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旦
小學科學課越來越受到學生和家長的重視??茖W課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可以通過探究學習、實驗操作等方式,有效鍛煉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科學素養(yǎng)。同時高質量的科學教學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可以使學生在日后的學習和發(fā)展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如何才能有效提升小學科學的教學質量呢?注重課堂管理是關鍵。
課堂上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管理,學生的主導作用就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高,教與學配合就會默契,教學效果就好。在科學課堂上,學生參與度應該是比較高的,各種實驗操作和探究活動,學生都非常樂意參與。例如,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宇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天體星空的內容。宇宙天體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較遠,學生目前的抽象思維和空間想象能力有限,學習理解相關內容比別的知識要困難。因此本單元教學難點多,學習效果差。何不把本單元內容重新整合,讓學生到講臺上來進行講解呢?
一、重組要點,重新分配
“宇宙”單元主要內容有:《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月相變化》《我們來造“環(huán)形山”》《日食和月食》《太陽系》《在星空中》《在星空中》《探索宇宙》共八課。我們可以把內容整合為:“月球部分”“太陽部分”“八大行星部分”“星座部分”“宇宙概況部分”等五個部分。讓班級學生自愿以3~4人為一個小組,選擇一個內容收集資料,作為自己小組的匯報內容。采用這種方式,可以將枯燥單一的教學轉變學生主動尋求知識,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都可以有很大的提高。
二、收集資料,整理材料
每個小組在確定好本小組的內容以后,可以有一周的時間收集相關的資料??梢酝ㄟ^現(xiàn)在的網絡、圖書館、課外書籍等找到相關的資料。通過收集資料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當遇到不知道的事情時,自己想辦法解決。收集工作完成后,需要把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很多學生在第一次做的時候,都是在電腦百度上搜索相關的內容,讓父母幫忙打印下來,最后直接拿著一張紙上臺來讀。這樣下來學生發(fā)現(xiàn)了幾個問題:第一個,自己的內容很多,讀了很久都沒有結束,下面其他學生都沒耐心聽;第二個,由于“宇宙”單元中有很多的生僻字,如“日珥”“日冕”等,在自己沒有事先讀過的情況下,在臺上容易出現(xiàn)卡殼的情況;第三個,所收集的內容,自己都不懂,更不用說讓其他的同學聽懂了。總之學生通過對材料的處理,可以提高判斷能力、理解能力。
三、突破自己,學會表達
在完成的自己素材后,接下來每個小組都要在科學課上用10~15分鐘的時間,把準備的內容講給全班學生聽。這里需要要求小組的每位學生都發(fā)言,而小組的表達方式不限:可以是最簡單的拿著資料朗讀;可以自己畫科技小報、圖畫,進行圖文結合的講解;亦可以運用信息化技術,制作與內容相關的課件PPT,邊演示邊講解。你覺得自己有什么特長都可以用來展示。
一般班級中給教師印象最深的就是成績好的學生和調皮搗蛋、成績較差的學生,那些平時不會表現(xiàn),甚至有點膽小的學生很容易被教師忽視。通過在全班同學面前發(fā)言,不僅可以鍛煉這些學生的勇氣,也可以讓大家發(fā)現(xiàn)這些學生的優(yōu)點、特長,往往驚喜都是這部分學生帶來的。
四、客觀評價,不斷提高
每小組的評價,通過其他小組來評判,也要評判別的小組。小組的最終成績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你的小組需要對別的小組的講解進行評價,有哪些部分是好的,哪些部分是需要改進的;還有一部分是自我評價,在聽了別的小組講解后,對照自己小組,也給自己一個客觀的評價。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認真聽別的小組匯報,避免出現(xiàn)自己小組講完不聽別的小組的情況,還可以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自以為是,看清自己,找到不足,不斷改正進步。
通過教材內容的重組,可以讓本單元的課堂更具有活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不再是為“考”而“學”。這不僅能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宇宙天體知識,感受到浩瀚宇宙無窮的魅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探究宇宙的興趣。
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起到輔助的作用:推薦一些相關的課外書籍,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組織和引導學生大量閱讀中外科普經典作品;推送一些好的公眾號,提升學生的科學美育品味;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電腦制作大賽、科技創(chuàng)新大賽,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在實踐和探索的過程中,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值得注意和深思的問題。
首先,“宇宙”單元的教學內容只有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在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有許多意外的問題來不及解決。
其次,實驗課程不能推廣普及。實驗有一定的操作規(guī)范,部分實驗有一定的危險性(如酒精燈的使用),是否全交給學生操作還有待討論。可否開辟第二實驗室、家庭實驗室有待研究。
因此,在今后的教學研究中,要吸收更多的教師、更多的班級參與其中,以達到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