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月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對于語文教學而言,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已經逐漸顯現(xiàn)出來。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情況卻不容樂觀。文章從選擇適合的課外閱讀的內容,更新課外閱讀教學的觀念,尋找行之有效的課外閱讀的指導方法這幾方面來為課外閱讀教學尋找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策略
一、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主動性
筆者調查南京某小學四年級共198名學生。數(shù)據(jù)如下:
調查顯示,雖然每天堅持課外閱讀的孩子很多,但自己主動閱讀的孩子只有15%。這說明孩子們的閱讀主動性仍然不夠,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是迫于外在的要求才會去讀書的。
(二)閱讀書籍選擇太狹隘
從課外閱讀的內容來看,小學生更偏向于圖畫比較多、文字比較少的課外讀物。這和小學生的識字數(shù)量有一定的關系。喜歡看漫畫、笑話和短篇故事會的小學生一共占總人數(shù)的52%,超過了一半。這種“快餐”式的課外閱讀,雖然也能學到一定的知識,但過多地閱讀容易對學生造成“營養(yǎng)不良”的后果,并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教師指導不到位
1.沒有方法。筆者走訪了所在小學的語文教師,發(fā)現(xiàn)一線語文教師對于開展課外閱讀指導的觀念良莠不齊。在新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有些教師已經認識到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引進課外閱讀的內容,教會學生一定的課外閱讀方法。但更多的教師覺得課外閱讀發(fā)生在課外,是學生的自主行為,教師沒有方法進行過多的干涉。
2.觀念陳舊。還有教師認為,上好語文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教會課文中的生字詞,讓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或背誦課文,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復習,使他們最終在期末檢測中取得較好的成績,這就是行之有效的語文教學。這就是沒能從“課程”的角度認識語文,而是將作為工具的“語文教材”等同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語文課程”。意識決定行為,如此一來,何談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呢?
3.沒有時間。小學語文教師的課表上每周只有七節(jié)語文課,這七節(jié)課中還有一節(jié)專用的習字課,用來進行教學的只有六節(jié)課。如此少的課時,既要完成教材新知識的授課,又要留有課堂作業(yè)的時間,進行閱讀指導的時間就非常少了。經驗充足的老教師們能夠把握住學生的特點,課堂效率高,每周還有時間開展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一些課堂把控能力不夠強的年輕教師,看上去真的是很難有時間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
(四)價值導向太功利
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轟轟烈烈地開展了很多年,對于學生的評價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變,但現(xiàn)實情況是學生仍面臨著升學的壓力,家長和教師仍覺得分數(shù)很重要。一位教師的課堂呈現(xiàn)很精彩,學生每學期的閱讀量大大超過了其他班,但期末測試的成績不理想,在家長和學校領導的眼中就不是一位好的語文教師。這種唯分數(shù)至上的價值導向,不僅讓教師不敢、不能在課堂教學中投入大量的時間在閱讀指導上,也讓家長不愿意孩子投入大量的時間在課外閱讀上。而教師和家長的選擇,無意之中會讓學生認為完成作業(yè)比課外閱讀重要,語文測試得到高分比多讀幾本書重要。價值導向太功利,阻礙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展有效的課外閱讀。
二、促進課外閱讀的策略
(一)與課堂教學相整合
教學內容的整合,就是教師基于學情,在課外閱讀書目中找到與課堂閱讀教學有聯(lián)系的文章、片段,將語文的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這樣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導學與自學相結合,精讀和略讀相結合,既能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也能教會學生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我給江主席獻花》這一課,在相應的《補充習題》中就有補充閱讀《莊嚴的歷史時刻》,其表述的歷史事件和表達的情感與教材中非常一致,用來作為課外閱讀的整合內容就很合適了。
教師要做的實際上就是尋找與課內教材相關聯(lián)的課外閱讀內容,在課堂上精講課內的,帶著學生略讀課外的。在整合教學的過程中,教會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促使學生主動地進行課外閱讀。這些操作難度并不是很大,只要善于搜集資料,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與教材相關的閱讀材料隨處可見。
(二)教師推薦合適的閱讀書目
適合小學生課外閱讀的書籍應該滿足小學生心理年齡的特點,描寫的內容要生動形象,情節(jié)要引人入勝,便于調動小學生充分地去想象,讓學生能夠享受閱讀,有欲罷不能之感。因為家庭教育的氛圍不同,家長的受教育水平不同,所以讓所有的家長都能為孩子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書目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這時就需要語文老師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目。
教師推薦的課外閱讀書目,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以專家、名師、名校推薦書目為參考,再加上教師本身的權威性,讓孩子對所閱讀的書目有認同感;同時,當一個班的學生都能夠在同一時間段讀同一本書時,教師的閱讀指導課也就更有針對性。比如筆者根據(jù)上述方法擬定的四年級小學生課外閱讀書目推薦名單:
每學期在學期末告訴家長下學期必須閱讀的書目,讓家長通過借閱、購買等方式為孩子準備好閱讀書目,讓學生在假期就進行初讀,開學后再進行細讀,如此既能保證學生每學期的閱讀量,又能讓課外閱讀落到實處。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交流活動
教師可以不定期開展好書推薦活動。形成了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之后,學生們會自主地進行課外閱讀。有的學生閱讀興趣濃厚,閱讀書目眾多,可以請他們推薦書目。相信同齡人的推薦,更能引起學生們的共鳴;同時能夠成為推薦書目的人,本身也是對自己課外閱讀的一種肯定,會讓學生有自豪感,對加強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起到正向的作用。
(四)舉行讀書競賽活動
小學生一般都有很強的競爭意識,舉行讀書競賽活動能很好地激發(fā)其語文課外閱讀的熱情。以筆者的班級為例,班級會定期舉行與剛閱讀過的書目有關的答題競賽活動。當然,學生中有讀得非常好的,有較為普通的學生,當然也有學困生,因此在題目和形式上要對上述學生都有所考慮,題目采取由易到難的形式開展。
教師和家長們都已經逐漸意識到課外閱讀對于孩子成長所起到的重要意義,如何讓學生熱愛閱讀,在閱讀中有所得就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期待一線的廣大語文教師們都能以深刻的思想認識對待課外閱讀,墻頭學生樹立重視閱讀的自覺意識;家長們能都自覺督促孩子、陪同孩子進行課外閱讀,使學生早日養(yǎng)成良好的家庭閱讀習慣;學校能夠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課外閱讀,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積極性。讓我們的小學生們能夠在課外閱讀中學語文、愛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