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素貞
現(xiàn)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xiàn)實的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學習便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勤奮的探索,執(zhí)著的追求。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覈糯逃铱鬃右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币匾暸囵B(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精神狀態(tài)下,饒有興趣地學習,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是小學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也是閱讀教學成功的向導。
如果僅有興趣,只是泛泛而讀,或者閱讀的方向錯了,那也是無效閱讀。為了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需要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新課程標準里面也提到:應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作為老師,我們要以課內(nèi)帶課外,課堂上教給學生方法,讓其在課外閱讀中能加以運用,這正是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
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小學生的注意力還不能完全地集中,如果只是一味地讓他們看書,多半是會走神的,唯為讓他們出聲朗讀,才能讓他們專注閱讀。所以在教學中,我常常要求孩子朗讀出聲音,或者同桌對讀,幫助同學聽音,正音。課后我會要求孩子打卡朗讀,將朗讀一直貫穿在課堂與課外。通過朗讀,能把文章的內(nèi)容、情感、韻律體會出來,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有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講得也大體是朗誦的必要性。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是要靠長期的大量的積累才能形成的,要想讓學生有大量的積累,必須讓其廣泛地閱讀,不能只滿足于課內(nèi)有限的閱讀時間和閱讀內(nèi)容。那么如何拓展學生閱讀的寬度呢?為學生打造一個豐富的圖書世界就是重中之重。我校歷來重視閱讀,著力營造濃郁、厚實的書香氛圍,為確保學生閱讀活動的有力開展和順利進行,每學期初,我們會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進行調(diào)查,制定閱讀計劃與方案,統(tǒng)一閱讀書目及開展形式,制定讀書計劃,每個教室均設置了圖書角。圖書角里的圖書來源于學校的購置,學生的捐贈,還有同學之間的交換。既讓學生多看一本書,又讓學生懂得了分享,一舉兩得。學校改造開放閱覽室、圖書館,每年均增加藏書量,美化“悅讀書吧”,增設閱讀書桌,讓學生每于下課之間,等候接送之際,書籍均隨手可得,隨時隨地可以利用零碎時間進行閱讀。種種方式,讓學生們的閱讀從不間斷,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閱讀的寬度得到最大發(fā)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當學生閱讀到了一定的積累量時,需要有一個讓他表達、發(fā)揮的空間,通過讀書分享會,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看過的書,自己組織語言介紹出來,與同學們分享,又可以通過別人的分享,認識更多的書籍;當學生閱讀有一定困惑時,我們會舉辦各種形式的講座或讀書交流會,請著名的專家來跟大家交流讀書心得,也可以請同齡人來講講自己的讀書方法,更能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引起共鳴;當閱讀片段有同步影視時,我們會組織同學觀看影視,再將文字片段和影視片段相結合,讓學生談談感受,這樣的閱讀就顯得既立體又有了張力,實現(xiàn)雙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家庭閱讀的氛圍更為可貴。如果學生在學校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在回家后得到鞏固甚至拓展加深,那么可想而知這對學生的幫助有多重要。所以,我們鼓勵親子共讀,可以是共讀一本好書,可以是孩子將學到的故事復述給家長聽,也可以是聽聽爸爸媽媽講故事。旨在營造良好的親子共讀氛圍,并通過活動評選十佳書香家庭,讓家長與孩子共同沐浴書香,提升文化素養(yǎng)。
綜上所述,課內(nèi)閱讀是研讀文本,掌握方法,夯實閱讀的深度,更需要將學到的閱讀方法運用于課外閱讀,拓展閱讀的寬度。雙管齊下,循環(huán)往復,課內(nèi)課外相互促進,相互補充,有效融合,最終實現(xiàn)學生閱讀能力的大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