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林
文金貴
WENJINGUI
自小喜好美術,當兵時期參加美術文化宣傳工作,轉業(yè)后從事書畫裝裱工作,接觸了不少的名家書畫作品,耳濡目染受益良多。后有幸與良師任光榮先生相遇相知,對書畫有了更高的感悟。其作品注重傳統(tǒng)技法,吸納時代氣息,逐漸形成自己的獨特畫風。
拜閱了文金貴先生的這批作品,本想在我的日記里將作品給我的感觸記錄下來,可是,拿起筆來又不知道怎么去描述,我的思維里全是這些作品給予的感動,觀音、仕女、花鳥……讓我忘記了“文字”。相識文金貴先生以來,其情感細膩、博學多才的內涵修養(yǎng)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是一位值得尊敬的長者。其期,尊雅智達;其事,博學細膩;其畫,舒暢奇博!
文金貴先生深諳“人生如墨,墨如人生”的精髓,往往有意識地讓自己處在旁觀者角度看待作品,不斷明晰自己的性情、性格、氣質與喜好,對自己的作品有準確的定位。拜讀他的《日落廬空圖》《見如來》《流水》《南無大悲》以及觀音系列、般若系列等作品可以發(fā)現(xiàn),他的作品以工筆與小寫意相結合為主。
在創(chuàng)作中把工筆工藝繪畫與寫意創(chuàng)新相結合,這種自然幻化的肌理效果與精工細琢的繪畫相互滲透、渾然一體,形成了極其鮮明的特色。要掌握這種有機結合,除了有極其扎實的傳統(tǒng)國畫繪畫功底之外,還有以下四點:其一,對生活有著深刻的體會和想象力,才能讓作品具有豐富的變化和層次感。其二,色彩的應用上,充分利用了光感原理和色相的極致對比。其三,在塑造人物的同時,嘗試創(chuàng)作以微觀的花鳥和宏觀的山水意境結合、工寫作畫,使得畫面產生小中見大、大中見小的嶄新藝術效果,讓人耳目一新!其四,以神話人物、山花野草、峻峰險巖、云海流水等元素融合人畫,讓畫面既有相當?shù)膫髌嫔?,又充滿了自然舒爽氣息。
國畫大師吳冠中曾說:“造型藝術不談形式是不務正業(yè)”。文金貴先生在他藝術表達中便選擇了這種表現(xiàn)形式,讓工藝工筆與小寫意融合統(tǒng)一,有傳統(tǒng)工筆畫的神采,奔放隨意而不粗率,細膩沉穩(wěn)而具神韻,不僅增強了畫面的韻律和節(jié)奏,更是豐富了作品的藝術效果。
一個藝術家是如何理解就會如何觀察、如何觀察就會如何表現(xiàn)。文金貴先生在主動理解“工兼寫”的傳統(tǒng)精髓時,選擇了工藝工筆小寫意的中國畫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形式,經歷了長期潛心研究、不斷求變圖新,讓自己的作品布局奇巧、氣度雋永、魅力十足,在神奇的同時充滿了自然氣息和生命力。
文金貴先生在自己的藝術人生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超越,讓自己的作品一次又一次的精彩神奇,在這歷程中他不在意鮮花和掌聲,在意的是規(guī)律和創(chuàng)新,在意的是三尺里的乾坤!正如其言“人生如墨、墨如人生,水墨追逐情感的激動,堅持在書畫中尋找情商的極致,成就不一樣的自己”,值得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