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華民
小學是學生品格塑造、綜合發(fā)展、知識學習的重要時期,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語文、英語、數(shù)學這些重要的基礎性學科不同,小學科學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和創(chuàng)新能力、探究能力的提升。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老師已經(jīng)認識到了傳統(tǒng)的科學教學模式對學生綜合發(fā)展的阻礙作用,開始主動轉變教學觀念,使用契合學生當前成長特點的新型教學手段,進行科學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就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質量對策,展開相關探討。
在小學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科目較少,相對來說也沒有什么學業(yè)壓力,對小學生而言,建立良好的知識學習體系和網(wǎng)絡,是非常必要的??茖W學科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讓學生在探究中輕松建立知識網(wǎng)絡。我國最新的教育核心理念表明,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要重視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老師在科學教學中,要加強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
一、做好充分的科學教學準備工作
可以說,良好的科學教學準備工作,是達成老師科學教學任務的重要因素。為了更好地進行科學教學,促進科學教學的發(fā)展,各個小學學校要充分重視科學課的開展和實施,同時要嚴格把控好每節(jié)科學課的教學速度和教學內容。老師還要對科學課的教材進行深入分析,要開發(fā)探究式思維,重點研究如何才能讓學生提高科學學科的學習質量和效率。老師可以在課前對學生在新知識的接受程度方面進行預估,在課后對學生的學習整體效果進行評價,每個單元結束后,老師還要重視對知識點的總結和梳理。為了滿足不同學生對學習的個性化需求,老師還要創(chuàng)新不同的教學手段。
二、結合學生的生活進行教學
科學源于生活,最后還要應用于生活,為了提高學生在科學學習上的質量和效率,老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融入學生生活中經(jīng)常忽視的小事或常識。在正式開展教學時,老師通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不僅可以有效地將學生帶進相關的情境,還可以讓學生在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掌握相關的科學知識。在實際科學教學時,老師要注意把控好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節(jié)奏和時間,以較好地達成科學教學目標。老師還要充分發(fā)揮引導作用,提高學生思考的主動性,以此拓展學生的思路,增強學生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三、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十分契合小學科學學科的教學需要,有利于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受傳統(tǒng)科學教學模式的影響,原本趣味性十足的小學科學學科,變得枯燥刻板。小組合作教學有利于彌補傳統(tǒng)科學教學模式的不足,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趣味性,增強學生對科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同時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對小組學生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幫助,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能養(yǎng)成傾聽他人建議的良好習慣,有助于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四、重視對課堂教學的評估
在科學課的教學中,良好的教學課堂全面評估是非常重要的,保障了科學課堂的教學質量。通過對科學教學課堂的全面評估,老師還可以全面了解每個學生在科學學習中的情況和表現(xiàn),有助于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幫助學生及時改正,以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綜上所述,要想提升學生科學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加強學生與生活、學習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掌握程度,老師就要采用契合學生發(fā)展特點的教學模式,展開科學教學,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