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平
(福建省福安市灣塢中學,福建 寧德 355000)
名著閱讀是初中語文課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但由于閱讀課教學力度不足,語文考核時又偏難,對于許多普通水平的學生,常常不太重視名著閱讀學習活動,事實上閱讀名著對學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提高很不明顯。還有某些教師對名著閱讀課的重視偏差,只注重名著閱讀后的解析,而忽視閱讀名著的過程性指導,所以造成許多學生形成了對名著閱讀的認知不深刻、對閱讀意義的理解不深等問題。
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敏感時期,他們心思細膩、叛逆,對父母親和教師容易形成一種反射性的敵意,經(jīng)常會下意識地反駁并拒絕長者的某些建議,再加上許多學生對語文名著閱讀不太積極,以及受到電腦、手機游戲等的侵蝕和影響,致使很多初中生對語文名著閱讀課并無太大興趣。同時,初中學生的閱讀學習思維仍處于受到填鴨式的教育教學模式中,他們思維不夠主動,也不樂于主動地汲取新知識的營養(yǎng),一味地追求教師在課堂上講了什么,無法真正理解閱讀內(nèi)容背后的意義,很難做到自主學習。
在初中語文課程設置方面,名著閱讀多數(shù)是屬于語文課外拓展的學習內(nèi)容,所以閱讀課程設置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疲憊感和倦怠感,達不到放松學生的心境的作用。大多初中生的名著閱讀深度有限、課時設置極少,且經(jīng)常被其他學科教師擠占等問題依舊存在。
在閱讀課中,不少教師的課堂教學方法始終較為傳統(tǒng),他們常習慣于實施填鴨式教育方式。這些滯后的教育思維制約了學生閱讀能力和素質的進步,這樣的教育方式往往不利于學生閱讀學習的發(fā)展,無法滿足學生對提高語文閱讀成績、培育良好閱讀素養(yǎng)的需求。學生們期待著先進的閱讀教學方法,但卻又不得不接受填鴨式的教學。特別是在當今網(wǎng)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下,計算機媒體資源、多媒體等新型教學手段已日益成為重要的教輔手段,然而仍有不少語文教師仍然固守于黑板和課本,不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閱讀教學中僅通過簡單播放PPT課件,無法更有效地、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來優(yōu)化設計開放式教學,增添閱讀課的趣味性,造成了難以凝聚學生的閱讀興趣,名著閱讀質量最終難以有效提升。
在初中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必須重視做好導讀設計,深入鉆研名著閱讀教學的相關課程和理論知識,了解相關名著篇目的背景知識和文體特點,促進初中生對名著作品形成更深層次的認識和了解,在閱讀課堂上巧妙指引學生,盡情領略語言和文學藝術之美,不斷提升他們的語言和文學素養(yǎng)等。做好導讀設計,指引學生開展名著閱讀教學,其意義并不僅限于對名著作品的解析和學習,更多的是體現(xiàn)于激勵學生在閱讀名著活動中與有效激發(fā)思維,與書中的靈魂實現(xiàn)交互溝通。特別是要逐漸促使學生轉變對名著閱讀的積極學習態(tài)度,引領他們在閱讀行動中學會真正的獨立思考。
語文名著閱讀教學必須適當開展專業(yè)的名著閱讀訓練,要有必要的、充足的課時保障。教師可以將名著閱讀活動在語文課中適當滲透,也可以積極延申至課外,還可以在語文課堂或其他的讀書會交流活動等場景中適時穿插一些語文名著進行講解、分享閱讀,這樣不僅有助于促進初中學生對名著作品的理解,而且能加深了他們對語文知識的感悟和提升。
教師要深入反思當前初中語文課教學方式的利和弊,積極融合應用信息技術教學媒體和資源,在閱讀課上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教學,可以展播一些經(jīng)典的影視片斷,或指導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名著作品的理解,逐步增強對名著閱讀的良好興趣。要積極改進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做到張弛有度,既要有教師的威嚴,深切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根據(jù)學生的需求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有針對性地改進閱讀教學方法,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和效果。
初中學生的閱讀學習態(tài)度亟待提高,教師要緊扣初中學生的心理和思維特點,了解語文名著閱讀在學生心里的定位,并逐步改變學生對名著閱讀的態(tài)度,促使他們認識到名著閱讀的重要意義,從而改變閱讀學習態(tài)度,并能積極主動進行名著閱讀,提高閱讀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名著閱讀中善于開展學習反思。例如“西游記”是從小學到初中都被列入名著閱讀推薦名單的,學生都十分喜歡孫悟空,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不光“看熱鬧”,還要善于學習孫悟空的哪些精神,善于反思其他人物,善于總結每個故事的意義,這樣才能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并更好地實現(xiàn)名著閱讀的意義。
優(yōu)化推進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教師必須堅持不斷探索、研究名著閱讀的教學有效方法和策略,來持續(xù)改善語文閱讀教學水平,提高閱讀教學效益,營造更高效、更優(yōu)質的閱讀課,讓學生在名著閱讀活動中汲取更豐富的知識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