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伊玲
欣賞好的音樂可以讓學生的內(nèi)心得以釋放,可以讓他們從精神上感到愉悅,可以提升他們的審美鑒賞能力,可以發(fā)展他們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在高年級的音樂欣賞課堂上,要提供給學生表述觀點的機會,讓學生聆聽多元化的音樂作品,豐富他們的精神文化世界,使得他們從情感上獲得共鳴,從而深化學生的感性認知。然而實際的教學中,在音樂課時有限的環(huán)境背景下,要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就必須要改變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模式,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那么該如何有效地開展音樂欣賞課呢?本文就此作出以下探討。
很多小學生逐漸對音樂學習失去興趣,主要與教師的教學內(nèi)容有關(guān),未添加學生喜歡的元素,未能迎合學生的喜好,內(nèi)容脫離新時代,使得音樂教學缺乏吸引力。而在高年級的音樂欣賞教學中,除了讓學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礎(chǔ)知識外,還應(yīng)適當?shù)叵蛲庋由欤尤胍恍┵N合教學主題又具有時代特征的內(nèi)容,讓教學資源變得豐富起來,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視野,還能讓學生自覺地探索未知的領(lǐng)域,從而改變他們對音樂的看法,帶領(lǐng)他們走出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使得他們學會欣賞優(yōu)秀作品的方法,提高他們的自主欣賞能力。人教版五年級《森林狂想曲》的欣賞教學中,這首樂曲中包含了電聲樂器、陶笛、各種動物的鳴叫聲以及風雨流水聲等,內(nèi)容比較豐富,聽起來猶如置身于大森林之中,班內(nèi)所有的學生都未曾有過進入大森林的經(jīng)驗,要讓他們理解音樂中所表達的情緒,實屬有點困難,那么在播放音樂的過程中,用多媒體來播放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去了解大森林,營造視聽結(jié)合的氛圍,同時布置一些小任務(wù):樂曲中包含了哪些動物的秒叫聲?聽到了幾種樂器的聲音。這樣就借助多媒體把抽象的內(nèi)容變得具象化,讓學生的想象和思考變得有據(jù)可循,避免了空洞地思考,也增強了學生在欣賞過程中的認真度。
創(chuàng)新是推動教學取得新成果的必要手段,如果缺乏創(chuàng)新,會讓學生產(chǎn)生疲勞感,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也需要創(chuàng)新,更需要聆聽新時代兒童的聲音,了解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看法,在教的過程中幫助他們補足,健全他們的認知,拓寬他們欣賞音樂的角度,使得他們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變得更加全面和深刻。在高年級的欣賞教學中,通過豐富指導形式的舉措,讓學生在不同的活動中獲得不一樣的欣賞體驗,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音樂,有助于擴大他們的思考空間,進一步提升他們審美鑒賞的層次。《大河之舞》的欣賞指導中,從節(jié)奏和情緒兩個層面進行分析,請學生說出首次聆聽這首樂曲的感受,提示他們回想樂曲中除了樂器之外還加入了什么聲音?讓他們在反復聆聽中去尋找答案,之后組織學生對照著樂譜進行分段欣賞,播放相應(yīng)的舞蹈視頻,讓學生邊聽邊學習其中的舞蹈,講述踢踏舞的特點,讓學生嘗試著做出動作,引導他們欣賞外國的舞步,安排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跟隨樂曲進行舞動,以此來培養(yǎng)薛恒的韻律感和節(jié)奏感,豐富課堂的形式,使得他們以更加健康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音樂學習。而在多形式的音樂欣賞活動中,學生變得更加主動,課堂氛圍也變得更加活躍,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表達自身意愿,可以大膽地說出對音樂的見解,得到了自我展示的機會,獲得了一些滿足感,變得更加自信和積極。
總之,音樂欣賞課不需要依靠于教師一味地說教,而是讓學生參與到音樂作品的探討中,使他們在探討中加大對音樂的學習興趣,進而幫助他們了解音樂這種藝術(shù)形式所存在的價值,那么作為教師就應(yīng)當站在引導者的位置上,提供給學生自主想象、理解和思考的空間,引導他們用心去感受,認同他們的正確理解,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小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使得他們能夠享受音樂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