲與前奏使用相同的音樂材料構成首尾呼應是較為常見的編曲手法。有時為了符合音樂情緒的發(fā)展需求,而采用新的音樂材料來突顯戲劇沖突,進而增加音樂的表現力。收束的類型有強收、弱收、快收、慢收、散收,根據速度、力度、音樂表達需求的不同來采用不同的類型。
確定好主旋律的核心節(jié)奏,再將前奏、間奏、尾聲分配好就構成了編曲所要做的基礎工作。
流行歌曲在編配過程中通常以鍵盤、吉他、貝斯、架子鼓四大件為基礎來構建其整體框架,再以傳統管弦樂器以及現代音色效果來進行填充。隨著編曲技術的不斷成熟以及審美觀念的時代變化,也有較多的以傳統管弦樂為基礎來構建整個伴奏體系的。但無論使用何種樂器來構建伴奏的架構,都需要遵循音樂所要表達的主旨。運用這些樂器在構建伴奏框架的同時,也形成了流行歌曲編曲過程中的多層次骨架,分別是旋律層、和聲層、低音層、打擊樂器層以及音效層。
旋律是歌曲的靈魂,無論在何種類型的歌曲中都處于主導地位,是一首歌曲最突出、最直觀的聲部層次。旋律層除了其主體旋律之外,還有上一節(jié)在結構分析中所談到的前奏、間奏和尾聲。另外,在編曲制作過程中,還會形成與主旋律相對應的復調旋律。旋律層的構建雖然多數是來自于主旋律的本身,但亦有根據主旋律的特點而全新創(chuàng)作的。這些旋律有的是派生性的,可能是原樣重復,也可能是不同程度的變奏和延展;有的是利用歌曲的和弦音來進行構建,雖然與原來的旋律有所不同,但是處在相同的和聲架構上;有的則是根據主旋律的特點全新創(chuàng)作的,與主旋律形成一定的反差,升華和擴展了歌曲的情緒表現及內容表達。所產生的復調性旋律,主要是烘托與修飾主旋律進行的,在寫作時也需要注意不宜太突出,以免形成“喧賓奪主”之勢。旋律層的構建與分析是編曲實施的重要基礎,在旋律的構建與分配過程中要清晰的掌握旋律的主次關系,使橫向的旋律之間可以合理、流暢的進行,縱向的旋律聲部之間互不干擾,具有合理的邏輯性與連貫性。
和聲是構建多聲部音樂層次的重要元素,通常位于一首完整作品的中間層次,或稱為中聲部。主要是用來對主旋律起到襯托作用,由單一的樂器或者不同樂器組的多種樂器共同在和弦的連續(xù)進行中構成。和聲在音樂作品的形成中與其旋律創(chuàng)作、調式調性的選擇、曲式結構的布局以及配器音色的使用都是息息相關的。而流行和聲的使用與傳統和聲技法也是密不可分的,他們之間本身就存在著許多共同的規(guī)律與原則。甚至可以說,流行和聲也是在傳統和聲基礎上構建的,對傳統和聲技法的掌握,可以更加有助于我們對流行和聲的使用與色彩的把握。
在編曲過程中,中聲部的和聲骨架可以使用同類音色的樂器,如最為經常使用的吉他和鋼琴等,這類樂器自身擁有非常豐富的演奏技巧與音樂表現力;也可以使用不同音色的樂器進行混合搭配,如鋼琴+吉他、吉他+電子Pad等,不同音色的混搭用法多樣,是編曲的使用的重要技法。
低音是流行歌曲編曲中的重要層次,如同建筑物中的地基一樣,穩(wěn)固著和聲的功能關系及樂隊的音響,支撐著整個樂隊的織體。低音除了具有支撐作用以外,同時還具有旋律的流動性,為歌曲的音樂性帶來活力。
在流行歌曲的編配中,通常使用貝司來演奏低音部分,而貝司有可能是原聲貝司、或者是電聲貝司,也有可能是電子合成貝司。貝司的主要演奏音區(qū)位于最低的兩個八度,演奏時為音樂提供了節(jié)奏的推動力與和聲的基礎。有時為了某種旋律的流動感,也會超過其基本的演奏音區(qū)。電聲貝司在流行歌曲的編曲中使用的頻率最高,因為其演奏技法更為靈活、音色穩(wěn)重而不失個性、極富現代感,相對原聲貝司來說其音域有擴展的可能性。在實際編配時也有可能是根據和聲的功能進行,以爵士鼓為中心作上下環(huán)繞而實時的即興錄入。總之,歌曲編曲中的低音層亦十分重要。
在流行歌曲的編曲過程中打擊樂的應用極為廣泛和普及,構成了流行歌曲編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打擊樂器的數量具有多樣性,有爵士鼓、電子套鼓以及世界各民族的打擊樂器等。打擊樂器層可以穩(wěn)定歌曲的速度,固定歌曲的律動性,很好的銜接不同的歌曲段落,增加歌曲的力量性,因而形成了它在節(jié)奏樂器組中最具表現力的地位。同時,世界各民族的打擊樂還開以豐富編曲的音色效果。要使打擊樂在歌曲中有很好的表現,還需要根據樂曲的風格來進行合理的配置。
編曲中加入音效往往會使音樂所要表達的情緒得以提升,對整首歌曲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谝粜У氖褂?,可以去感受周杰倫的《以父之名》,其編曲中音效的使用為歌曲增添了大量的音樂色彩性,推動了歌曲的高潮。音效主要有自然音效和電子合成音效,善于而合理的應用音效,會為歌曲的編曲帶來更為廣闊的思維與想象空間。
現代流行歌曲的編曲基本都是依靠計算機音樂技術來予以輔助完成的。計算機音樂的發(fā)展,使得音樂創(chuàng)作者可以從作曲、演奏、制作一體化,極大的簡化了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門檻。計算機音樂中音響素材的無限可能性,只要能想到的音色,都可以通過計算機音樂技術予以實現,加上各種Loop的應用,自動作曲的發(fā)展都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音樂創(chuàng)作者的思維與創(chuàng)作能力。計算機音樂技術幫助我們實現了龐大而不可得的大型樂隊,實時的感受與修正音響效果、配器策略。計算機音樂技術已是流行歌曲編曲的利器之所在。
流行歌曲的編曲有著其自身的思維性,在編曲中對歌曲風格與結構的分析,將其段落結構劃分好,通過不同的音樂層次進行合理的分配樂器,應用好和聲、織體語匯,再應用計算機音樂技術予以輔助,發(fā)揮想象思維空間,必然可以把握流行歌曲的編曲思維與制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