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德芳
摘要:加強時政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真正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習大任的時代新人。在多年的高中政治教學中,我認識到了時政教育的重要性,并找到了一些增加學生時政知識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課;時政教育;政治;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129(2020)12-0189-01
高中政治課加強時政教育,對老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時政內(nèi)容涉及經(jīng)濟、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具有知識性、廣泛性、真實性、時代性的特點。傳統(tǒng)的死記硬背教材的方法已經(jīng)行不通,加強時政教育勢在必行。
1 高中思想政治課為什么要加強時政教育
1.1時政教育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內(nèi)容的重要補充。高中思想政治課幫助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但政治教材一旦編成,就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雖然教材不斷進行修改,但教材內(nèi)容始終無法跟上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教材具有滯后性,時政教育很好的克服了這一缺點,要完善思想政治課的育人功能,必須加強時政教育。同時,中學政治課由于其理論性和抽象性的特點,使很多學生覺得枯燥乏味。只有將教材與時政有機結合,才能拓寬學生的視野,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yǎng)成探究式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
1.2加強時政教育是落實《新課程標準》的必然要求。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德育為先,能力為重”的思路,以思想政治學科四大核心素養(yǎng)為主線,指導學校教育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時政教育能很好地向?qū)W生傳遞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學生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和正能量,增強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1.3加強時政教育是適應現(xiàn)代高考的迫切需要?,F(xiàn)代高考不會單純考查對教材知識點的死記硬背,而是結合最新的時政熱點來考查考生對重點知識的理解,突出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2020年高考思想政治命題圍繞社會生活的重大主題,緊扣時代主題,融入戰(zhàn)“疫”內(nèi)容,聚焦脫貧攻堅,選材全國人大立法,著眼擴大開放新舉措,彰顯立德樹人時代性,引導學生培育政治核心素養(yǎng)。
如:全國Ⅰ卷第40題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為背景材料,要求學生運用認識論原理分析診療方案變化所反映的對新冠肺炎認識的發(fā)展,引導學生樹立一切從實際出發(fā),遵循規(guī)律、尊重實踐、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全國Ⅱ卷第39題圍繞今年全國兩會審議、討論民法典草案這一重大熱點問題,彰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顯著優(yōu)勢,意在引導學生關注國家大事,堅定制度自信,堅持和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全國Ⅲ卷第39題以習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特別峰會上倡議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全球阻擊戰(zhàn)為背景,要求學生回答戰(zhàn)勝疫情為什么要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此引導學生理解中國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中的獨特價值??梢姡F(xiàn)代高考政治試題,都體現(xiàn)了黨和國家的意志,符合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xiàn)了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強化了高考的育人功能,更加突出對考生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的考查。考生要出色的完成試題,不僅要充分理解教材知識,還要對時政知識有相當?shù)牧私狻?/p>
2 高中思想政治課加強時政教育的有效措施
首先,要求學生轉(zhuǎn)變觀念。教師通過實例讓學生明白時政的重要性,時政知識不僅僅是為政治學科服務,每門學科都可能涉及,認真收看,并對當天的重要內(nèi)容進行歸類。如經(jīng)濟類:疫情下,國家進行結構性減稅,助力小微企業(yè)發(fā)展等;政治類: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等。文化類:近幾年,國家投入數(shù)十億幫助鄉(xiāng)鎮(zhèn)建設文化站;各地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相繼步入免費時代,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基本的文化需求等。體育類:國家提出全民健身戰(zhàn)略等。學生只有花時間適當整理,才能積累豐富的時政素材,促進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開展。
其次,要對重要的時政資料加以拓展。政治教師要利用政治課的時間,對考試容易涉及到的時政材料、學生感覺較難理解的時政術語進行補充和講解,加深學生的印象。如什么叫存款準備金率、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等;為什么在疫情期間要對企業(yè)減稅?怎樣助力小微企業(yè)發(fā)展……學生能夠更加了解時政事件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有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yǎng),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可以開展一些與時政有關的課外活動。如針對“精準脫貧”,組織一些時政小論文比賽、板報比賽、演講比賽或時政評析等,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表揚,讓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做時政宣傳員。通過各種課外活動的開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政治核心素養(yǎng)。
最后,要指導學生將理論與時政有機結合。教師們在課堂教學中,要選擇恰當?shù)臅r政熱點,與教材理論相結合,如學習“人民民主專政”這一知識點時,可引用時政材料:“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為保障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使人民群眾享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由此引導學生得出當堂課的核心知識點: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zhì)是人民當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特點。教材與時政有機結合,既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認同、法治意識等核心素養(yǎng)。
因此,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高中政治課堂加強時政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yǎng),不僅能適應現(xiàn)代高考這種選拔人才的考試,而且能對將來的工作和生活有積極的指導作用,受用終身。
參考文獻:
[1]高中思想政治課開展時政教育的意義與策略[J]. 高露.中學教學參考.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