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啟超
2018年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膀胱癌粗死亡率和標化死亡率分別為1.87/10萬、1.96/10萬,位于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順位第14位,并隨年齡呈逐漸升高趨勢[1-2]。既往研究認為,年齡是影響膀胱癌生存和預后的影響因素[3-4]。盡管膀胱癌以中老年人群發(fā)病率較高,但任何年齡段都有發(fā)生,且發(fā)生率隨年齡的減小而降低。研究發(fā)現(xiàn),年齡<40歲的膀胱癌患者隨著年齡的增長,尿瘤細胞陽性率、腫瘤病理分級和復發(fā)率升高[5]。但目前關于不同年齡段膀胱腫瘤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和超聲特征仍缺乏詳細的資料證據(jù)。因此,本研究根據(jù)年齡將膀胱癌患者進行分層,比較不同年齡段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和超聲特征,并分析兩者的相關性,旨在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供試驗證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療的膀胱腫瘤患者285例,其中男187例,女98例;年齡20~88歲,平均(65.81±6.72)歲;肉眼可見血尿病史7 d~6個月,平均(2.35±1.01)個月。(1)納入標準:①年齡超過18歲;②均經病理檢查確診為初發(fā)膀胱尿路上皮癌;③首次確診為膀胱腫瘤;④均表現(xiàn)為排尿困難、血尿、夜尿增多等;⑤接受查體、實驗室檢查、超聲、盆腔CT檢查;⑥臨床病例資料完整,能滿足本研究需求。(2)排除標準:嚴重肝腎疾病、合并其他并發(fā)癥、術前放療或者化療、重大手術史、拒絕簽署知情同意者。根據(jù)年齡分為20~39歲(n=30)、40~59歲(n=79)、60~79歲(n=142)及≥80歲(n=34)。本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就診原因、腫瘤數(shù)目、腫瘤直徑、病理分期、病理分級、手術方式等。超聲檢查采用德國西門子公 司Seq512、ACUSON S2000及ACUSON S1000型彩色多普勒彩超診斷儀完成本試驗,3~5 MHz頻率凸陣探頭。常規(guī)進行經腹超聲聯(lián)合多普勒超聲檢查,患者取仰臥位,適度充盈膀胱,涂抹耦合劑后行常規(guī)腹部接觸性掃查膀胱,以恥骨為中心進行橫、縱、斜等多角度動態(tài)掃查及攝影,主要觀察大小、形態(tài)、邊界、內部回聲、鈣化、血流狀況等。病理分期采用TNM膀胱腫瘤統(tǒng)一分期法,即Ta期為非浸潤的乳頭狀癌,限于黏膜層;T1期為腫瘤已侵犯黏膜層或黏膜下層;T2期為腫瘤侵犯肌層;T3期腫瘤侵犯膀胱周圍組織;T4期腫瘤已侵犯膀胱壁并已累及其他組織或淋巴結[6]。病理分級分為低級別和高級別。膀胱內血流分級分為4級:0級為腫瘤內部無血流顯示;Ⅰ級為腫瘤內部點狀或短棒狀血流;Ⅱ級為腫瘤內部長線狀血流;Ⅲ級為腫瘤內部分支狀血流[7-9]。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及ImageJ 4.2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和圖片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不同年齡段膀胱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比較 不同年齡段患者的性別、就診原因、腫瘤數(shù)目、腫瘤直徑及手術方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段患者的病理分期及病理分級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隨著年齡增大,Ta分期和低級別所占比例逐漸降低,高級別所占比例逐漸增大(P<0.05)。見表1及圖1。
2.2 不同年齡段患者超聲學檢測結果的比較 不同年齡段患者膀胱腫瘤形態(tài)、內部回聲及血流分級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隨著年齡增加,腫瘤不規(guī)則、內部回聲不均勻及血流分級Ⅱ、Ⅲ級比例逐漸增加(P<0.05)。而不同年齡段患者腫瘤邊界和微小鈣化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及圖2。
表1 不同年齡段膀胱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的比較 例(%)
表1(續(xù))
表1(續(xù))
圖1 不同年齡段膀胱腫瘤患者臨床病理特征資料
表2 各組超聲學檢測結果的比較 例(%)
表2(續(xù))
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膀胱癌發(fā)病規(guī)律呈不同特點,青年人群膀胱癌無論從病理特征還是臨床資料均優(yōu)于中老年人群[10-11]。調查顯示,從40歲之后男性膀胱癌發(fā)病率開始上升,而女性從45歲以后開始上升,且性別比例隨年齡增高而變化,至50~54歲為3.1︰1.0,80~84歲達到4.1︰1.0[12-13]。本研究中,納入膀胱癌患者總體男女比例約為2∶1,但不同年齡段患者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排除因為樣本量導致的數(shù)據(jù)偏倚。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段患者就診原因、腫瘤數(shù)目、腫瘤直徑及手術方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顯示,在能夠被膀胱鏡檢查發(fā)現(xiàn)的膀胱癌的患者中,如果有足夠的尿液標本,所有的鏡下血尿是陽性的,提示不同年齡段膀胱腫瘤患者均可見血尿發(fā)生[14]?;谑中g的耐受情況、遠期生命及生活質量等因素,患者手術方式的選擇存在明顯不同[15-16],但是年齡并不是手術的絕對禁忌證,因此不同年齡段患者手術方式未存在明顯不同。
圖2 不同年齡段膀胱腫瘤超聲特征資料
腫瘤病理分級、分期與腫瘤的惡性程度和疾病的進展程度有直接關系,分級分期越高,預示著預后越差[17]。本研究發(fā)現(xiàn),Ta分期和低級別所占比例逐漸降低,高級別所占比例逐漸增大(P<0.05)。提示隨著年齡增大,膀胱腫瘤的腫瘤分期和病理分級逐漸增高。目前年齡影響膀胱腫瘤患者腫瘤分期和分級的原因尚不清楚,筆者考慮可能與致癌因素在時間和空間上的積累有關。致癌物的暴露、細胞事件和惡性腫瘤臨床表現(xiàn)之間存在一個時間差,年齡體現(xiàn)了個體暴露于環(huán)境中致癌物的時間的累積[18],且隨年齡的增長使得致瘤性轉化的細胞事件得以發(fā)展、積累。老齡化可能致膀胱排空功能不完全,延長尿液排泄的致癌物時間,長此以往會增加老年人暴露于致癌物的濃度[19]。此外有研究指出,隨著年齡增長,免疫功能逐漸降至年輕時峰值的5%~30%,抵抗力降低,可能會對腫瘤患者的進展造成影響[20]。但具體機制仍不十分明確,還需進一步研究確定。
研究認為,膀胱腫瘤患者采用超聲檢查操作方便、創(chuàng)傷小、診斷正確率高,尤其是年老體弱或膀胱患者,可彌補膀胱鏡檢查的不足,仍是臨床首選的影像學檢查之一[21]。超聲檢查可對膀胱腫瘤的病灶位置、形態(tài)數(shù)目、內部回聲及血流、邊界周圍回聲及血流等進行準確評價,而結合腫瘤浸潤程度可對病理分期及診斷,提供有價值信息[22]。目前國內關于不同年齡段膀胱腫瘤患者超聲特征的研究鮮見,本研究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不同年齡段患者的膀胱腫瘤形態(tài)、內部回聲及血流分級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即隨著年齡增加,腫瘤不規(guī)則、內部回聲不均勻及血流分級Ⅱ、Ⅲ級比例逐漸增加(P<0.05)。提示老年膀胱腫瘤患者超聲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腫瘤形態(tài)不規(guī)則、內部回聲不均勻及血流豐富(Ⅱ、Ⅲ級),與中青年患者對比明顯。但也不能排除由于本研究不同年齡段患者例數(shù)不均衡,而導致統(tǒng)計學結果發(fā)生偏移的可能。因此,此結果還有待擴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確認。
綜上所述,不同年齡段膀胱腫瘤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和超聲特征不同,年齡越大,病理分期和分級越高,侵襲力和惡性程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