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qū)洪塘中心小學 馬一萍
2018 年,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旅游局等10 部門出臺《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實施意見》,明確指出中小學研學旅行的定義,并明確其根本目的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根據(jù)實施意見,我們可以將研學旅行分為三個層面,分別是學校、基地、旅行機構,而其主體則必然是學校,一定要從學校層面去設計、組織、安排。
那么,在學校層面設計研學旅行是,首先需要明確,研學旅行并不是純粹的游玩旅行,也不是單純地離開校園的學習活動。研學旅行需要具有計劃性、實踐性、整合性、開放性、趣味性。
依照這樣的特點,江北區(qū)洪塘中心小學開發(fā)設計了“四季研學”課程,將研學旅行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統(tǒng)籌考慮,根據(jù)學校特色、地域特色等,將“學會尊重、樂于創(chuàng)意”作為課程理念,旨在引導洪小學子增進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的提升,促進書本知識與社會生活經(jīng)驗的深度融合,培養(yǎng)出樂觀負責、心靈手巧的小公民。
“四季研學”課程為四、五、六年級學生量身定制,遵循學生年齡特點,挖掘寧波文化底蘊,三年內(nèi)行走12次,在行走中了解寧波,愛上寧波,扎根寧波,成為自信而快樂的江北人、寧波人、中國人、世界人。
一年四次的行走,正好分配在春、夏、秋、冬四季,感受自然變化的同時,賦予了“四季研學”春“生”、夏“長”、秋“實”、冬“藏”的魅力。經(jīng)過實地考察、試點探索,學校最終確定不同德育內(nèi)涵的12 個主題。
春生,播種夢想,傳承歷史情懷;夏長,蓬勃成長,勇于創(chuàng)新進取;秋實,珍惜生活,弘揚人文和諧;冬藏,蘊藏力量,增強文化自信。學院筑夢之旅、科技創(chuàng)新之旅、農(nóng)耕野趣之旅、古剎文明之旅等12 個主題在四季研學中循序漸進、相輔相成。
行在四季,研在甬城,以天地為學校、自然為教師、社會為教材,學生通過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親身體驗、資料搜集等形式,用腳步丈量、用眼睛觀察、用心靈感悟這個世界。
在設計課程時,以研學手冊為載體,借助信息化平臺,線上線下相結合,將研學分為研學前,研學時,研學中三部分。力求有主題卻不死板,可根據(jù)學生實情修改主題,成熟后還可鼓勵學生自主設計;有模式卻不單一,靈活而創(chuàng)意地設置內(nèi)容,回歸生活;有知識卻不呆板,根據(jù)主題挖掘相應知識點,卻不將它定為唯一目標,在充滿活力的行走中潤物細無聲。努力將研學變得親切而自然、感動而難忘、自主而靈活。
從上學期四季研學推出開始,學校四、五、六年級已進行了三次研學旅行。以年級為單位,研學前,學校做好路線、安全、知識等準備,設計修改研學手冊內(nèi)容,使其更富有趣味性、操作性、實效性。
學生則需做好“預習”任務。提前的謀定是為了更好地后發(fā)而動,教師會在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提前發(fā)送研學相關視頻資料,而提前下發(fā)的研學手冊里有研學的前置任務,需要學生自主收集資料、探究文化背景等。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對研學的內(nèi)容有大致的感知,使研學效果增倍。
當然,預習行為并不僅僅是學生獨有,教師也需進行“預習”。除了了解研學信息之外,更需要提前將學生分組,指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使每個學生都能在研學中,做到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季研學的過程由學生、教師、導游、教官四方組成,三方教師利用多種學習體驗方式,引導學生做好“六感”:耳聽、眼看、腦想、口述、手記、身做。其中,教師負責總體管理以及活動記錄,導游可以從專業(yè)的角度給予學生區(qū)別于課本的知識,教官的加入則使學生有了不同以往的拓展訓練的機會。
導游與教官豐富了四季研學中學生的體驗,如四年級的春季研學來到了河姆渡遺址追溯歷史、探索文明,在這個過程中,導游帶領學生了解了河姆渡的歷史、教官引導學生學會了帳篷的搭建;五年級的春季研學來到橫坎頭村探索紅色底蘊、傳承革命精神,在導游的帶領下,同學們對浙東革命歷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教官的講解下,更是學習了急救包扎知識。
同時,在研學過程中,教師、學生、家長均能隨時登錄相關研學網(wǎng)絡平臺了解并發(fā)布相關信息,使研學旅行有記錄、有分享、有交流。
研學后,在網(wǎng)絡上推送本次研學相關知識的小測驗,鞏固研學所得,并引導學生進行研學拓展,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展現(xiàn)活動收獲,促使學生勇于表達、勇于創(chuàng)新:四年級學生曾根據(jù)看到的炮臺,自主設計了有創(chuàng)意的武器;五年級學生畫下了拓展活動的教官、構思了有意思的建筑,以此記錄研學的與眾不同。展現(xiàn)形式多樣,沒有限制。
通過研學三部曲,希望所有學生以身體之,去體驗;以心悟之,去體悟。
研學活動的結束并不是“四季研學”的終點,教師需通過學?;诨ヂ?lián)網(wǎng)+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對學生的研學情況進行綜合素質評價,形成學生成長記錄,激勵學生全面持續(xù)發(fā)展。
除了教師,學生和家長也可登錄平臺進行記錄評價,整個四季研學過程中,將過程記錄、五星評定等一系列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重視評價的過程性、多樣性、發(fā)展性,更關注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成長發(fā)展,尊重個體差異。
“四季研學”注重知識性、科學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努力打破當前青少年成長發(fā)展中對各種知識學習的人為分離,消除人與自然之間的人為屏障,消除單純的科學知識學習所造成的人與社會的分裂,建立起知識、文化與人格完善的橋梁,在沒有鈴聲的課堂中,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最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使洪小學子真正成為樂觀負責、心靈手巧的小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