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青英 巫朝芹
在鶴壁新區(qū)生活和從事小學教育工作已經23年了,新區(qū)也成為了我的第二故鄉(xiāng),也體會到了家鄉(xiāng)是我生活的源,教育是我工作的本。
我們鶴壁兩縣三區(qū)的文物古跡,到處都能找尋到歷史的足跡和意義。看??h歷史悠久的大伾山,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小時候參觀游玩的記憶,之后寫的一篇游記得到老師的夸獎,然后就有了全鎮(zhèn)、全縣的小學生的作文比賽的獲獎,繼而有了師范時和參加工作后的文章的發(fā)表。是家鄉(xiāng)的河山開闊了我的眼界,是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養(yǎng)育了我的思想,是興趣靈動了我的寫作思維。
我不敢奢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鴻鵠之志和豪言壯語,只有循著偉人的足跡,借著它們的光,在教育之路上照亮一點兒孩子們前行的路。
回首23年的教育之路,曾和孩子們一起游淇河,課下一起游戲,曾把家長沒按時接回家的女孩兒帶到自己家;吃過飯再送回她的家;曾在下班后去給生病請假的學生補課;曾把在課間摔傷的男孩兒第一時間帶到診所進行包扎——一路走來,有歡笑,有失意,更多的是欣慰與滿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總結了世界社會主義經驗教訓,提出一系列具有開創(chuàng)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同時也蘊含了教育是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靈魂,教師是國家和民族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潛意識中告訴自己: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就應該守著一份清貧,守著一份純凈。忘不了師范老師教育的話:我要把青春和熱血獻給祖國的教育事業(yè),而現(xiàn)在是把余生獻給孩子們的教育中。
我們的祖國之所以呈現(xiàn)欣欣向榮、蓬勃發(fā)展的盛況,就是因為各行各業(yè)的建設者和勞動者的無私奉獻!從建國初期邊疆農墾的開拓建設,到大小城市中的建筑業(yè)、商業(yè)等行業(yè)的發(fā)展,都離不開勞動者的默默奉獻。我也愿意成為眾多勞動者中的“一粒沙”。
國家和民族的發(fā)展離不開人才,人才的來源離不開教育。習主席提出:強國須強教育。23年的教育生涯已成為過去,展望未來,為自己“打氣”----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祖國教育的強勢“風浪”下,與時俱進,把自己永遠定格在“后浪”,每天關注一個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狀態(tài),及時地和家長有的放矢的聯(lián)系溝通,以期把“一棵棵的幼苗,適時澆灌,適時扶持,以達到最佳的生長狀態(tài)”。
說不說俺家鄉(xiāng)好啊,心頭不由掠過這首歌,是呀,在每一個教育生活的日子里,日日精進,無怨而無悔!
家鄉(xiāng)是我生命的源,讓我更懂得了生命的珍貴。我愛我的小學教育工作,讓我體驗到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站在中年的十字路口,展望未來的教育苗圃,唯有躬耕深作,求真務實,才能給自己的人生畫上濃彩重墨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