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湯敏華
二孩政策實施后,大孩的心理健康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二孩的到來會對大孩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大孩不接納二孩的現象頻繁發(fā)生。因此,二胎政策下,大孩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至關重要。
(一)大孩的心理感受易被忽視
自二孩政策實施后,一些家長在二孩身上投入太多的注意力,而對大孩的關心與關注逐漸減少,這時大孩的心理感受也很容易被家長忽視。這種巨大的落差會導致大孩缺乏安全感,例如兩個孩子在玩同一件玩具時,大孩通常會被要求讓著二孩?;蛘呤嵌⒁娲蠛⑼婢邥r,大孩通常會被家長要求讓步。先前大孩處于家庭的中心地位,家長的全部精力與關注度都在大孩身上,但是二孩出現后這種關注度與家庭地位會發(fā)生很大改變,再加上大孩的心理感受不被重視,極易導致大孩產生心理問題。
(二)一些幼教不能正確引導
幼兒園是幼兒接受啟蒙教育的主要場所。二孩出生時,大部分大孩正處于幼兒園階段,若大孩在受教育期間存在的心理問題未被及時發(fā)現,那么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孩的心理問題會越積越多,會嚴重影響到大孩的心理健康。一些幼兒教師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識,無法有效解決和引導大孩的心理問題,加上少數教師不注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可能會導致大孩的心理問題愈發(fā)嚴重,甚至會發(fā)展成極端性格。
(一)重視大孩心理感受
在二孩剛出生期間,大孩的心理變化極為明顯,要想避免大孩產生心理問題,家長需重視大孩的心理感受,切勿因二孩的出現而忽視大孩,要細致觀察大孩的心理變化,給予應有的教育與管護。在準備生育二孩前,家長可以通過詢問的方式來明確大孩的心理感受與態(tài)度,如問道:“爸爸媽媽要個弟弟或妹妹陪你玩怎么樣?”等明確大孩反應后,家長可以循序漸進地引導大孩,如:“等你有了弟弟妹妹后,父母會繼續(xù)這么愛你,并且你還會受到來自弟弟/妹妹的愛!”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導大孩轉變態(tài)度,并期望二孩的到來。
與此同時,幼兒園教師需引導大孩家長提高對幼兒的關注度,叮囑家長在有二孩以后需重視大孩的心理感受,在照顧二孩的同時,同樣需要用相同的時間陪伴、教育大孩,以此引導大孩樹立“有了弟弟妹妹后,爸爸媽媽依舊這么愛我,甚至比以前還要關心我,我還是爸媽的小寶貝”等正確的思想認知,避免大孩產生心理問題,并且?guī)椭蠛⑴c二孩之間構建良好關系。
(二)注重教師隊伍構建
幼兒心理教育效果受到教師專業(yè)素質與態(tài)度的直接影響,尤其是心理教師,若幼兒園配備高素質的心理教師,不僅可以提升心理教育效果,亦可以提升幼兒園教育水平。二孩政策下,幼兒園中一部分大孩存在心理問題,若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和引導,會影響到大孩的未來發(fā)展。所以,幼兒園需加大教師隊伍的構建力度,一方面將高素質的專業(yè)心理教師納入團隊,另一方面要定期組織開展教師心理健康知識培訓,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到幼兒園開展講座與座談會,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幫助幼兒園教師及時發(fā)現大孩心理問題,并通過合理教育對策來引導大孩消除心理問題,促進大孩身心健康成長。
(三)開展幼兒實踐活動
要想進一步提升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幼兒需加強對大孩的心理引導,主動讓大孩認識到擁有弟弟妹妹的幸福與自豪。在具體教育期間,幼兒園可依據大孩心理情況的分析,組織開展“照顧弟弟妹妹”實踐活動,讓大孩在活動中充當哥哥姐姐的身份,教師可以為哥哥姐姐設置各種任務,如幫弟弟妹妹穿衣服、帶領弟弟妹妹看書游戲等,讓大孩在活動中體會到當哥哥姐姐的樂趣。或者幼兒園可以多組織開展繪本學習活動,例如《卡由成長系列》《湯姆兔成長系列》等,為大孩提供各種涉及手足情深內容的繪本,幫助大孩在學習中了解手足情深,并為大孩樹立良好榜樣。此外,幼兒園可結合實際情況開展混齡教育,在同一環(huán)境中混排年齡相差12個月以上的幼兒,引導所有幼兒共同生活與學習。通過此種教育形式,摒棄以往傳統(tǒng)的分齡教育,為幼兒創(chuàng)建一個不同年齡的社會群體,引導幼兒在生活、學習過程中學會互相關心、關愛。在實際混齡教育中,大孩養(yǎng)成主動幫助二孩遞牛奶、帶領二孩上廁所等良好習慣,實現對大孩心理問題的消除,促進大孩身心健康發(fā)展。
綜上所述,作為幼兒啟蒙教育中的重要組成,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關乎大孩心理品質的塑造。鑒于此,幼兒教師和家長要深入分析總結二孩政策下大孩存在的心理問題,通過施行合理心理健康教育措施來消除大孩心理問題,幫助大孩塑造健全人格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