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晶晶
湖南司法警官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1997年9月,早中共十五大中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治國安邦的政策方略,2017年,十九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加強和優(yōu)化政府法律服務職能,推動公共法律服務主體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樣化等決策部署,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前進的步伐,基層法律服務是其基石。
基層法律服務是指法律服務工作者面向基層(如社區(qū)、農村等)提供法律服務的一種形式,與省市一級相比,它貼近基層、便利群眾、服務便捷、收費低廉,基層法律服務所是提供基層法律服務的主體,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相較于律師,除了不能代理刑事案件,業(yè)務范圍基本一致,他們需要擁有專業(yè)的法律知識,還有解決基層法律矛盾的能力。因此,基層法律服務課程應運而生。
基層法律服務課程,包含了法律咨詢問題,進行調解、代寫文書代理訴訟等內容,其涵蓋了婚姻家庭糾紛、相鄰糾紛、行政糾紛等等內容,涉及范圍十分廣泛,其中有部分案件供同學們思考,因此該課程開設在大二學期,學生具備一定的法律基礎,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國家雖著力于基層的法律服務,但還是呈現(xiàn)出很多問題,導致基層法治進程十分緩慢,甚至滯后:
1.基層群眾普遍法律意識淡薄
我國經濟發(fā)展十分迅速,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精神世界也要求越來越高,但是社區(qū)、農村等地區(qū),特別是農村,其發(fā)展相對落后,加之法制宣傳等方面較落后,因此,其法律意識相對淡薄,在處理矛盾糾紛上,人情關系依然是其主要解決方式,“不講理”,從而“不懂理”,較少運用法律知識來解決問題,法治理念無法在其內心獲得認同感,基層法律服務“舉步維艱”。
2.缺乏解決糾紛的專業(yè)法律服務人才
經過實地調查,基層解決法律問題的機構主要是司法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占比重較小,司法所大多是“一人所”,所長承擔起調解員的責任,而大部分司法所所長都非法律專業(yè),甚至有電腦專業(yè)、土木專業(yè)等完全不相干的專業(yè),面對復雜的糾紛,可能無法做出專業(yè)的解答。同時,由于晉升空間狹小,很多基層服務工作者會選擇更換工作單位,新來人員不了解農村、社情,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熟悉相關情況,缺少“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應用型專業(yè)法律服務人才[1]。
3.基層法律服務機構硬件設施簡陋
近年來,我國基層法律服務逐步發(fā)展,大部分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設立了基層法律服務機構,但是大多基層法律服務機構的工作條件十分簡陋,在筆者調研的十幾個鄉(xiāng)鎮(zhèn)中,有與雞舍毗鄰的辦公場所、有一桌一椅解糾紛的辦公室,更有甚者,沒有辦公場所,有部分鄉(xiāng)鎮(zhèn)和鄰鎮(zhèn)共享一個法律服務機構,更別說調解室、專業(yè)調解人員的配備。
我院開設了基層法律服務課程,旨在培養(yǎng)能夠服務于基層的技能型專業(yè)人才,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落后
無論是本科院校,還是??圃盒#@是一個通病。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在大學教育中依然占有較大優(yōu)勢,在法律類課程的學習上,填鴨式教育是其主要教學手段,教師專注于傳授知識,要求學生對法律法規(guī)死記硬背,但是考后就忘的例子比比皆是,盡管會利用其“發(fā)散思維”,當觸及到教師的知識盲區(qū),就會停止,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邏輯思維無法得到訓練。實訓課堂的開展十分有限,重形式、輕實質的情況普遍,僅僅注重實訓課堂的內容,而忽略了學生課后反思的重要性。
2.課程理論和實踐比例不協(xié)調
基層法律服務進程中,需要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豐厚的研究性人才,更需要將理論運用到實踐的技能型人才,當前的基層法律服務課程中,理論課時大大超過實踐課時,課時比例設置不合理,導致在進行實訓時,做到的只是冰山一角,“點到為止”。由于實踐課時偏少,很多學生在實習時,早已忘記理論內容,從而出現(xiàn)“高分低能”的情況。
3.缺乏專業(yè)教學團隊
本課程是一門服務于學生實習就業(yè)的知識技能型課程,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僅局限于課堂上,還應包含于課后,甚至是實習工作時,因此需要固定的教學團隊,團隊教師需要具有理論和實踐的專業(yè)知識技能,能夠指導學生在現(xiàn)實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但本課程的教學團隊并不固定,流動性大,很多教師并沒有自身參與到基層法律服務中,不具備相關專業(yè)知識,更無法開展連續(xù)性教學活動。
4.教學內容單一
目前的基層法律服務課程包含的內容有:法律咨詢、婚姻家庭糾紛、相鄰糾紛、合同糾紛等,但卻沒有解決法律問題的法律思維內容以及基層法律服務的思政內容,通過筆者調查,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問題大多數是宅基地糾紛、領里糾紛、婚姻家庭糾紛等,如何將法理融入情理,課堂學習中并沒有相關內容,單純的知識灌輸無法解決實際糾紛,如何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也沒有相關思政內容的牽引。
確立正確合理的教學目標,才能明確基層法律服務課程的改革方向?;鶎臃煞照n程的教學目標就是為基層(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培養(yǎng)基層法律技能應用型人才,具有解決基層法律實務的綜合性技能,培養(yǎng)學生法律思維,著力于解決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多且復雜的矛盾,即包含法理,也容納情理,培養(yǎng)了解基層、熟悉基層,致力于運用法律手段和諧解決基層糾紛,爭取為我國基層法律服務輸送專業(yè)人才,這是課程的總體目標。在教學目標中,本課程不僅僅需要大量的知識儲備,還需要具備解決實際糾紛的技能,因此除了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是本課程的重要目標,如法律咨詢技能、實地調查技能、調解技能等。
目前的填鴨式教學方法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特別是基層法律服務課程,其理論內容大多是之前已經學過的內容,只需喚醒其知識儲備即可,此時,不再局限于講授法,可通過測試題、學生自我復習、學生互相監(jiān)督學習等方法進行。基層法律服務課程的實踐部分是重要教學內容,增加實訓課堂的課時,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外拓展活動,進行課堂模擬調解、課后微視頻拍攝等實訓項目,同時可參與到社區(qū)服務中,帶領同學們開展法律咨詢、法治宣傳等活動,突出實踐教學的重要性,還可以將模擬教學、仿真式教學、案例教學、診所式教學等方法引入課堂教學,實現(xiàn)理論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和諧一致[2]。
教師團隊是課程的核心動力,一個優(yōu)秀的教學團隊是課程發(fā)展的動力。由于基層法律服務課程涉及的內容廣泛,而教師一般所涉獵的都是有限的領域、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等,本課程需要的是多且精的教師,同時還需要具有實踐經驗的專業(yè)教師,目前尚缺此專業(yè)教師團隊。因此,需要培養(yǎng)和組建專業(yè)的教學團隊,有意識的培養(yǎng)團隊教師多領域方面的能力,同時委派其去基層進行較長時間的行業(yè)實踐鍛煉。還可采取教師與學生相結合的形式,實習學生跟教師建立實訓指導關系,學生將其遇到的糾紛同教師進行分享和分析,教師再對學生的糾紛解決能力進行評價,如此,即解決了糾紛,也提高了團隊教師的專業(yè)能力。再者,固定教師團隊,減少團隊流動性,形成穩(wěn)固的專業(yè)教學團隊。
思政教育不僅是思政課的內容,還貫穿于我們的專業(yè)課程中。基層法律服務工作所針對的區(qū)域是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等基層,其硬件設施比較簡陋,條件較艱苦,因此對除了對學生的專業(yè)知識技能的傳授之外,還要對其進行思政教育。基層工作盡管艱苦,卻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無論我國是處于社會主義什么階段,基層的發(fā)展都尤為重要,學生工作在基層,吃苦耐勞,正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如何做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思政教育必不可少,思想引領才能走得更遠。
綜上,基層法律服務課程改革已經十分必要,在目標、教學手段、教師團隊、思政教育這幾方面進行突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培養(yǎng)具有解決基層法律實務的綜合性技能的人才,為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輸送法律服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