酈志英
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集知識、趣味、實踐于一體,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fā)展需求,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與語感;有利于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習俗,培養(yǎng)他們對異國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題材的選取生活化、現(xiàn)實化、趣味化;形式的設計情境化、活動化、開放化;為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供了充分的空間,是一套集中地體現(xiàn)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又有很強的實施可行性的教材,為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學生改善學習方式搭建了平臺。
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信息源,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依據(jù),但絕不是唯一的標準。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jù),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得靠教師的善于運用。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學生的實際,多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和做事情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認識世界的能力。絕不能為了教材而教學生,而是要為了學生而使用教材。
那么,怎樣才能合理使用教材,使教學效率最優(yōu)呢?
一、鉆研教材
理解教材,深刻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diào)基礎;使他們初步形成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不同階段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所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如果教師不深入地研究課程標準,勢必會導致對教學目標的認識模糊或曲解教材編寫者的意圖,造成在使用新教材上的困難。
在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教材中,編排了相當數(shù)量的英語歌曲和兒歌,學生非常喜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運用,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開始階段就對其產(chǎn)生熱愛。三年級的英語教學,要讓學生重點掌握英語的日常用語和英文字母;四年級的英語教學,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英語中名詞的用法;五、六年級的英語教學,要讓學生初步理解并掌握英語的時態(tài)。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將教材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的認知結構。在教學中,教師要樹立整體觀,從教材的整體入手,通讀教材,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弄清教材的每部分在整個教材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聯(lián)系、發(fā)展的觀點來分析處理教材。只有經(jīng)過這樣的整體思考,教師才能提高自身駕馭教材的能力。
二、基于教材
蘇教版牛津小學英語及相配套的有關練習,是教育專家、學科專家及部分一線教師集體智慧的結晶,教材的學習內(nèi)容、編排結構、文字圖片、欄目習題等都是經(jīng)過選擇和考慮的,具有極大的使用價值,不能輕易否認?!昂侠硎褂媒滩摹笔紫仁恰坝谩?,而不是拋開教材另搞一套。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可以淡化教材,但不能忽視教材、脫離教材。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掌握,過早、過多地表演、補充內(nèi)容,就會大大削弱學生對教材本身的學習。
如在教學歌曲時,學生還沒有讀準歌詞,有的教師就讓學生加上動作進行表演;還沒有練熟歌曲就讓學生改編歌詞,使大部分學生只能混在伴奏中濫竽充數(shù),不能單獨表演。例如,在教學run, jump等動詞時,邊教邊表演,看起來課堂教學熱熱鬧鬧,但嘈雜的聲音影響了不少學生的收聽效果,讀run時,少了字母n的發(fā)音, 讀jump時,少了字母p的發(fā)音,也影響了學生模仿英語發(fā)音的語音語調(diào)。
三、高于教材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教學內(nèi)容不能僅限于書本,它既來自課本,也來自學生的日常生活,教材不能成為學生的全部世界。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教材,超越教材,使教學內(nèi)容最優(yōu)化。
(一)結合學生實際使用教材
在教材中,有些詞匯已經(jīng)過時,例如,radio,Walkman,在練習“Turn off the Walkman. They are listening to the radio.”等句子時,不少學生不知道radio,Walkman是何物,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難得看到radio,Walkman,他們熟悉的是MP3。聯(lián)系生活,教師就應該及時補充更改,教學MP3-player,“Im listening to my MP3-player.”
(二)課堂生成資源的及時捕捉
課堂是學生的,作為學習的主人,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會怎樣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會出現(xiàn)怎樣的錯誤等,在課堂上出現(xiàn)的很多情況是教師無法預料的。而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學習中出現(xiàn)的一些錯誤以及所發(fā)表的不同看法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只要教師擁有了及時捕捉課堂生成資源的能力,也就擁有大大提高了駕馭課堂的能力。在教學“What do you like?”這個話題時,書上提供的名詞有dog、 pig、 panda、 horse、 elephant、 monkey等常見的動物,但現(xiàn)實生活中,動物園里就有許多的動物,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想法,課堂上就有學生說“我喜歡天鵝,教師能告訴我天鵝英語怎么說嗎?”有了一個不同于書上的回答,就會有更多的不同回答。因此,我就在課堂上補充了swan、 leopard、 hippo、 kangaroo、 ostrich等書本上沒有提供的動物名稱,也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三)整合教材,提前滲透
從英語課本身的特點出發(fā),整合3A到6B的教材,提前滲透,每個年級每周都是三節(jié)英語課的課程安排,使得低年級的教學內(nèi)容顯得有些不足,而高年級的課時安排就顯得有些緊張。我們可以把重心適當前移,以緩解5A到6B的學習壓力,使學習難度緩和并均勻上升,從而與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協(xié)調(diào)一致。
在三年級可以完成字母教學,在四年級完成英語音標的集中教學,為自學英語打好基礎,在強調(diào)名詞的用法的同時,適時滲透英語的時態(tài)。例如,在4A第八單元學習祈使句“Dont draw on desks, Mike.”的時候,可以加入情景的描述“Mike is drawing on the desk.”等,使學生逐漸理解英語單詞在不同的句中要用它們的適當形式,為五年級正式學習現(xiàn)在進行時打好基礎。
在5A的教學中,有不少短文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般現(xiàn)在時的用法,可以提前滲透一般現(xiàn)在時,為5B正式學習一般現(xiàn)在時打好基礎,為六年級的英語教學減輕壓力。
(四)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小學英語教學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必備的語言知識與技能,還要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了解外國,尤其是英語國家的文化。5A的“Halloween”一課,6A的“Christmas”一課可以適當?shù)匮a充相應的背景知識,展示在Halloween、Christmas等節(jié)日期間英語國家的活動情況,讓學生從中感受英語的美、英語的有趣,使學生更樂于接近英語。
合理使用教材,就是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引領學生科學地補充教材,準確地加工教材,使教材成為一個媒介,一個跳板,讓教材成為學生積極發(fā)展的廣闊天地;要讓學生通過教材內(nèi)容的學習,不僅能獲得具體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能親身經(jīng)歷探究過程,使英語學習活動成為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活動,實現(xiàn)科學、合理、有效地用好教材,使教學內(nèi)容最優(yōu)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