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轉(zhuǎn)
(駐馬店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支氣管哮喘是兒科常見疾病,其具有病程長、發(fā)病率高、易反復等特點,對患兒身心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具有嚴重影響[1]。因患兒年齡較小、家長對疾病認知度低,故于臨床治療期間患兒及家長難以有效配合,造成治療效果一般,而臨床需予以有效護理干預,以提高家長疾病認知度及患兒治療積極性,保障治療效果[2]。家庭參與式干預模式是讓家長協(xié)同參與護理過程中的新型護理模式,其重視家長護理及教育作用,以充分調(diào)動患兒積極性,進而提升護理質(zhì)量[3,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家庭參與式干預模式對支氣管哮喘患兒回避癥狀、警覺性及家長情緒的影響,為臨床干預提供參考?,F(xiàn)報道如下。
回顧性收集我院2018-03~2019-07收治的79例支氣管哮喘患兒臨床資料,將經(jīng)常規(guī)護理的34例患兒(34名家長)資料納入A組,將經(jīng)家庭參與式干預模式護理的45例患兒(45名家長)資料納入B組。A組患兒男21例,女13例;年齡10個月~7歲,平均(3.56±1.13)歲;病程1~9d,平均(5.41±1.26)d;A組家屬男7名,女27名;年齡23~41歲,平均(31.26±2.33)歲;其中初中及以下學歷6名,高中學歷18名,??萍耙陨蠈W歷10名。B組患兒男28例,女17例;年齡10個月~7歲,平均(3.67±1.18)歲;病程1~9d,平均(5.45±1.31)d;B組家屬男20名,女25名;年齡23~42歲,平均(31.58±2.46)歲;其中初中及以下學歷9名,高中學歷23名,??萍耙陨蠈W歷13名。統(tǒng)計學分析兩組患兒、家長上述基線資料,差異無意義(P>0.05),研究具有可對比性。本研究翻閱患兒臨床資料均經(jīng)其家長同意。
(1)納入標準:①患兒均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年版)》[5]中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②家長均意識清晰,交流正常;③臨床相關資料完整。(2)排除標準:①伴有先天性心臟病患兒;②存在支氣管異物患兒;③伴有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患兒;④先天性畸形患兒。
1.3.1 A組: 行常規(guī)護理,護理內(nèi)容如保持良好住院環(huán)境,定期打掃病房衛(wèi)生及開窗通風,并予以用藥指導、吸氧護理、飲食指導、輸液護理等,告知家長治療期間注意事項等,同時講解支氣管哮喘相關疾病知識,以提高家長疾病認知度。
1.3.2 B組: 行家庭參與式干預模式護理,護理內(nèi)容:(1)健康教育:于患兒入院后對家長講解支氣管哮喘相關疾病知識,告知家庭參與式干預模式具體內(nèi)容,并強調(diào)該干預模式護理重要性,使家長積極參與臨床護理中;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兒病情發(fā)展情況及護理需求,并共同制定針對性護理計劃。(2)指導家屬參與護理:于患兒生命體征監(jiān)護時,對家長正確示范為患兒叩背、翻身等動作,并要求家長執(zhí)行上述操作;于患兒用餐后,要求家長對患兒進行口腔護理,清除其口腔內(nèi)分泌物,預防誤吸;日常護理過程中要求家長多用冷水擦洗患兒口腔,并保持其會陰部清潔,預防其他感染。(3)教育指導:囑咐家長為患兒營造良好教育氛圍,發(fā)現(xiàn)患兒存在不良行為或犯錯后,不可采取打罵、訓斥、放任等方式,需以維護患兒自尊心的說服教育模式進行引導;不可因患兒生病便對其過度溺愛,滿足所有要求,甚至影響護理人員干預,需合理滿足患兒需求,并以鼓勵形式鼓勵患兒積極治療;于患兒哮喘發(fā)作時,要求家長予以患兒關愛與指導,以減輕其心理不適感;若發(fā)現(xiàn)患兒因受疾病影響而產(chǎn)生心理或行為障礙問題,需第一時間與護理人員進行交流,并同時對患兒進行糾正教育,予以心理指導,改善其不良情緒。兩組均干預7d。
于干預前、干預7d后,應用心理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PTSD-SS)量表[6]評估兩組患兒應激狀況,其量表涵蓋回避癥狀(7~35分)、警覺性增高(7~35分)、主觀評定(1~5分)、社會功能受損(2~10分)、反復重現(xiàn)體驗(7~35分)5個項目,包含24個條目,各條目均采用5級評分法,各項目得分越高提示應激障礙越嚴重;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7]、抑郁自評量表(SDS)[8]評估兩組患兒家長情緒,兩種量表均涵蓋20個條目,各條目均應用4級評分法,總分為80分,前者臨界分為50分,后者臨界分為53分,得分越高提示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
兩組護理7d后回避癥狀、警覺性增高、主觀評定、社會功能受損、反復重現(xiàn)體驗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且相較A組,B組評分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PTSD-SS評分比較分)
護理7d后兩組患兒家長SAS、SDS評分均較護理前降低,且相較A組,B組評分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家長情緒比較分)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多發(fā)呼吸系統(tǒng)疾病,其多因細菌、病原體等感染所導致,若不及時干預易造成肺功能障礙,影響患兒健康生長[9]。霧化吸入、抗感染是目前臨床治療該病常用方式,其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但因患兒年齡較小,且受疾病影響心理易出現(xiàn)應急障礙,故治療依從性較差,導致治療效果一般,而臨床于治療期間需行有效護理干預,以改善患兒心理應激狀態(tài),保障治療效果。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經(jīng)7d護理后,B組患兒回避癥狀、警覺性增高、主觀評定、社會功能受損、反復重現(xiàn)體驗評分均較A組低,且B組家長SAS、SDS評分均較A組低,表明家庭參與式干預模式護理可改善患兒應激狀態(tài),減輕家長負面情緒。分析原因在于,常規(guī)護理雖告知家長治療期間注意事項,并做好常規(guī)用藥、飲食指導等工作,但并未關注患兒心理狀態(tài),且未重視家長教育對患兒的影響,進而導致患兒難以有效配合治療,造成護理效果一般[10]。家庭參與式干預模式是護理人員與家長共同予以患兒護理措施的多單元護理模式,其重視家長參與護理重要性,并充分發(fā)揮家長主動性與積極性,進而促使患兒配合治療,提升治療效果[11,12]。于支氣管哮喘患兒護理期間,家庭參與式干預模式護理通過對家長進行健康教育,講解疾病相關知識及協(xié)同護理重要性,可提高家長疾病認知度,減輕焦慮、抑郁情緒,且可積極參與護理過程,同時指導家長對患兒進行生命體征監(jiān)護、口腔、預防感染等護理,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預防不良事件發(fā)生[13,14]。此外,指導家長以說服教育模式對患兒進行健康教育,不予以訓斥、放任、打罵等方式,可減輕患兒心理應激創(chuàng)傷,改善負面情緒,進而積極面對治療,提高臨床療效[15]。綜上所述,支氣管哮喘患兒經(jīng)家庭參與式干預模式護理可減輕回避癥狀、警覺性,緩解應激狀況,改善家長焦慮、抑郁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