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
(淄博柳泉藝術學校,山東 淄博 255000)
在我國全面開展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不再沿用傳統(tǒng)音樂課堂中死板的教學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對于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但由于小學階段學生在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較差,所以,教師有必要在音樂欣賞中加入圖譜教學,將原本抽象化的知識變成“看得見”的音樂教學,以提升音樂課的教學質量。
線條型圖譜是圖譜的一個重要類型,該類音樂主要指的是根據音調的高低起伏所描繪出來的線條,還可以稱其為旋律線,多適用于曲調舒緩的音樂。三段體曲子多呈快板-慢板-快板的表現形式,以《在鐘表店里》為例,在慢板的部分八音盒段落便使用了彎曲狀線條型的圖譜來展現,學生能夠在鑒賞該作品時,在律動中進行繪畫,盡情投入地感受音樂旋律所表達的情緒。與此同時,《天鵝》《溜冰圓舞曲》等曲子也比較適用于線條型圖譜,學生能夠在鑒賞音樂的同時,在描繪圖譜的過程中根據曲調的高低進行舞蹈,全身心投入到感受音樂的良好氛圍中去。
形象型圖譜指的是用音樂表達出的意向,以音樂《在鐘表店里》為例,該首曲子從物體“鐘”出發(fā),教師應先與學生們共同討論鐘表的各種類型,再邊鑒賞音樂邊描繪出與之相對應的圖譜,同時學生對于曲子的段落能有更加明確的認識?!缎∝垐A舞曲》《杜鵑圓舞曲》等音樂便可用形象型圖譜來展現,通過對小鳥和小貓的描繪,學生便能立刻對曲子所表達的意向進行理解。
運用圖形型圖譜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明確感知音樂所特有的長短與頓挫,在描繪圖譜時應用“△”“-”與“○”等一系列的符號,引導學生加深對于音樂旋律的感知與理解。同樣以《在鐘表店里》為例,在刻度的表達上,應用的便是圖形型圖譜“-”,通過用樂句表達出頓挫,以此在鐘表上增添上一個刻度,在體現出停頓的同時還能夠將音樂中中標的刻度描繪齊整。小學音樂教師在開設音樂鑒賞課時,應根據該年齡階段學生的需求以及曲子自身的特點,選擇能夠良好展現出曲子內涵的圖形,除了《在鐘表店里》以外,海頓的《驚愕交響曲》也比較適用于圖形型圖譜展現[1]。
在小學的音樂欣賞課中,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圖譜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通過個性化的設計將音樂圖譜變得更加形象化、獨特化,此舉能夠有效引導學生在情境之中深入體會到音樂所表達出的價值與內涵。在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圖片、視頻以及音頻的形式向學生展現出多樣化的音樂情境,以便對學生產生更加直觀的沖擊。教師將圖譜有效應用在音樂鑒賞課之中,引導學生從圖譜著手欣賞各種音樂,同時教師還可配合講解部分相關的樂理知識,讓學生既能夠充分欣賞和理解到音樂作品的曼妙,還能夠對更深層次的樂理知識進行掌握。教師還可以在運用圖譜教學的同時增添部分個性化的設計。以《大海啊故鄉(xiāng)》為例,在對該音樂作品的鑒賞課中,教師可采取部分個性化的符號來代表樂譜中的元素,以提升學生對于音樂鑒賞的興趣度,或者將歌曲中所表達的海浪、海風等抽象化的形象拿出來進行相應的樂譜設計,以此有效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增強學生音樂鑒賞的效果。
以著名作曲家約翰·施特勞斯所作樂曲《藍色多瑙河圓舞曲》為例,該首曲子在最初所傳遞給聽眾的便是朦朦朧朧、虛無縹緲的感受,仿佛整個世界都被一層霧氣籠罩,其中引子的部分是用小提琴來展開的。針對這部分的曲調,教師可以將其圖形譜用大波浪線來展示,表現出上文所述萬物復蘇之感。當出現第一圓舞曲時,跳躍的音符以及四三排強弱弱的特點極為明顯,教師可在圖形譜中通過“頓號”表現“哈哈”的部分,使該部分的跳躍感更加突出,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樂曲中所表達的活潑歡快的熱鬧場面。第二圓舞曲中,在跳躍處和旋律的高低起伏分別采用頓號以及波浪線表示,能夠向學生直接展示出該部分樂曲起伏較大、蓬勃生長的概念。通過圖譜教學的運用,既能夠用不同的旋律線條展現出各種類型的音樂主題,還能引導學生對樂曲的整體結構產生“撥云見日”之感。
對于小學生來說,其音樂的理解能力和審美能力有限,而音樂的鑒賞卻包含著部分專業(yè)性較強的樂理知識,學生往往不能夠得心應手地展開學習。因此,教師應靈活采用圖譜教學,提升學生對于圖譜的鑒別能力。教師應結合所鑒賞音樂作品的特性,將圖譜與其有效結合,讓學生憑借圖譜對音樂作品中更加深層次的樂理知識進行充分學習和理解。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適當引導學生盡可能去深入挖掘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體驗,進而使學生對音樂作品中的知識點有精確的掌握。由此可見,圖譜在小學階段音樂鑒賞課中的重要性。不同類型的音樂作品往往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及情感內涵,所以應用的音樂圖譜也不同,教師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綜合考慮音樂作品中的各方面因素,選擇出恰當的音樂圖譜,再將其靈活運用在音樂鑒賞中,使學生對于音樂的鑒賞能力得到增強。
以歌曲《牧童短笛》為例,在該作品的學習與鑒賞中,教師可以簡單畫出竹笛,并將其作為該歌曲中的主要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通過此舉,學生便能對該歌曲有整體的認識,明確其與竹笛的密切聯(lián)系。與此同時,教師還應通過使用不同顏料的筆對樂曲進行分段處理。該過程在針對性提升學生聽辨方面能力的基礎上,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師應樹立起良好的崗位責任意識和教師的道德情操,在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和歌唱能力的同時,注重學生對于樂曲理解能力的提高。小學階段的音樂鑒賞課中,學生能夠通過圖譜與音樂作品的有效結合,對其內涵與情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通過繪制相應的圖譜,能夠使原本較為抽象、不具體的旋律變得生動形象,在此基礎上學生便更加愿意開展對于各結構以及節(jié)奏等知識的學習,進而為學生今后音樂理解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2]。
在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下,小學階段的音樂教師應注重運用圖譜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素質,科學合理地設計相應的教學流程,并充分將音樂鑒賞課程教學與音樂圖譜有效結合,讓學生開展有效的學習與探索。例如在對作品《林中的鳥聲》進行鑒賞時,教師便可先為學生播放該作品,并鼓勵學生針對作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情緒與情感,通過問題的層層深入幫助學生對作品中更多的細節(jié)進行掌握。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將音樂作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小動物類型,并讓學生在音樂作品賞析中學習到保護動物、珍愛環(huán)境等知識,切實提升學生的自身素養(yǎng)。
筆者在上文中提到《在鐘表店里》這一作品,同樣,以該音樂作品為例進行圖譜的教學設計,既能夠提升學生在分辨曲式方面的能力,還能讓學生掌握“數樂句”的知識。例如,在作品中A段包含著12個樂句,而學生能夠清晰地分辨出教師在鐘表上所描繪的12個刻度,此舉有利于幫助學生對于樂句間的頓挫進行理解。《在鐘表店里》的圖譜主要是針對《鐘》的形象進行設計,在圖譜的鋪墊之下,教師能夠更加順利地開展課堂表演教學,使該音樂作品真正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既能分辨出教師所描繪出的圖譜,還能夠在腦海中將平面的圖像變得更加立體形象,進而生動地展示出該音樂作品。除此以外,在B段中教師可以設計一個受到學生普遍喜愛的舞蹈動作,完整呈現出優(yōu)美的旋律,將AB兩段更加清晰地分開。由此可見,在該音樂作品的鑒賞中融入圖譜教學,能夠使抽象的音樂內容愈加形象具體化,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3]。
綜上所述,圖譜在現代化小學音樂教學的音樂欣賞課中已成為至關重要的部分,該教學方法的應用不僅與小學階段學生的特點相符合,還能夠將抽象的音樂知識具體化,加深學生對于音樂知識的理解,在運用圖譜的同時教師還能夠有效創(chuàng)設出音樂情境,達到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