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宿城新區(qū)實驗小學 喬宏偉
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學質量低下,教學效率不高的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在語文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與學生均忽視了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導致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不知新知識的重難點所在,進而使得整個語文課堂學習的質量受到影響。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務必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強化課前預習。
在語文課堂開始之前,教師要讓學生預習課本知識,使學生對知識點形成初步認知,了解課堂學習的重難點。例如,在預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可以按照預習四步法展開。第一步,學生要對文章中的生字詞熟練掌握,魯迅先生的文章言辭古奧,用字獨特,因此在對生字詞進行理解的時候難免存在一定的困難。另外,要通讀全文,結合朗讀和默讀,在閱讀中感受課文的表面意思,感受文章的情感。第二步,首先將文章中較為關鍵的字詞以及語句畫出來,對重點內容進行批注。按照文章的大意,將課文分段,完成大意歸納。將自己難以理解的問題整理出來,待上課時解決。第三步,靈活運用多種方法將文章中的字詞清晰掌握,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借助詞典是十分有必要的。第四步,強化對課文內容的思考。在預習環(huán)節(jié),學生要對文章的內容、文中所表達的思想深意,甚至是字詞展開全面了解,對于預習中產生的疑問,則要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詢問教師或和同學交流獲得解決。
在預習環(huán)節(jié),除了要完成以上常規(guī)的步驟之外,還要注重對一些教學問題展開精心的設計,讓學生通過綜合探究和自主探討解決問題。例如,在預習課文《公儀休拒收禮物》時,教師可以在學生預習過程中布置相關預習題,讓學生思考公儀休拒絕接受禮物的原因,思考公儀休到底是拒絕了誰的禮物,最終會得到什么樣的結果,并分析和總結公儀休是一個怎樣的人。帶著這些問題預習課文,學生的好奇心得以激發(fā),從而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課文預習之中,對文章中的重點內容快速把握,進而更加輕松地理解文章內容。
要提升語文課前預習質量,需要保障學生具備有充足的預習時間,堅決不能將預習活動停留在表面上,既要有形式,又要有內容,更要有結果,為學生在課文預習中合理安排時間。例如,每天早上,語文教師可以為學生預留出大約10 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課文形成整體的認知,根據(jù)預習四步驟完成預習任務。在中午的自習時間,教師可以為學生預留20 分鐘時間,讓學生靜靜地思考文章的內涵,解讀文章中字詞句的運用之妙。晚上,可以讓學生查閱與課文相關的資料,使其拓寬思維,形成認知。還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對文章中的疑惑處展開互動交流。只有這樣長期堅持下去,學生才能養(yǎng)成優(yōu)良的學習習慣,通過自主預習課文,提升學習效率。
在語文學習中,預習任務是十分重要的組成內容,預習質量將會影響到課堂教學質量。所以,想要獲得良好的預習效果,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和完善合理的檢測措施。例如,在預習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預留部分練習題,讓學生嘗試完成練習題,并根據(jù)練習題的引導思路,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思考。這樣既可以活化學生的思維,又可以使其實現(xiàn)自我檢測的目標。再如,通過小組檢測的方式,學生之間根據(jù)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展開討論,可以激發(fā)預習課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教師要逐漸放手讓學生自己預習,在課堂教學中主要進行檢測和評價。例如,在學生完成《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預習之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預習的成果進行提問,聽寫生字詞,讓學生將自己解答的疑惑在班級內共享,形成學生之間良性競爭的風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必須立足于學生,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課堂預習是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師在正式授課之前,要鼓勵學生自主預習,形成對課堂內容的初步認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預習為主的學習活動,能降低學生課業(yè)負擔,增加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