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華 合肥濱湖職業(yè)技術學院
藝術設計專業(yè)作為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學科,其中的“版式設計”課程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藝術感知力、藝術領悟力和藝術應用力等綜合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1]。教師在“版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中要最大限度地把握好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嚴格按照課程標準中的具體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導。在教學中,體驗式教學尤為重要,這不僅是新時代對學生的基本要求,更是一堂“版式設計”課的主要內(nèi)容[2]。
目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yè)的“版式設計”課程主要由三大板塊組成。
《版社設計》中的概述部分主要概述版式設計的原理,版式設計是什么,由哪些重要部分組成,以及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性展開的一系列的問題解答和研討[3]。
“版式設計”的構成部分是“版式設計”課程的重點部分,由藝術設計教學重難點和各種教學元素結合形成,主要分析“版式設計”中的教學內(nèi)容的原理、表現(xiàn)等,通過點、線、面之間的相互關系讓教學內(nèi)容更加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
排版部分是“版式設計”的精髓所在,其不僅要求以高職學生的實際理解能力為核心向?qū)?,還要求教師在排版的過程中遵循各個教學元素之間的編排原理和規(guī)則,從不變到萬變地延伸出更多的排版形式,方便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課程選擇不同的排版方式[4]。簡言之,排版部分以問題為核心,無論學生的理解能力問題,還是教學方式方法上的問題,抑或設計中版面的問題都是排版需要重點考慮和嚴格參照的基點。
眾所周知,對一門學科、一種教學方法的價值和意義最直接的評價方式便是學生的學習效率?!鞍媸皆O計”課程以學生的理解能力為基點,在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體系上加強學生對藝術的感知力、領悟力和應用力,從而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藝術設計能力,這是一種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課程體系,和如今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教育教學思想“以學生為主體”不謀而合[5]。
前文提到了關于“版式設計”中的排版部分對教師專業(yè)能力的要求極高,不僅要求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還要求排版內(nèi)容深度融入教學內(nèi)容中,從而讓教學重難點由微觀到宏觀呈現(xiàn)在學生眼前[6]。俗話說:“做任何事,都需要用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才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實力。”這句話也可以用在“版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上,當教師用最高規(guī)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時,其科研能力和專業(yè)能力就會逐漸提升。
“版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對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yè)的課堂教學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能力是藝術設計課堂教學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良好的審美能力是學生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根本推動力。其次,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感知力。藝術感知力是學生藝術設計領悟、應用的核心之一,良好的藝術感知力能夠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然界和社會中蘊含的藝術元素,并實現(xiàn)對這些藝術元素進一步的應用。再次,可以培養(yǎng)學生藝術領悟力。藝術領悟力和藝術感知力概念相差不大,藝術領悟力是指學生在藝術設計“版式設計”課程中學習教學內(nèi)容的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最后,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應用能力。這也是“版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的核心之一,在當今教育形勢下,任何教育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讓學生能夠?qū)⑺鶎W知識應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自己的才能。
教師要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的唯一主體,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選擇教學方式和設計教學內(nèi)容,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在潛移默化中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在“版式設計”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教學重難點,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對癥下藥”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惑。
在“版式設計”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探索全新的課堂教學實踐形式,堅持問題導向,以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樹立良好的主人翁意識,主動參與不同的實踐活動,通過自主實踐和動手操作對藝術設計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領悟和感知,并結合個人已有的社會生活實踐經(jīng)驗有針對性地尋求教師的幫助,大膽表達個人的意見和看法,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yè)“版式設計”課程具體可劃分為七大板塊。
開篇作為“版式設計”課程教學中的出發(fā)點,要求模板新穎、可觀賞性強、對學生造成強烈的視覺沖擊。對于開篇來說,較為合適的實踐模板是插圖配文,可以讓學生在觀賞圖片的同時大致了解今天的教學主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高度注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嚴格以學生的個性特征為基準進行教學。
這一點不需要教師花時間去大力研究,只需要注意“版式設計”中的點、線、面之間的相互關系即可。不同的點、線、面關系可以構成不同的實踐模板,這對于高職院院校的藝術設計教學來講是一種運用維度空間的概念開展的實踐課程教學。
“版式設計”的排版過程需要教師花費時間和精力認真研討。眾所周知,“版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不僅要體現(xiàn)教學主題,更要體現(xiàn)藝術之美、形式之美、版式之美。在實踐模板排版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每張圖片、每個文字都進行嚴格的組排,使圖片蘊含主題,主題融于圖片,同時又不缺乏藝術設計之美。例如,在設計一張梅花圖片的“版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中,學生如果只是對圖片進行簡單觀賞,就無法完全領悟其中所蘊含的藝術氣息。教師如果在插圖中加入文字,就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加入毛澤東同志的《詠梅》,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為文字闡述,學生就可以領悟到梅花不僅有“花開這邊獨好”的品質(zhì),亦有“化作春泥更護花”的奉獻精神。
“版式設計”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在限定的空間中不同的形狀、位置、大小帶來的不同視覺感受,學會用幾何形的方法構筑版面。例如,在限定的平面空間中,將圓形、三角形及其他代表性的圖形置于此空間不同的位置上,設計4~6種視覺效果舒適的方案。
“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布局對于“版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的模板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掌握各個元素之間的相互關系,運用良好的布局才可能形成獨具一格的實踐模板。
美感不僅僅是藝術教育教學的追求,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美感的引導下,學生會自主探究學習“版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內(nèi)容,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自己的設計中。
文字作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直接溝通的橋梁,不僅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高效的交流方式,還是圖片中所蘊含的教學內(nèi)容,更是藝術氣息的重要載體。主題清晰、形式感強的文字闡述可以給學生留下無限的遐想空間。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師可通過七個不同的實踐教學模塊的合理安排,循序漸進地加強學生對藝術的感知、理解和應用能力,由最初對藝術設計的模棱兩可到理性分析、精準表達,從而體現(xiàn)“版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