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毅,葉文華,李佳璇,江 騰,黃艱生,符 杰
(1.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6)
(2.江蘇華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江陰 214423)
廢金屬回收是緩解金屬資源危機、實現節(jié)能減排的重要手段。廢金屬的自動化破碎與分選處理是廢金屬回收處理的一種先進方法,其核心設備是廢金屬破碎機,但國內學者在破碎機研制過程中,較少對關鍵部件疲勞壽命進行預測分析。破碎機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易發(fā)生關鍵件疲勞損壞,從而引起生產事故,或在未達到疲勞壽命時就更換關鍵件,增加經濟成本。因此通過技術手段模擬破碎機關鍵部件疲勞壽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研發(fā)成本,縮短研發(fā)周期,提高破碎機的使用效率[1]。
對廢金屬破碎機而言,其本身具有大尺寸、大功率等特點,且多為單件生產,成本高昂,用物理樣機實驗的方式來獲取關鍵部件疲勞壽命難度較大。隨著計算機模擬仿真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可以借助有限元分析技術獲取虛擬樣機的疲勞壽命,將其與實際生產中破碎機關鍵部件的疲勞壽命對比,以改進虛擬樣機模型,并形成通用的破碎機疲勞壽命預測模型,從而縮短產品研發(fā)周期。
郭紅等[2]基于CATIA軟件對單齒輥破碎機主要部件進行了有限元分析,分析了破碎機工作狀態(tài)時的應力,但沒有對其疲勞壽命進行分析。陳方述等[3]基于ANSYS軟件對單輥破碎機錘頭的疲勞特性進行了理論研究,但未與破碎機實際工作壽命進行對比。江騰[4]基于有限元軟件分析了廢金屬破碎機的疲勞壽命,但是僅分析了一種工況下的理論疲勞壽命,未考慮復雜工況及實際生產中的安全系數。
目前,常用的累計損傷理論有線性累積損傷理論、雙線性累積損傷理論和非線性疲勞累積損傷理論[5]。其中,線性累積損傷理論簡化了疲勞機理,計算方便,但用該理論計算疲勞壽命,其結果與實際疲勞壽命相差較大;雙線性累積損傷理論符合損傷在不同階段發(fā)展的規(guī)律,但不能準確表達實際的損傷過程;非線性疲勞累計損傷理論以科爾頓-多蘭公式為典型代表,考慮了多級復雜應力作用對疲勞壽命的影響,但公式相對復雜[6]。本文以科爾頓-多蘭公式為基礎,利用ANSYS/LS-DYNA軟件建立廢金屬破碎機的虛擬樣機并仿真?;诜抡娼Y果,利用統(tǒng)計學方法對破碎機疲勞壽命進行預測分析,并與實際生產過程中關鍵部件的疲勞損壞時間對比,驗證虛擬樣機模型的正確性。
對于大部分金屬材料而言,當應力超過屈服極限時,會出現不可逆的塑性應變。在材料發(fā)生初始屈服后,當加載強度繼續(xù)增加時,材料會產生進一步的塑性變形,此時由于強化現象,屈服條件改變,當應力達到新的屈服條件時,材料發(fā)生變形[7]。此時,材料的屈服條件不僅與塑性應變εijp及應力σij有關,還與金屬的塑性變形過程有關。
為了得到復雜應力狀態(tài)下金屬的應力-應變關系,引入Prandtl-Reuse流動法則[8]:
(1)
式中:dλ≥0;λ為比例系數;εp為不可恢復的塑性應變[9];F0為塑性勢函數;σ為應力。式(1)表明任一點處的塑性應變增量只與該點處的應力σij有關。
在金屬的彈性變形中,應力是由彈性應變引起的,因此有:
dσ=Dedεe=De(dε-dεp)
(2)
式中:De為彈性矩陣;εe為彈性應變;ε為總應變。
假設有一很小的增量載荷ΔP,且增量載荷的應力點滿足屈服條件的表達式:
(3)
式中:K為體現塑性功能的參數。
將式(1)、式(2)代入式(3),經過化簡可得材料彈塑性應力-應變關系式:
dσ=Depdεe=(De-Dp)dε
(4)
式中:Dp為塑性矩陣;Dep為彈塑性矩陣。
由該沖擊破碎機理可知,在廢金屬破碎機工作過程中,由于破碎過程具有較強的非線性特征,因此應使用非線性分析工具進行建模。
由于廢金屬破碎過程中涉及到復雜的非線性問題,因此采用在工程領域有較高認可度的ANSYS/LS-DYNA軟件進行建模。
本文以PSX-2250型大功率破碎機為例進行研究。由于破碎機整體結構具有零件多、裝配關系復雜等特點,且部分部件對關鍵部件影響較小,如果基于完整的三維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建模的難度及計算時間,因此需要對原有三維模型進行簡化。
簡化后的整體結構如圖1所示,僅保留主軸、錘軸、錘頭、隔板等關鍵部件,只需簡化倒角等對分析結果影響較小的區(qū)域,對隔套、端蓋、軸承座等對整體結構強度影響較小的部件可簡化為規(guī)則形狀或取消,軸承部位可以用約束代替。簡化后的破碎機主軸模型復雜度降低,大大減少了計算時間。
1—主軸;2—軸套;3—隔板;4—錘軸;5—隔套;6—錘頭
在廢金屬破碎機工作過程中,被破碎物料種類十分復雜,模擬分析時很難以實際形狀建模,因此需要對其進行簡化。以廢舊汽車為例,其車身各部件主要材料為鋼材,外殼等部件均可視為鋼板結構,因此可利用鋼板等效替代被破碎物料建模。
由式(4)可知,在廢金屬破碎機實際工作過程中,被破碎物料具有較強的非線性特性,且會影響破碎過程,因此在仿真建模過程中,對被破碎物料進行材料選擇時應選擇隨動塑性材料(plastic kinematic)模型,同時利用關鍵字*MAT_ADD_EROSION對其添加單元破壞依據,當某個單元應力應變達到破壞條件時,該單元出現失效。
破碎機各主要部件材料性能見表1。對于主軸輥等對破碎機壽命影響較小的部件,可采用剛體(rigid)模型,以提高計算效率。對于錘頭等需要重點分析的部件,由于其采用高錳合金制造,具有較強的各向同性特征,因此在建模時可選用各向同性(isotropic)彈性材料。
表1 破碎機各部件材料參數
由于破碎機工作過程中具有很強的非線性特征,且關鍵部件可能出現大變形甚至撕裂的情況,因此單元模型可采用3D Solid 164實體單元模型。該單元由8節(jié)點組成,支持所有許可的非線性特性,既能節(jié)省分析時間又能在大變形情況下增強可靠性。
有限元分析中網格質量的好壞決定了計算結果的可靠性,因此在網格劃分過程中應遵循以下規(guī)則:1)盡量保持結構的幾何特征不變;2)過渡網格需要平緩,避免劇烈轉變;3)對于實體結構盡量采用六面體單元。圖2為劃分網格后的破碎機模型。
圖2 劃分網格后的破碎機模型
在破碎機建模過程中,需要定義破碎機不同部件之間的接觸關系。在定義接觸關系時,需要先生成各部件的Part。各部件Part號與表1中各部件序號一一對應。
其中主軸與隔板、隔板與錘軸之間認為是固聯接觸,可采用面面固聯接觸(TDSS);錘軸與錘頭、隔套與錘軸等之間的接觸多為摩擦接觸,可采用面面自動解除接觸(ASTS),并定義摩擦系數;鋼板與錘頭之間涉及破碎穿透等關系,因此需定義面面侵蝕接觸(ESTS);此外,由于鋼板碎裂后會有部分碎片脫離鋼板本身,可能出現同Part間的穿透現象,因此需定義侵蝕單面接觸(ESS)。完整的接觸關系定義見表2。
表2 接觸關系設置
完成接觸關系定義后,需對模型施加載荷。破碎機工作過程中由電機帶動主軸轉動,因此仿真時可將其等效為1個穩(wěn)定的轉速和1個繞軸向的扭矩。同時,由于破碎機結構較大,受重力影響較大,因此還需考慮重力的影響。針對金屬破碎機的工作情況,對其施加載荷。
以下是對破碎機施加的載荷:
1)轉速。電機實際工作轉速為n=600 r/min,將其轉換為角速度,即62.8 rad/s。
2)扭矩。在電機與主軸連接處施加扭矩T,T=9 550P/n=36(kN·m),其中P=2 250 kW,為破碎機功率。
3)重力。利用關鍵字*LOAD BODY對其施加重力。
圖3所示為破碎過程示意圖,其中主軸繞Z軸轉動,因此需限制其X,Y,Z方向的平動及繞X,Y軸的轉動,錘頭、鋼板等部件同理設置約束關系。同時,在軸承部位添加約束,模擬軸承的轉動約束及定位作用。
1—廢鋼板;2—錘頭;3—隔板;4—主軸;5—錘軸
調用LS-DYNA的后處理器LS-PREPOST并查看求解結果,可以得到應力云圖、接觸力、能量等參數曲線。
通過破碎機關鍵零件應力云圖(圖4)可得主軸在工作過程中的最大應力為261 MPa,對應的應力循環(huán)次數超過107,低于主軸材料的疲勞極限,因此主軸在正常工作情況下不會發(fā)生疲勞損壞。錘頭的應力主要集中在其與錘軸連接處以及錘頭前端邊緣,錘軸的應力集中在其與錘頭連接部位。從仿真結果可以得到錘頭和錘軸的危險部位的載荷-時間歷程曲線,如圖5、圖6所示,可為疲勞壽命計算作準備。
圖4 破碎機關鍵零件應力云圖
圖5 錘頭危險部位載荷時間歷程
1924年疲勞累積損傷[10]的概念被提出,到目前為止,疲勞累積損傷理論在疲勞壽命預測領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當零件所承受的應力高于零件的疲勞極限時,零件會產生疲勞損傷,當疲勞損傷達到臨界點時,零件會產生疲勞破壞,這就是疲勞累積損傷理論的基本模型[11]。線性疲勞累積理論認為疲勞損傷值是線性累積的,在同等應力條件下,每次加載所受到的損傷是相同的,低于疲勞極限的應力不會造成損傷,且疲勞壽命和加載次序無關。
圖6 錘軸危險部位載荷時間歷程
(5)
式中:d=(0.8~0.9)m,m為材料固有參數,為LgS-LgN雙對數坐標中S-N曲線的反斜率;Si為載荷時間歷程中對應的第i級應力幅值的應力;S1為最大級別應力水平;αi為第i級別應力出現次數占整個載荷歷程的概率;NL為破碎機關鍵部位的疲勞壽命。
在破碎機工作過程中,被破碎物料種類復雜,其材料、厚度等相差較大,工況復雜,對有限元仿真而言,很難在仿真過程中模擬全部工況,因此可采用分段處理的方式。以廢金屬破碎過程中被破碎物料為例,當物料厚度小于2 mm時,采用2 mm厚度鋼板代替,為第一檔;當物料厚度為2~4 mm時,采用4 mm厚度鋼板代替,為第二檔,以此類推。由式(5)可得到第i檔物料破碎時破碎機關鍵部位的疲勞壽命NLi。
記第i檔物料占總物料比例為ηi,則
(6)
由于實際生產中,被破碎物料具有不同厚度,不同檔位物料會消耗部分壽命,其所消耗的疲勞次數NSi可記為:
NSi=ηiNLi
(7)
則由仿真得到的總疲勞壽命NS為:
(8)
(9)
通過有限元仿真可以得到錘軸、錘頭等危險部位的載荷-時間歷程曲線,但連續(xù)的載荷-時間歷程無法直接用于疲勞壽命的估算,需要利用計數法將其離散化。目前已有的計數法種類較多,使用最廣泛的為雨流計數法[13]。
當被破碎物料厚度為8 mm時,采用雨流計數法離散破碎機錘頭部位載荷,得到的載荷譜見表3。
表3 破碎機錘頭危險部位載荷譜
錘頭所用材料為高錳合金鋼Mn13-2,其疲勞極限為650 MPa,S1=1 250 MPa,N1=1×104,m=12.94,d=(0.8~0.9)m,本文中取d=0.85m。
將以上數據代入式(5)得:NL-8mm=3.048×106。
同理可得:NL-4mm=4.236×106,NL-6mm=3.858×106。
根據實際生產中廢金屬物料厚度統(tǒng)計可得ηi-4mm,ηi-6mm,ηi-8mm,取安全系數Q=1.5,將數據代入式(9)得:
(10)
破碎機主軸轉動速度為n=600 r/min,因此錘頭共可安全使用時間Nh為
(11)
對錘軸而言,計算得到其安全使用時間約為81.26 h。
根據破碎機生產商提供的數據,該破碎機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錘頭與錘軸每7天會同時更換,破碎機每天工作10 h,因此其實際使用壽命為70 h。該數據與式(12)計算結果基本一致,這說明本文通過有限元分析對破碎機主軸部件的疲勞壽命估計正確,本文的研究可以對破碎機設計與優(yōu)化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
本文基于有限元分析技術,分析破碎機破碎過程中關鍵部位載荷,并基于科爾頓-多蘭公式,考慮安全系數及不同工況疲勞壽命的問題,提出了適用于工程應用的疲勞壽命計算模型。
利用該模型,計算了破碎機關鍵部件錘頭和錘軸部位的疲勞壽命,并與實際使用效果進行比對,證明可以較好預測破碎機關鍵部件疲勞壽命。本文的研究可為后續(xù)破碎機開發(fā)及安全分析提供較好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