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愛玉
體育學科的存在,不僅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也是為了教授學生體育知識,讓學生明白不同運動的技巧,以及體育的重要價值,以此,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促進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小學生雖然較為活潑好動,但是在體育課堂中,當教師要求他們一個動作重復(fù)做,并達到標準要求時,他們就容易產(chǎn)生抵觸心理。為此,教師就可以融入信息技術(shù),通過創(chuàng)設(shè)運動情境等方式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小學生對體育的了解較少,在體育教學時,教師也需要教授學生理論知識。但是由于大部分小學生對體育的認識不到位,覺得體育是無關(guān)緊要的學科,可以學也可以不學,因此,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就容易存在敷衍心態(tài)。想要改變這種狀態(tài),教師不能強迫學生學習,而是應(yīng)該借由信息技術(shù)培養(yǎng)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讓他們愿意主動參與其中。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時,若是單純通過枯燥的語言告訴學生不同形式的運動可以對身體的哪部分進行鍛煉,以及運動的主要技巧等相關(guān)知識,學生很容易產(chǎn)生走神等現(xiàn)象。若教師通過信息技術(shù),將人體鍛煉的對比圖、不同運動的技巧等為學生展示出來,學生既能直觀地看到人體的變化,明白鍛煉的意義,并掌握運動的特點等相關(guān)知識點,也能從被生動的圖片所吸引,對體育知識產(chǎn)生興趣。
體育中的部分內(nèi)容,對于小學生來說是難以掌握的,單純利用課堂時間,他們在自行鍛煉時,仍舊無法掌握要領(lǐng)。為解決這一問題,也為提升小學生的自學能力,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shù),為學生錄制微課視頻。如此,學生放學回家后,針對不理解的知識點,就可以通過父母的電子設(shè)備,自行學習鍛煉。
例如:在教學翻滾動作的注意事項時,學生無法在短暫的課堂時間,將全部注意事項牢記。但是若無法牢記注意事項,那么他們在翻滾時,就很有可能受傷。為此,教師就可以為學生錄制微課,為每個注意事項都配備視頻講解。如此,學生既能結(jié)合視頻,快速將本堂課的知識理解記憶,也能明白在運動中如果不遵守注意事項所導(dǎo)致的嚴重后果,從而嚴格要求自己。
體育不僅是學校的一門課程,也是伴隨學生一生的身體管家。不斷地運動能使人體更為健康,有活力。然而,大部分小學生對體育的認知都不夠深刻,他們認為體育只是一門學科,與生活并無關(guān)系。為從根本上解決小學生身體素質(zhì)問題,也為學生未來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教師在教學中就需要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讓學生明白體育的重要性。
例如: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選取運動員不懈努力,堅持鍛煉,最終在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視頻,以此,激發(fā)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同時,教師也可以為學生播放普通人通過堅持鍛煉,打造改善身體素質(zhì),使整個人看起來更加年輕、精神的視頻,讓學生感受體育所帶給人的外在變化。此外,教師也需要借助信息技術(shù),擴寬學生體育視野,為學生盡可能地普及更多的體育項目。如此,學生既可以感受到體育世界的寬廣,也可以從中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將終身體育意識,真正落實到體育項目中。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中融入信息技術(shù),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為此,教師就需要全面了解信息技術(shù),并將其合理運用于培養(yǎng)學習興趣、突破教學難點以及樹立體育意識中。如此,學生才能在信息技術(shù)的推動下,改變對體育課程的看法,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從而有效提升自身身體素質(zhì),助力未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