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劍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教學活動的開展一般伴隨著優(yōu)美的旋律和豐富的演唱形式,以此來吸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以及調動課堂活動參與積極性,同時也可以通過旋律來調動孩子們的情感共鳴,以便于感受音樂的巨大魅力。小學音樂課程開設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學生如何學會唱好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明白歌曲中蘊含的真理,并培養(yǎng)良好的審美情趣,以此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本文就分析了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音樂;德育教育;滲透途徑
引言
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能夠使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以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處于小學階段的孩子,正是思想萌芽的階段,此時的塑造性非常強,而且他們對新的知識有濃厚的探索好奇心,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是非常強的。所以就是必須要通過形象的音樂教育來讓學生充分掌握德育內容,豐富情感體驗,同時,通過直觀的感染來感受音樂的巨大魅力。
一、充分利用歌曲的情感,引發(fā)小學生的情感共鳴
音樂這一門課程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通過歌詞的教授以及情緒的表達來給學生帶來情感共鳴,讓學生通過歌曲充分感受高興或者悲傷,這就意味著音樂具有打動人的功能。而現(xiàn)階段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時候,顯然存在把道德教育當作一項任務的現(xiàn)象,并沒有重視歌詞所表達的情感以及充分挖掘歌詞中德育的內容和價值。有的時候,教師對于學生的某一些拖拉和懶散的行為表現(xiàn)出無能為力,但是他們把所有的責任都歸咎在學生自己身上,卻沒有反思自己在教學方面的責任,是否自己在教學中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才會使這些情況越來越嚴重呢?這從側面來看,就是沒有將德育教育滲透在日常教學中,所以孩子們沒有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以及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這就要學教師,必須要將德育滲透在各種各樣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去,包括音樂課程,長此以往,孩子們自然而然能夠潛移默化,真正接受德育的熏陶。比如在學習《國旗國旗真美麗》這首歌曲時,就能激發(fā)孩子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發(fā)揮音樂教學的審美作用
音樂是一門審美性和實踐性比較強的科目,其教育價值不僅僅體現(xiàn)在歌詞的意境之上,還表現(xiàn)于優(yōu)美的旋律和音響的意境的層次上。學生之所以能夠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很強的情感共鳴,正是因為音樂有獨特的語言美和旋律美,這些能直接打動人心、觸動孩子們的心靈,同時也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欣賞能。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從中去發(fā)現(xiàn)周圍環(huán)境中的美,并且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結合情緒創(chuàng)造美。在音樂欣賞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將中西音樂結合進行講解,以便于尊重孩子們的自主性和興趣愛好,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進行欣賞,進而提高審美能力。尤其是針對于我國具有特色的傳統(tǒng)文化,如果能夠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在音樂教學活動中,不僅僅能從小培養(yǎng)他們傳承和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而且能夠提高他們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據(jù)調查顯示,當下大部分學生都喜愛流行的歌曲,因為這些歌曲更符合當下時代發(fā)展要求,同時也符合了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此時教師不應該固步自封,而應該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收集學生喜愛的流行歌曲,并且將歌曲融入到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去,借助他們喜愛的事物引導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以便于幾個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教師也可以將流行音樂與明月相結合,讓小學生明白不管音樂處于什么時代、不管音樂屬于什么類型,他們之間都不是相互排擠和對立的關系,而是相互融合、互相促進的關系。
三、充分發(fā)揮音樂教學樹立榜樣的作用
杜威的社會認知理論提出了觀察學習的觀點,其中說明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來學習的重要性,并且最終通過直接強化、替代性強化和自我強化將正確的行為反復進行。由此可見,榜樣是學生成長過程中順利發(fā)展以及促進身心健康發(fā)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一個好的榜樣能夠讓孩子們充滿動力學習,以便于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和靠近。而很多著名的音樂家和演唱家都是很好的榜樣,她們不僅僅有著驚人的音樂天賦、動聽的歌喉,而且還有一顆善良和美麗的心,比如家喻戶曉的歌手韓紅,她的歌聲曾打動很多人,很多歌曲都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無意哼唱出來的歌,與此同時,她還是一位無私奉獻的人,他成立了基金會,資助了很多孤兒,在教授她的歌曲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講解韓紅的生平事跡來傳達她的偉大精神,并且發(fā)揚光大,以便于讓孩子們從小就以他為榜樣,并從小立誓要成為和他一樣有愛心和有能力的人。除此之外,周杰倫的很多歌曲也都傳遞著正能量,讓人們對生活時刻保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這些都是德育滲透過程中可以利用的素材,教師要加大力度收集。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雖然現(xiàn)階段大部分教師都意識到了德育教育在音樂教學活動中滲透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并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因此,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進而找到真正在教學中發(fā)揮德育價值的方法。事實上,教師不僅要在教學活動中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還要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意識和欣賞能力,以便于接受作品積極的思想和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王琳琳.小學音樂教材中的德育內容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 2019.
[2]趙小杰.淺析德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J].藝術評鑒, 2019,08:126-127.
[3]高日升.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探索與實踐[J].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15:89-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