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華
現在的教學越來越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為此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類基本人員,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教師應著眼于教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讓學生在學習中處于主導地位,但我根據平時的聽課情況來看,現實中一些教師往往一人唱獨角戲,扮演著主角,學生只能當配角,這些教師只要站在講臺,就將講課進行到底,老師主導課堂,學生被動聽課,完全剝奪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學生基本上是被擱置在一邊,師生缺乏必要的多元互動,教學天天都是一個樣: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這些教師習慣于“教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子的方式,教學效率低下,但為提高分數,課后就加班加點,課業(yè)負擔就越來越重,學生苦不堪言,抱怨也越來越多,形成惡性循環(huán)。
為什么有的老師喜歡唱獨角戲呢?主要是源于以下幾種原因:
1.局限于多年形成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誤認為課堂的主體就是老師,課堂就是要老師多講知識,如果老師不講,學生就無法正常學習了,生怕課堂還給學生了,學生太自由了紀律會差,這些老師不放心把學習的主動權下放給學生,不敢把學習的時間還給學生,就怕他們不會學習,學不好。
2.錯誤認為老師自己是絕對的知識傳授的權威,學生只能無條件地服從老師的一切安排,老師的地位高高在上,總是俯視學生,而不能平視,角色定位錯誤。
3.錯誤認為自己手頭上有大量的教參資料和多年積累的上課經驗,不多利用、多展示就是浪費資源。
4.錯誤認為學生是信不過的,如果給了學生活動的時間與空間就無法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了,缺乏信任感。
5.錯誤認為老師講的就是最重要的知識,老師講多少學生就能吸收多少,就能運用多少,學生是否考得好,就看老師是否講得好。
針對教師在課堂中一人獨大的困局,想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就要轉變觀念,放手采用新的教學方法,就要讓學生主動去學習,課堂就要有足夠精彩才會讓學生有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初中學生正處在愛玩、調皮的年齡,如果教師依然采用原始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把知識要點不停地說,學生一直坐在下面記,這種死記硬背的形式學生是不會自主學習起來的,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新,要改變。首先,在備課前教師應當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結合學生的情況以及教材編訂一份適合學生的學案,這份學案內容要詳細而精當,讓學生在課前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學案知道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疑惑和問題,老師可以通過學案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那么在接著的課堂中師生便可以更有效地進行互動,更加高效地解決問題。老師備課要有著重點,尤其對于考核重點要著重講出來。老師要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老師的教案足夠充分,做到每分每秒都利用起來,留出時間給學生,只要老師備課多用點功夫,主動站到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去理解,相信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不是難事。其次,推廣以學生為主導的課堂模式。當教師了解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各種疑惑之后,不要急于告訴學生答案,可以先將這些問題集中起來展示給所有同學看,讓學生進行討論,集思廣益,讓學生互幫互助,盡可能讓學生自己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使得課堂更有趣高效,幫助學生培養(yǎng)獨立自主解決學習問題的能力,為此老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再有,老師在課堂中應當扮演引導者和建議者的角色。在學生討論后老師可以對學生的討論形成的結果進行有效評價,對做得好的地方要激勵和表揚,如果存在不足或不正確的地方,老師可以點出來,根據情況進行適當引導,給學生一些方向性的建議,盡量讓學生自己再行討論和思考,得出較為合理的答案,老師切不可代替學生直接公布答案。
總之,如果教學中教師能以學生為主導,輔以教師的引導,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發(fā)現自己很多未知的能力和價值,就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老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獨立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名副其實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