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滟欣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qū)新登中學 浙江 杭州 310000)
三段對話均以Amy為核心人物展開。具體內容為Amy在登記處、食堂、教師辦公室等不同場所就登記學生信息、最喜歡的學科和該選擇的課程等話題與他人進行對話。在內容上,對話1、2、3互為基礎與前提,循序漸進,對話1發(fā)生在初入校園時,Amy去登記處登記信息,獲取學生證;對話2發(fā)生在食堂遇到好朋友Max,互相談論起最喜歡的課程及理由;對話3發(fā)生在教師辦公室,向咨詢師Ms Li咨詢該選的課程,Ms Li給出相應的建議。從篇幅看,對話1共12句,對話2共6句,對話3共4句,篇幅均不長,屬于短對話范疇,也符合剛進入高中的高一學生的聽力水平與能力。從題目類型看,課本上所涉聽力題目均以事實細節(jié)題為主,旨在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根據題干關鍵詞抓取事實信息的能力,為之后更高層次的聽力培養(yǎng)更高水平打下能力的基礎。
學生在完成3個聽力任務后,應該能夠:
(1)在聽聽力之前,根據書上P2的圖片預測對話的地點、人物與內容;
(2)在聽聽力之前,研讀聽力問題的題干,找到并劃出題干中的關鍵詞;
(3)在聽聽力時,根據所劃出的關鍵詞能抓住所要填寫或選擇的事實信息,并填出或選出正確答案;
(4)在聽完聽力之后,能對3個不同場合下人物所涉及到的正式場合和非正式場合進行區(qū)分,并對兩種場合下問候語進行歸類;
(5)在完成聽力和歸類問候語之后,運用這些問候語在指定情境中進行運用和對話編排。
3.1 學習理解類活動。
第一步,圍繞主題“Get to know new people”創(chuàng)設情境,鋪墊語言。
教師創(chuàng)設相關情境,提出問題:What did you see on the first day of your senior high school?并引導和要求學生用who、where、what三要素來回答,從而在情境中激活在學期伊始遇到不同人群的各類情形,并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如The headmaster gave us a lecture in the lecture hall. 并為后續(xù)活動進行鋪墊,構建框架。
第二步,根據第一步的鋪墊與框架對書本P2上的三幅圖片進行who、where、what三要素的描述。
如圖1所示,一名新學生正在教師的陪同下在講臺上自我介紹,其他學生則坐在教室里認真聽講。根據who、where、what三要素,我們可以串聯(lián)起如下句子:A boy is standing and introducing himself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with a teacher standing by. And some students are sitting by their desks. 通過活動,學生們可以獲取圖片和對話的幾大關鍵信息,并學會用完整的句子和with復合結構將信息整合起來。
第三步,將這三幅圖片與書本P2上的三句在不同場合下的發(fā)言進行連線,如圖1所需連線的發(fā)言是“B. Hi, I’m Max Jackson. I’m an exchange student from the UK.”這一步驟將為后續(xù)學生判別不同場合下的問候語構建框架,提供一定的意義支撐。
3.2 聽力理解活動。
第一步,根據題目前的背景Amy is getting her student ID card.預測對話可能發(fā)生的內容。根據題目與題干預測內容是高考聽力應試技巧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幫助考生節(jié)約時間,提升效率,更好地為做題服務。
第二步,學生聽第一段錄音,聽出Amy相應的個人信息,并將正確答案填入表格中的空格處。
第三步,學生聽后進行同桌討論,在對話的最后,他們在做什么?你是如何推斷出來的?根據對話中的最后一句“stand over here,smile!”及對話最后的快門聲和圖片3桌子上擺放的相機,我們可以推斷出最后Amy是在進行學生證照片的拍攝。這種根據對話細節(jié)和關鍵信息推斷人物活動的能力也是高考聽力技巧中的必備技能,通過平時課堂的練習能有效提升這一技能。
第四步,聽第二段對話,在表格中將Max和Amy最喜歡的科目勾選出來。勾選完后教師詢問學生所知道的其他高中開設科目,補充高中階段學生會學到的課程,貼近學生生活,并積累一定的詞匯量。
第五步,聽第三段對話,回答兩個事實細節(jié)性問題:1. What does Amy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2. What course will Amy probably choose? 通過這兩個問題答案的聽取,進一步鞏固事實細節(jié)的截取能力。
3.3 應用實踐類活動。再聽一遍三段錄音,將錄音中所有涉及問候的話語都聽出來并寫下來,歸類哪些是正式場合下的問候語,哪些是非正式場合下的問候語。由此,學生可以推斷,在正式場合和非正式場合下,人們應根據場合選用不同的問候語,并適當補充拓展這些問候語,為下一課堂活動做前提準備。
3.4 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實踐與內化所獲得的不同場合下使用不同問候語的語言知識與文化知識。教師創(chuàng)設三種貼近學生生活的語言情境:①A boy meets a girl during a break. ②An exchange student is talking to a teacher on campus. ③A boy and a girl are at the airport to meet a visiting group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from England. 其中情境①是非正式場合,對話中需采用較隨意的問候語;情境②③為正式場合,對話中采用的問候語需正式。學生分小組進行情境模擬與創(chuàng)建,綜合運用應用實踐類活動中所提及和補充的問候語,以此為基礎,創(chuàng)設對話的具體內容和雙方反應。例情境①,學生創(chuàng)設了如下對話:
conversation 1 (informal)
Mike: Hi! My name is Mike.
Jenifer: Hey. I'm Jennifer.
Mike: Say, aren't you in Ms Lin's 10:00 English class?
Jenifer: I sure am! I always sit at the front.
Mike: I thought I saw you there. Oh, class is about ready to start.Catch you later!
Jenifer: Catch you later!Bye!
通過對話的創(chuàng)設,不僅鞏固了非正式場合和正式場合在選用問候語的區(qū)別,還能發(fā)揮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性,自主添加對話的具體內容,從聽促說,從輸入到輸出。
本案例展示的是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2019新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Welcome Unit Listening and Speaking教學設計。遵循這一活動觀,教師需整合課程的六要素,以主題“認識新人群”為引領,以三段循序漸進的聽力材料為依托,將語言知識學習、聽力技能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和學習策略運用融合在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遷移創(chuàng)新等三類互相關聯(lián)的語言與思維活動中。為此,教師在聽力練習與材料的基礎上,圍繞“認識新人群”這個主題,設計了以下的學習活動:首先,作為剛剛開學的高一新生,學生置身于“認識新人群”這一主題的語境中,思考運用who,where,what的三要素整合與描述出不同情境中的場景;然后,學生依托搭建的語境,按照教師的指導完成各項聽力任務,并在教師引導下,總結和找出正式場合和非正式場合下人們的不同問候語,并以此為基礎進行相應的補充。最后是遷移和創(chuàng)新類活動,學生根據所給的不同情境自己創(chuàng)設對話,并運用上一活動中所涉及的不同場合問候語,達到知識鞏固與運用、遷移與創(chuàng)新的作用達到語言學習從輸入到輸出的目的。
聽說課教學活動設計并沒有固定的模式或順序,教師應基于單元主題、聽力內容與難易度、教學目標和對相關學情的把握,靈活而有針對性地設計聽說課的教學活動。比起以往的人教版舊教材,在2019版新人教版高中英語的課本中,每個單元均開設了Listening and Speaking和Listening and Talking兩課時的課堂內容,說明教育部比以往更重視高中學生聽與說的能力。不論采用什么方式組織教學活動,教學都應體現出基于聽力材料的學習理解類活動,深入聽力材料的應用實踐類活動、超越聽力材料的遷移創(chuàng)新類活動。在每類活動中有機融入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語言技能運用、學習策略應用、思維品質發(fā)展和文化意識培養(yǎng),幫助學生以課堂主人翁的身份參與到探究主題意義的學習活動中,學會運用所學語言和框架表達自己的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達到發(fā)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課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