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婷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指出,“(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經典誦讀則是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誦讀過程中,學生與經典相遇,與大師交流,一次次接受心靈的洗禮和智慧的啟迪,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厚實自己的文化底蘊。
開展經典誦讀,興趣是關鍵。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睂W生一旦對經典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積極地投入到誦讀活動中來。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以興趣開啟經典之門的具體做法。
一、依托教材,經典隨課文而行
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之本,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工具。其選文皆文質兼美,具有典范性,有出自名家的散文《草原》,有出自四大名著的《景陽岡》,有出自《史記》故事的《將相和》,還有古詩詞等經典篇目。這些作品富有文化內涵,難易適度,完全可以作為經典誦讀的范本。
依托教材的關鍵是立足教材,注意挖掘課文的拓展點,尋找課內外經典誦讀的結合點。首先,挖掘作者。圍繞作者的素材很多,挖掘點則是其生活、創(chuàng)作經歷等。對于這些文本背后的內容,學生似乎更感興趣。執(zhí)教者應很好地抓住這一契機,有效地組織引導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挖掘同類題材。所謂同類題材,就是主題思想相近或相同的文學作品,其挖掘點則在于作者的寫作風格。如杜甫詩作重視寫實,辛棄疾的詞作表達了慷慨激昂的愛國感情。因此,執(zhí)教者可以以作者的寫作風格為抓手,推薦學生誦讀同類題材的經典作品。
最后,挖掘同類體裁。文學作品的體裁有詩歌、小說、散文等,各類體裁中的經典作品被選入了語文教材。但選入教材的只是個例,執(zhí)教者應努力拓展學生經典誦讀的“面”,引領學生在“詩的海洋”中遨游,在“詞的王國”里徜徉……
人們對探索未知的領域總是充滿著興趣。同樣,文學經典浩如煙海,學生對未知的經典篇目充滿興趣。執(zhí)教者正是要借助教材這個平臺,抓好拓展點,以興趣作為原動力,引領學生大量誦讀這些名篇名著,夯實其文學基礎。
二、欣賞評析,誦讀與交流并舉
俗話說“厚積而薄發(fā)”。學生只有大量誦讀經典,有了“量”的積累,才能充分汲取中華文化的精髓,得到古文化的浸潤,最終豐富自己的語言?!傲俊钡姆e累難在堅持,難在興趣培養(yǎng)。
每個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都有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教師可以經典誦讀交流課的形式來組織學生交流誦讀收獲。交流的目的在于通過思維的碰撞,情感的交融,進而激發(fā)誦讀的興趣?!墩Z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币虼?,筆者認為,交流應以誦讀和欣賞評析為主。例如,春天到了,可以開展“春之韻”主題交流會。在交流會上,有學生吟誦關于春天的古詩詞,如杜牧的《江南春》、白居易的《憶江南》、志南的《漁歌子》等,也有的同學吟誦關于春天的名家散文,如朱自清的《春》和許地山的《春底林野》等;與此同時,可以讓學生結合春天的詩文談談自己的見解,共同賞讀評析,領略詩人熱愛春天、無限喜悅的心情。通過開展經典詩文誦讀交流活動,學生賞中生情,誦中生趣,彼此間享受著吟誦、交流的快樂。
三、唱讀賞讀,誦讀與藝術整合
所謂藝術,就是通過音樂、美術等形式來表達美的行為或事物。在誦讀中,學生接觸的多是離他們生活年代久遠的詩文,雖朗朗上口,但部分學生興趣不大。因此,在誦讀中適當引入音樂、美術,則有利于學生展開想象,理解作品情感,并最終激起誦讀興趣。
將音樂與誦讀相整合,方法之一就是按曲唱讀。有些詩詞本身就有流傳下來的可供吟唱的曲子,如《陽關三疊》《春江花月夜》等,學生可以以吟唱的形式誦讀,寓教于樂,效果好。另一種方法是在誦讀中輔以背景音樂。用音樂來渲染氣氛,創(chuàng)設詩文的情境,給學生以美妙享受,激發(fā)他們誦讀的興趣。如學生誦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筆者配之以《漢宮秋月》。此曲營造了寂寥、思念親人的意境,增強了作者情感的表達,達到一種讓聽眾身臨其境的感受。借助音樂的情趣誘導,學生愿讀樂背,積極性高。
誦讀經典不僅可以唱讀,同樣也可以賞讀。這里的賞讀一方面是賞讀文學作品的語言文字,另一方面是感受文學作品所創(chuàng)設的意境,感知形象美。讓學生理解文學作品所描繪的意境,最直接的途徑就是借助圖畫,因為圖畫具有直觀性和形象性。正如中國宋代蘇軾曾經說過的,“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可見詩與畫是相通的,因為二者都有共同的審美特征。由此也可見,無論是文學經典,還是繪畫、音樂,在描繪形象、傳情達意上大體是相同、相通的。因此,將經典誦讀與藝術有機整合,通過唱讀賞讀,可有效地激發(fā)學生誦讀的興趣,讓學生在積累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
四、寓教于樂,在活動中誦經典
開展豐富多彩的誦讀活動,可以讓學生讀得輕松,背得有趣。執(zhí)教者可以通過采取一系列寓教于樂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點燃他們誦讀經典的興趣。
首先,營造經典誦讀的環(huán)境。校園、教室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場所,它對學生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因此,從班級環(huán)境入手,努力營造經典誦讀氛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誦讀興趣。其次,開展系列競賽評比活動。競賽是激發(fā)學生誦讀興趣的有效措施。筆者認為,競賽機制是一種強大的外部動力,當學生得到榮譽或得到滿足時,就可以很快轉化為個人的內部動力。最后,將經典誦讀與班隊主題會有機整合。班隊主題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其活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一種教育形式。因此,在班隊主題會上引入經典誦讀,這種寓教于樂的新方式為多數(shù)學生所接受。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則是點燃學生興趣的火炬?!弊魑恼Z文教師,要讓興趣開啟經典之門,讓經典在學生心中不斷反芻、發(fā)酵,潛移默化地成為促成學生人格全面發(fā)展的活水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