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孝康
保持同盟體系的存在是美國維護東亞主導地位的關(guān)鍵。然而,近年來當美國的東亞盟國與他國發(fā)生沖突時,美國很少向盟友提供有力的援助以充分保護盟國,例如沒有大力援助菲律賓和日本。美國在2010年以來的東亞沖突中從未履行盟約規(guī)定的義務(wù),盡管在規(guī)定性同盟義務(wù)之外提供了不少援助,但美國消極履約的行為難以挽救在沖突中步步失利的弱勢盟國。既然東亞盟國如此重要,美國為什么未能在東亞地區(qū)沖突中依據(jù)盟約規(guī)定向弱小盟國施以能有效扭轉(zhuǎn)不利局勢的支援?
根據(jù)“同盟困境”理論,結(jié)盟國家消極履行同盟義務(wù)的行為,可以被理解為擔心受到“牽連”,即擔心履行同盟義務(wù)的結(jié)果是卷入局部沖突,甚至與其他大國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爭。①See Glenn Snyder,“The Security Dilemma in Alliance Politics”,World Politics,Vol.34,No.3,July 1984,pp.461-495.Tongfi Kim,“Why Alliances Entangle But Seldom Entrap States”,Security Studies,Vol.20,2011,p.355;Michael Beckley,“The Myth of Entangling Alliances:Reassessing the Security Risks of U.S.Defense Pacts”,International Security,Vol.39,No.4,2015,p.12.李途:《東亞地區(qū)安全架構(gòu)中的同盟政治與領(lǐng)土爭端——以中日釣魚島爭端和中菲南海爭端為例》,載《太平洋學報》,2019年第5期,第62頁在不對稱同盟中,大國對弱小盟友的依賴性更小,對“牽連”的擔憂更大,履行同盟義務(wù)的意愿更低。②Leeds Brett Ashley,“Alliance Reliability in Times of War:Explaining State Decisions to Violate Treaties.”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Vol.57,No.4,2003,p.815;Glenn Snyder,“The Security Dilemma in Alliance Politics”,p.467.然而,如果關(guān)于“牽連”的解釋是有效的,那么美國就不會持續(xù)強化與東亞盟國的同盟關(guān)系;美國如果懼怕被卷入戰(zhàn)爭,也不會多次重申對東亞盟友的安全承諾?!盃窟B”解釋低估了美國接受風險和迎接戰(zhàn)爭的能力和意愿。另一種觀點認為,美國無法向東亞盟友提供有效援助是因為美國實力的相對衰落。例如在連續(xù)削減國防開支的背景下,即使中菲在南海地區(qū)的對抗很激烈,美國也拒絕承擔所謂南海爭議島礁的防御義務(wù)。③周方銀:《有限戰(zhàn)略收縮下的同盟關(guān)系管理:奧巴馬政府與特朗普政府的政策選擇》,載《國際政治科學》,2019年第2期,第18頁。這種觀點的內(nèi)在矛盾是,相對衰落的國家會更重視盟友關(guān)系、更支持盟友行動,衰落國會更加堅定對盟友的承諾以防被盟友“拋棄”。④Paul K.MacDonald,Joseph M.Parent,Twilight of the Titans:Great Power Decline and Retrenchment,(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18),p.25.袁偉華、田光強:《權(quán)力轉(zhuǎn)移、戰(zhàn)略依賴與聯(lián)盟轉(zhuǎn)型——以冷戰(zhàn)后美日聯(lián)盟轉(zhuǎn)型為例》,載《當代亞太》2017年第3期,第14頁。因此,相對衰落只會促使美國更有力地支持在沖突中落于下風的盟國。
傳統(tǒng)同盟理論主張的兩種因素:一國履行盟約的意愿和自身實力,無法為理解美國在東亞沖突中的消極履約行為提供合理的解釋。傳統(tǒng)同盟理論忽視了激活盟約條款的前提條件,認為一國只要有意愿、有能力履行盟約,對盟友的有效援助就必將實施。實際上,盟約的啟動有比較清晰的“門檻”。例如,二戰(zhàn)后的盟約一般是防御性的,其激活條件一般是締約國受到“攻擊”或被“侵略”。
本文認為,美國對東亞盟國消極履行同盟義務(wù)的行為,說明美國在該地區(qū)陷入了“灰色區(qū)域困境”。本文第一部分構(gòu)建了灰色區(qū)域沖突的低烈度和長期性特點導致一國陷入灰色區(qū)域困境的理論框架。第二部分以中菲黃巖島對峙事件和中日釣魚島沖突事件為例,分析這兩個灰色區(qū)域沖突的低烈度和長期性特點如何使美國在東亞地區(qū)陷入灰色區(qū)域困境。第三部分探討美國為解決灰色區(qū)域困境而可能采取的政策措施及其局限。
本文認為,美國消極履行盟約,是因為面臨“灰色區(qū)域困境”。冷戰(zhàn)后東亞的局部沖突多呈現(xiàn)為介于和平與戰(zhàn)爭狀態(tài)之間的“灰色區(qū)域”。一方面,灰色區(qū)域沖突的長期性特點催生了美國援助弱勢盟友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灰色區(qū)域沖突低烈度的特點難以達到盟約中的規(guī)定情形,導致美國無法援引盟約為盟友提供有效支持。介入沖突的必要性與介入行動的不現(xiàn)實性之間的矛盾導致了美國在東亞的灰色區(qū)域困境。
美國戰(zhàn)略界對灰色區(qū)域的概念尚未達成一致。美國政府一般將灰色區(qū)域視為國家之間的一種介于戰(zhàn)爭與和平之間的“互動狀態(tài)”。應用最廣泛的灰色區(qū)域定義是由美國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在《灰色區(qū)域白皮書》中所界定的:國家之間、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之間以及非國家行為體之間的競爭性互動,這些互動介于傳統(tǒng)的戰(zhàn)爭與和平的兩分法之間,其特征是沖突性質(zhì)模糊、參與者不透明以及相關(guān)政策和法律框架不確定。①The U.S.Special Operations Command,“The Gray Zone-White Paper”,2015,p.2;張帆:《訴諸灰色區(qū)域——特朗普政府伊朗新戰(zhàn)略透視》,載《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8年第5期,第86頁。美國國防部多層戰(zhàn)略評估項目組(Strategic Multilayer Assessment)也認為灰色區(qū)域是介于戰(zhàn)爭與和平的概念性空間。②George Popp and Sarah Canna,“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Conditions of the Gray Zone”,Boston,Mas-s.:NSI Inc.,Winter 2016,p.2.
美國學界更強調(diào)戰(zhàn)略工具選用的非軍事性。蘭德公司將灰色區(qū)域視為“介于戰(zhàn)爭與和平的可操作性空間”,在這空間里“為了改變現(xiàn)狀的脅迫行動以低于引發(fā)常規(guī)軍事反應、模糊軍事和非軍事界限的方式展開”。③Lyle J.Morris et al,“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Gray Zone-Response Options for Coercive Aggression Below the Threshold of Major War”,Rand Cooperation,2019,p.8.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報告認為灰色區(qū)域是指“一國在不直接使用大規(guī)模武力的條件下,實施超出穩(wěn)態(tài)威懾以實現(xiàn)安全目標的一系列行動”。①Michael Green,Kathleen Hicks,Zack Cooper,John Schaus,and Jake Douglas,“Countering Coercion in Maritime Asi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ay Zone Deterrence”,Center of Strategic&International Studies,2017,p.21.中國學者也傾向于將灰色區(qū)域作為一種戰(zhàn)略工具或?qū)?zhàn)略工具的形容。張帆認為灰色區(qū)域既是指戰(zhàn)略工具的灰色性,又指戰(zhàn)略工具選用的灰色性。②張帆:《訴諸灰色區(qū)域》,第87頁。陳永則將“互動狀態(tài)”與工具結(jié)合在一起,認為灰色區(qū)域“既是大國競爭的通常形態(tài),也是常見的競爭策略”。③陳永:《精準修正主義與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策略》,載《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9年第9期,第44頁。
綜合美國戰(zhàn)略界的觀點,本文認為,灰色區(qū)域是指由國家有目的地運用低于引發(fā)對手軍事反應的特定手段所導致的雙方關(guān)系介于普通競爭和大規(guī)模戰(zhàn)爭之間的特定狀態(tài)。
灰色區(qū)域沖突是指國家間在灰色區(qū)域狀態(tài)下的沖突形式,其特點是長期性和低烈度。之所以有這兩個特點,是因為在灰色區(qū)域沖突中,當事國追求有限的目標、有意采取低于戰(zhàn)爭門檻的戰(zhàn)略手段。以謀求優(yōu)勢為目標不同于追求戰(zhàn)場致勝,前者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當事國之間經(jīng)過長時間的角力。低于戰(zhàn)爭門檻的手段則直接導致了沖突的低烈度;沖突升級的非線性也是沖突低烈度的原因之一。
1.追求有限目標
在灰色區(qū)域沖突中,國家目標是有限的,即爭取相對優(yōu)勢。一方面,在灰色區(qū)域沖突中,定義經(jīng)典戰(zhàn)爭意義上的“勝利”是困難的。經(jīng)典戰(zhàn)爭的目標通常是明確的,成功或勝利的定義是不言而喻的,一旦一方“獲勝”,對每個人來說都顯而易見。④Steven Wills,“Franklin D.Roosevelt,‘Gray Zone’Warrior”,https://warontherocks.com/2017/11/franklin-d-roosevelt-gray-zone-warrior/.訪問時間:2019年7月20日??藙谌S茨把摧毀敵軍人員、解除敵軍武裝、奪取敵人物資、破壞敵人意志視為戰(zhàn)爭的勝利。然而,在灰色區(qū)域中,一個明確的勝利概念可能是難以捉摸的。國家并非旨在通過某次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從根本上摧毀對手,而是通過一系列低于戰(zhàn)爭門檻的行動逐步地、漸進式地爭取相對優(yōu)勢。對于一個成熟的現(xiàn)代國家而言,維持一個穩(wěn)定的國際秩序更有利于國家發(fā)展。一國即使并非對所有現(xiàn)有國際秩序都滿意,其目標也是在既有秩序中爭取更大的影響力,這種部分修正的努力也不會強大到危及整個系統(tǒng)存在的地步。國家更類似于一種所謂“慎重修正主義者”或“精準的修正主義者”。①張帆:《訴諸灰色區(qū)域》,第90頁;陳永:《精準修正主義與美國對華海上“灰色地帶”策略》,第43頁;Michael J.Mazarr,“Mastering the Gray Zone:Understanding a Changing Era of Conflict”,Carlisle Barracks:U.S.Army War College Press,2015,p.20.因此,在灰色區(qū)域沖突中,參與國不會冒著重大沖突風險試圖顛覆既有秩序。
另一方面,國家在灰色區(qū)域沖突中有意避免引發(fā)直接大規(guī)模的軍事沖突。雖然這并不意味著全面的武裝沖突已經(jīng)成為不可能,但是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代價已經(jīng)變得非常沉重。戰(zhàn)爭的潛在收益也在下降,幾乎在任何時候它都不再是一個有意義的戰(zhàn)略選擇。②Michael J.Mazarr,“Mastering the Gray Zone:Understanding a Changing Era of Conflict”,pp.55-57.歐洲、亞洲或中東的大國之間的戰(zhàn)爭仍然完全有可能發(fā)生,但這種戰(zhàn)爭很可能是由于意外、誤判和誤解引起,而不是出于國家領(lǐng)導人的自覺選擇。有研究表明,自上個世紀以來,主要戰(zhàn)爭的發(fā)生率和嚴重程度都顯著下降,并且如果沒有系統(tǒng)性的變化,這一趨勢會繼續(xù)保持。③Ibid.
2.采用低于戰(zhàn)爭門檻的手段
目標的有限性必然限制手段的選用范圍。低于戰(zhàn)爭門檻的手段是指采取低于引發(fā)直接軍事反應的手段。國家有意采取低于戰(zhàn)爭門檻的行動,有時也被稱為“游擊的地緣政治”。④Mark Galeotti,“‘Hybrid War’and‘Little Green Men’:How It Works and How It Doesn’t,”E-Internatio-nal Relations,April 16,2015,p.2.https://www.e-ir.info/2015/04/16/hybrid-war-and-little-green-men-how-it-works-and-how-it-doesnt/。訪問時間:2019年7月20日.在灰色區(qū)域沖突中,國家利用不對稱手段和漸進的方式以低于戰(zhàn)爭門檻的手段采取行動;國家對沖突升級的方式也是非線性的。
第一,不對稱手段有助于避免軍事對抗。不對稱手段即相對對手而言,己方擁有的優(yōu)勢手段。不對稱來源于兩個方面:實力和利益。實力不對稱是指軍事力量的不對稱。在不同層次的軍事力量中存在不對稱。例如美國擁有世界最強的海軍力量,但其海岸警衛(wèi)量卻弱得多。因此,沖突雙方依靠各自相對優(yōu)勢進行互動避免了力量的直接碰撞。利益不對稱是指一國比對手更關(guān)注某一目標,因而更愿意接受更大的風險以實現(xiàn)目標。盡管大國比小國強得多,但后者在某一目標上愿意承擔更大風險。因此,利益不對稱的雙方對彼此行動的容忍度更大?!耙粐^量中獲勝的信念比具體的數(shù)字比較更有意義”。①Michael Green,Kathleen Hicks,Zack Cooper,John Schaus,and Jake Douglas,“Countering Coercion in Maritime Asi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ay Zone Deterrence”,pp.30-31.從某種程度上講,不對稱手段是“弱者的武器”。②Hal Brands,“Paradoxes of the Gray Zone”,https://www.fpri.org/article/2016/02/paradoxesgray-zone/.訪問時間:2019年7月20日。
第二,漸進式的行動減少了引發(fā)對方軍事反應的可能性。漸進行動即灰色區(qū)域的行動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展開的,而不是采取高戰(zhàn)爭風險的行動。不同于旨在實現(xiàn)快速、決定性結(jié)果的舊軍事戰(zhàn)略,灰色區(qū)域戰(zhàn)略通過逐步的溫和行動實現(xiàn)國家安全的目標。從形式上看,這與托馬斯·謝林討論的“薩拉米切片”戰(zhàn)略很類似,在不引發(fā)軍事反應的前提下以難以察覺的行動累積優(yōu)勢。③Thomas C.Schelling,Arms and Influence,(Greenwood Press),1977,pp.66-68.但灰色區(qū)域的漸進行動與“薩拉米切片”也有根本區(qū)別,前者的目標是有限的,后者的目的則取決于國家的大戰(zhàn)略設(shè)計。此外,即使爆發(fā)沖突,漸進行動也有助于避免危機迅速升級。
第三,灰色區(qū)域沖突升級的趨勢呈現(xiàn)非線性,并不遵循沖突烈度光譜持續(xù)上升。國家在灰色區(qū)域沖突中采取升級是為了謀求優(yōu)勢的一種輔助手段。④Michael Green,Kathleen Hicks,Zack Cooper,John Schaus,and Jake Douglas,“Countering Coercion in Maritime Asi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ay Zone Deterrence”,pp.14-16.升級行動也低于戰(zhàn)爭門檻。當事國如果難以在灰色區(qū)域獲得優(yōu)勢,就面臨兩種選擇:退縮和升級。一般而言,退縮不是國家的首要選擇,而是被迫的。升級行動有兩種:縱向升級與橫向升級。前者是指升級既有手段的使用,與既有沖突烈度光譜相似。例如將增加警用艦艇數(shù)量、噸位等等。后者是指當事國在其他領(lǐng)域采取行動,試圖壯大聲勢以爭奪主動權(quán)。例如菲律賓試圖通過國際海洋法法庭獲得黃巖島控制權(quán)。相對于縱向升級,橫向升級的手段更符合灰色區(qū)域狀態(tài)下國家目標的實現(xiàn),是灰色區(qū)域沖突中最常被采用的手段。
3.長期性和低烈度
灰色區(qū)域沖突不是正式的戰(zhàn)爭,與傳統(tǒng)國家間的常規(guī)戰(zhàn)爭沒多少相似之處。在灰色區(qū)域沖突中,基于參與國的有限目標和低于戰(zhàn)爭門檻的手段,灰色區(qū)域沖突呈現(xiàn)長期性、低烈度的特征。
第一,灰色區(qū)域沖突是一種“持久戰(zhàn)”。①Michael J.Mazarr,“Mastering the Gray Zone:Understanding a Changing Era of Conflict”,p.107.參與國采用漸進主義的方式,不急于尋求決定性的“勝利”,其競爭結(jié)果就是“持久戰(zhàn)”。不同于傳統(tǒng)的地緣政治競爭,灰色區(qū)域沖突很少產(chǎn)生強烈對抗的戰(zhàn)爭預期。當事國都意識到對手不會在短期內(nèi)取得絕對優(yōu)勢,而自己仍有充足的戰(zhàn)略回旋時間。
第二,灰色區(qū)域沖突的長期性還基于沖突升級的非線性。在灰色區(qū)域互動中,當事國相互不清楚對方的底線。這種不確定性使得各國謹慎地處理沖突,不敢貿(mào)然升級。從和平到戰(zhàn)爭的沖突烈度光不是一個僵化的邏輯,而是一種“智力結(jié)構(gòu)”。②Frank G.Hoffman,“Examining Complex Forms of Conflict-Gray Zone and Hybrid Challenges”,PRIS-M 7,NO.4,p.32.灰色區(qū)域沖突的升級并非持續(xù)性的,參與國可以通過橫向升級的方式將整體的沖突烈度保持在低水平狀態(tài)。
第三,灰色區(qū)域沖突的低烈度還體現(xiàn)在“穩(wěn)定-不穩(wěn)定”的悖論中。③Michael Green,Kathleen Hicks,Zack Cooper,John Schaus,and Jake Douglas,“Countering Coercion in Maritime Asi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ay Zone Deterrence”,pp.28-29.在高級別的國家關(guān)系中呈現(xiàn)一種穩(wěn)定狀態(tài)。各國避免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邏輯是共識,畢竟各國要追求政治目標,而不是進行一場大戰(zhàn)。低層次的沖突在灰色區(qū)域中卻很頻繁。參與國通過低烈度的沖突進行角力,都希望達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灰色區(qū)域困境是指一國對灰色沖突中的弱勢盟友難以提供有效援助的情形?;疑珔^(qū)域困境的對象是沖突當事國的外部盟國?;疑珔^(qū)域困境的根源是灰色區(qū)域沖突長期性、低烈度的特性。長期性、低烈度的特質(zhì)提供了至少兩點啟示。第一,長期性意味著沖突中優(yōu)勢的獲得是逐步累積的;同理,沖突中的不利地位也是逐步惡化形成的,這導致在沖突中逐漸落敗的國家難以迅速扭轉(zhuǎn)不利地位而亟需外部援助。第二,低烈度意味著沖突達不到常規(guī)盟約規(guī)定的“侵略”、“攻擊”或“戰(zhàn)爭”條件。沖突的低烈度直接影響他國介入的合法性,這也是產(chǎn)生灰色區(qū)域困境的關(guān)鍵因素。
對于外部盟國而言,介入他國灰色區(qū)域沖突的途徑有兩種:一是以國際組織的名義介入沖突。例如向聯(lián)合國提出動議成立仲裁或調(diào)查委員會。二是利用與當事國的聯(lián)盟關(guān)系,憑借盟約條款履行同盟的規(guī)定義務(wù)。對于那些對有明顯傾向性的國家而言,由于國際組織決策的復雜性和國際組織越來越強的獨立性,即使大國也越來越難以將自身意志強加到國際組織上。因此,通過聯(lián)盟關(guān)系介入沖突的傳統(tǒng)方法仍然被視為最有效的途徑。然而,灰色區(qū)域沖突長期性、低烈度的特點導致一方面介入的強烈必要;另一方面又因聯(lián)盟條款難以激活而無法采取充分的援助行動。
灰色區(qū)域沖突的長期性塑造了他國介入的必要性。第一,由于灰色區(qū)域沖突中的優(yōu)劣地位是累積而成且很難逆轉(zhuǎn),一旦當事國在沖突中面臨不利形勢,很難依靠自身力量迅速扭轉(zhuǎn)惡化的局勢。隨著弱勢地位的累積,當事國對盟國介入和支援的需要越來越迫切。第二,長時間的持續(xù)沖突為他國介入提供了充足的決策時間。這就避免了盟國可能因反應不及時而不能介入沖突。
灰色區(qū)域沖突的低烈度是阻礙他國介入沖突的關(guān)鍵。一國因低烈度沖突無法達到激活盟約的門檻而難以依據(jù)既定協(xié)議向沖突中的弱勢盟國提供有力援助。無論是進攻性同盟條約還是防御性同盟條約,其激活條件都是“攻擊/被攻擊”、“侵略/被侵略”等大規(guī)模直接沖突行動。灰色區(qū)域沖突的低烈度很難被明確界定為常規(guī)戰(zhàn)爭的攻擊或侵略從而避開了激活盟約所規(guī)定前提的條件。外部盟國無法依據(jù)盟約獲得介入沖突的合法性,也難以向沖突中的盟國提供有力的援助。
因此,一國的灰色區(qū)域困境就體現(xiàn)為盡管存在強烈的向沖突中弱勢盟國提供援助的必要性,但因盟約難以被激活而無法直接接入沖突、向盟友提供有效支援。灰色區(qū)域沖突本身成為分析一國履行盟約行動的起點,其長期性、低烈度的特點導致灰色區(qū)域困境。
對于美國的戰(zhàn)略界來說,灰色區(qū)域沖突之所以“有趣”,是因為它們發(fā)生于北約第5條和聯(lián)合國安理會決議要求的門檻之下。①Antulio J.Echevarria II,Operating in the Gray Zone:An Alternative Paradigm for U.S.Military Strategy,(United States Army War College Press),2016,p.12.《聯(lián)合國憲章》第七章規(guī)定了安全理事會安全理事會有權(quán)力斷定“和平之威脅、和平之破壞或侵略是否存在”,并制定應對辦法。美國在當代面臨的灰色區(qū)域困境因盟友在灰色區(qū)域沖突中經(jīng)常性敗北而更加凸顯。2014年俄羅斯歸并克里米亞、中國在南海持續(xù)增加的維權(quán)行動被美國戰(zhàn)略界視為最大的灰色區(qū)域挑戰(zhàn)。本節(jié)以美國在介入中菲黃巖島對峙和中日釣魚島沖突中的行動為例,分析灰色區(qū)域沖突長期性、低烈度的特點如何導致美國的行動困境。
2012年中菲黃巖島對峙盡管氣氛十分緊張,但仍符合灰色區(qū)域沖突長期性、低烈度的特點。美國在對菲律賓的援助上舉棋不定,有限的支持無法扭轉(zhuǎn)菲律賓滑向失敗。
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中菲在黃巖島海域的摩擦至今仍未停止。1997年,中菲在黃巖島海域發(fā)生第一次對峙事件。該事件以中國主動撤離、菲方獲得黃巖島實際控制權(quán)告終。此后,菲律賓不斷騷擾、扣押在黃巖島海域捕魚的中國漁民。1998年,51名中國漁民被菲律賓逮捕并關(guān)押到菲律賓本土長達6個月時間。1999年,中國漁船瓊03091號在黃巖島遭到菲律賓海軍的追擊并且被撞沉。2000年,菲律賓海軍在黃巖島海域使用機槍射殺1名中國漁船上的船長。2012年,中菲在黃巖島海域產(chǎn)生爭端以來最嚴重的對峙事件。從2012年4月到11月,兩國對峙長達8個月。此后,中國實際控制黃巖島。菲律賓試圖登島和騷擾中國海監(jiān)和漁船的行動仍未止息。菲律賓還試圖將黃巖島爭端國際化,向國際海洋法院申訴,炮制了所謂“南海仲裁案”。后者在沒有中國出席的情況下做出了不利于中國的判決。
菲律賓新總統(tǒng)杜特爾特上臺后,采取積極的對華政策。中國也作出熱烈回應,兩國在爭議地區(qū)的緊張局勢最終得以緩和。然而,菲律賓并不甘心在爭議地區(qū)就此止步,菲律賓大力加強了軍隊的現(xiàn)代化,其國防預算在過去幾年中有所增加。2014年美菲簽署《增強防衛(wèi)合作協(xié)議》(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EDCA),增加了美軍在菲律賓的軍事存在。①Rappler,DOCUMENT:Enhanced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https://www.rappler.com/nation/56718-document-enhanced-defense-cooperation-agreement.訪問時間:2020年1月4日。菲律賓政府宣布計劃從2018年開始在五年的軍事升級項目上投入約17億美元。②Frontera News,“Duterte Breaks Records with$6.6 Billion Military Budget,Plans to Outspend Most European Countries”,https://frontera.net/news/global-macro/duterte-breaks-records-with-6-6-billion-military-budget-plans-to-outspend-most-european-countries/.訪問時間:2019年7月25日。因此,兩國在黃巖島的發(fā)生低烈度沖突的事實將長期存在。
在長期的爭端中,就實際控制權(quán)而言,中國由喪失控制逐步重新獲得控制權(quán)和主動地位。菲律賓則由盛轉(zhuǎn)衰,在黃巖島爭端中越來越處于不利地位,在2012年對峙中喪失了實際控制權(quán)。①Malaya Business Insight,Chinese‘occupation’of Bajo de Masinloc could reduce PH territorial waters by 38 percent,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0124100510/http://www.malaya.com.ph/index.php/news/nation/22202-chinese-occupation-of-bajo-de-masinloc-could-reduce-ph-territorial-waters-by-38-percent。訪問時間:2020年1月4日。
中菲雙方艦船從2012年4月開始在黃巖島海域?qū)χ?。在對峙過程中,雙方都以避免直接大規(guī)模沖突為底線,采取低于引發(fā)對方軍事反應的手段,在危機升級過程中,也傾向于采用較少引發(fā)軍事反應的橫向升級方式,雙方在對峙過程中有意克制自身行為,使得對峙全程處于低烈度沖突的狀態(tài)。
1.在對峙過程中,中菲雙方都以避免大規(guī)模直接沖突為目標底線,刻意避免危機過度升級。在對峙升級期間,中國多次重申將致力于通過外交協(xié)商解決爭端,還單方面宣布包括黃巖島海域的大部分南海地區(qū)進入休漁期,多次主動撤回在黃巖島地區(qū)的漁船。菲律賓總統(tǒng)阿基諾三世公開向媒體表示相信中國在目前情況下不會對菲律賓采取軍事行動,因為使用軍事力量“不會讓任何一方受益”。他還聲稱菲律賓在黃巖島的行動目的是讓緊張局勢“降級”,下令菲律賓軍方“不要讓這個問題升級”。②《菲律賓總統(tǒng)稱相信中國不會對菲動武》,鳳凰網(wǎng),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nanhai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4/29/14238989_0.shtml.訪問時間:2019年8月3日。即使有美菲“肩并肩”年度例行聯(lián)合軍演(4月16-27日)撐腰,阿基諾三世仍謹言:“菲律賓不會因為黃巖島爭議而和中國貿(mào)然開戰(zhàn),吵吵總比打打好”。在菲律賓軍界和政界右翼勢力主張使用軍事力量的壓力下,阿基諾三世仍堅持“最大程度的忍耐”。此外,兩國還利用天氣惡化撤離部分船只以降低沖突烈度。③《菲方:中國承諾將撤出黃巖島瀉湖內(nèi)船只》,鳳凰網(wǎng),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nanhai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6/17/15354522_0.shtml.訪問時間:2019年7月25日。
2.在對峙過程中,中菲雙方都采取了低于引發(fā)對方戰(zhàn)爭反應的手段。除了對峙導火索是由菲方軍艦騷擾扣押中國漁船之外,雙方在對峙期間從未投入軍用艦船,而是以海警船、漁政船、搜救船、警用飛機、考古船、民用漁船為主。雙方對危機升級的控制表現(xiàn)得非常謹慎。在實施縱向升級的行動中,雙方相繼增派船只表現(xiàn)為“增加兩艘、撤回一艘”。相比菲律賓,中國對升級危機更為謹慎。菲律賓采用了更多橫向升級的手段。
菲律賓進行的橫向升級手段約有三種:將爭端國際化、縱容民眾抗議和非對稱經(jīng)濟制裁。5月24日,菲方宣稱“邀請”中國到國際海洋法法庭打官司,試圖將爭端國際化。中方則認為黃巖島不存在提交國際仲裁的問題。27日,菲方宣稱將暫停與中國進行外交對話,表示將“強制”中國接受國際仲裁的途徑解決爭端。但第二天,這一說法又被菲方否認。①《菲律賓稱將中止與中國就黃巖島問題展開外交對話》,環(huán)球網(wǎng),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2-04/2672947.html?agt=741;《菲律賓外交部否認暫停就黃巖島與中方對話》,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2-04/2674248.html?agt=15422.訪問時間:2019年7月25日。菲律賓還將“南中國?!闭礁麨椤拔鞣坡少e?!保ā拔鞣坡少e海”包括呂宋海、中業(yè)島所在的自由群島周邊水域及黃巖島海域);將黃巖島稱為‘帕納塔格礁’(Panatag Shoal)”,同時把新測繪和出版的地圖交給聯(lián)合國。②《菲律賓命名所謂“西菲律賓?!辈⑴谥菩碌貓D》,中國新聞網(wǎng),http://www.cnr.cn/gundong/201209/t20120913_510899000.shtml.訪問時間:2019年7月25日。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通知中國仲裁意向并向中國發(fā)出訴求陳述。中國隨即退回菲律賓的通知。③Rothwell,Donald R.“The Arbitration betwee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Philippines Over the Dispute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U College of Law Research Paper.2015,pp.14-4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根據(jù)《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提交排除性聲明》,https://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tytj_674911/tyfg_674913/t270754.shtml.訪問時間:2019年7月25日。2014年12月7日,中國發(fā)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guān)于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quán)問題的立場文件》,聲明中國方面不接受菲律賓及仲裁庭提出的仲裁。④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guān)于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quán)問題的立場文件》,https://www.mfa.gov.cn/nanhai/chn/snhwtlcwj/t1368888.htm.訪問時間:2019年7月25日。菲方堅持將黃巖島問題提交國際海洋法院,直到2016年7月12日,在中國缺席的情況下,仲裁庭作出有利于菲律賓的決議。⑤“Tribunal Rejects Beijing's Claims in South China Sea”,New York Times,https://www.nytimes.com/2016/07/13/world/asia/south-china-sea-hague-ruling-philippines.html.2018.07.30.菲律賓還試圖將黃巖島事件擴大到整個南海,菲律賓外交部長羅薩里奧說:“中國對整個南海擁有主權(quán)的企圖明顯毫無根據(jù)”,隨后號召東盟一起反對中國:“如果我們不表明立場,不只是菲律賓,所有國都會受到消極影響?!雹佟斗坡少e外長:所有國家都應考慮中國在黃巖島的行為》,鳳凰網(wǎng),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nanhai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4/22/14068893_0.shtml.訪問時間:2020年1月4日。
除了將沖突國際化,菲律賓政府縱容民眾的游行活動。2014年5月8日,菲律賓民族主義分子在中國駐馬尼拉大使館門前焚燒五星紅旗。與菲律賓總統(tǒng)阿基諾三世有關(guān)聯(lián)的民間社會和團體計劃于5月11日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和其他亞洲國家的首都的中國大使館和領(lǐng)事館舉行類似的示威活動。②《菲律賓周五將舉行反華示威中國使館提醒華人注意安全》,國際財經(jīng)日報網(wǎng),http://cn.ibtimes.com/articles/10751/20120509/china-warns-citizens-ahead-of-manila-protest-on-friday.htm.訪問時間:2019年7月25日。一系列的排華活動促使中國發(fā)布赴菲旅行警告,5月9日,上海各地旅行社全面中止赴菲律賓旅游。其他各地旅行社也陸續(xù)中止赴菲律賓旅游,已經(jīng)報名的全部退款,緣由是存在“安全風險”。③《上海旅行社全面暫停赴菲律賓旅游》,鳳凰網(wǎng),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nanhai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5/09/14420812_0.shtml;《中國內(nèi)地多數(shù)旅行社暫停赴菲旅游稱存在安全風險》,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nanhai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5/09/14421415_0.shtml.訪問時間:2019年7月25日。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菲律賓的總體經(jīng)濟實力遠不如中國,但仍利用非對稱優(yōu)勢在經(jīng)濟領(lǐng)域制裁中國。2014年10月2日,菲律賓交通部長約瑟夫·阿巴亞稱其鐵路招標過程存在問題,要求對項目進行重新評估,表示不打算償還由中國提供的5億美元的貸款。④《菲欲將北方鐵路案提交國際法庭稱不會償還貸款》,人民網(wǎng),http://finance.people.com.cn/n/2012/1004/c1004-19171129.html.訪問時間:2019年7月25日。
隨著菲律賓在黃巖島對峙中一步步落入下風,菲律賓政府和美國國內(nèi)部分人士呼吁采取行動援助菲律賓。黃巖島對峙盡管是中菲之間最接近爆發(fā)戰(zhàn)爭的一次沖突,但仍具有長期性和低烈度的特點?!睹婪乒餐烙鶙l約》中的相關(guān)條款無法被激活,美國最終也沒有在對峙中實施能有效援助菲律賓的行動。
1.美國支持菲律賓的必要性
最積極要求美國提供援助的自然是當事國菲律賓。菲律賓極力尋求美國“最大程度的介入”,①Jake Douglas,“Countering Coercion in Maritime Asi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ay Zone Deterrenc-e,”p.108;Andreo Calonzo,“PHL Officials to Discuss Panatag Shoal Issue with U.S.Counterparts,”GM-A News,April?23,2012,https://www.gmanetwork.com/news/news/nation/255926/phl-officials-to-discuss-panatag-shoal-issue-with-us-counterparts/story/。訪問時間:2019年9月25日。4月30日,菲律賓外長羅薩里奧(Albert del Rosario)和國防部長加茲敏(Voltaire Gazmin)飛赴美國與美國國務(wù)卿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和美國國防部長萊昂·帕內(nèi)塔(Leon Panetta)舉行“2+2會晤”。羅薩里奧宣稱菲律賓希望在美菲“2+2會晤”中“最大限度地從共同防御條約中獲得利益”。6月6-8日,阿基諾三世親自訪問美國。在與奧巴馬的會晤中,阿基諾三世向奧巴馬介紹了南海局勢,要求增加軍事裝備援助,以建立羅薩里奧所說的“最低可信度的防御力量”。②“Philippines to seek US help,”Philstar,April 27,2012,https://www.philstar.com/headlines/2012/04/27/800757/philippines-seek-us-help.訪問時間:2019年9月25日。The White House,Statement on the President’-s Meeting with President Aquino of the Philippines,https://obamawhitehouse.archives.gov/the-press-office/2012/06/08/statement-president-s-meeting-president-aquino-philippines。訪問時間:2020年1月10日。
美國軍方傾向于啟動《美菲共同防御條約》。4月22日,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太平洋司令杜安·蒂森(Duane D.Thiessen)在新聞發(fā)布會上被菲律賓記者問及《美菲共同防御條約》是否適用于當前的危機時宣稱:“美國與菲律賓簽署了共同防御條約,依據(jù)該協(xié)議,任何一方若有需要,另一方將會提供國防援助”,“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我們(美國)不采取立場,所有人,不僅是菲律賓,最終將受到負面影響”。7月16日,美國新任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塞繆爾·洛克利爾上將到訪菲律賓,重申在菲律賓的主權(quán)和領(lǐng)土等方面支持建立“最低可信度的防御力量”。③“US commander reaffirms Philippines defense treaty,”Puerto Princesa,April 22 2012,https://www.rappler.com/nation/4205-us-commander-reaffirms-philippines-defense-treaty.訪問時間:2019年7月25日。
2.美國的有限行動
盡管與菲律賓訂有正式的同盟協(xié)議,美國政府仍然宣稱對黃巖島爭端“不持立場”。美國對菲律賓在對峙中的實際援助也十分有限。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亞太的其他盟友向菲律賓提供了不少援助。
美國政府在黃巖島對峙中不持立場。在黃巖島對峙開始不久,美國并沒有明確表態(tài)其立場,僅僅呼吁中菲雙方保持克制,避免動用武力。為了避免引起中國的軍事反應,美國還特意澄清美菲“肩并肩2012”聯(lián)合軍演并不針對中國、與領(lǐng)土爭端“沒有關(guān)系”。①《美國首次就黃巖島對峙表態(tài)呼吁外交對話解決》,鳳凰網(wǎng),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nanhai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4/24/14106411_0.shtml.訪問時間:2020年1月4日;“US commander reaffirms Philippines defense treaty,”Puerto Princesa,April 22 2012,https://www.rappler.com/nation/4205-us-commander-reaffirms-philippines-defense-treaty.訪問時間:2019年7月25日。盡管清楚地看到菲律賓在對峙中不斷落于下風,面對菲律賓的極力呼吁,黃巖島對峙事件的低烈度最終促使美國至少口頭上保持了中立。5月14日,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首席共和黨成員麥凱恩(Senator John McCain)在華盛頓智庫“戰(zhàn)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一場會議中指出,有關(guān)南中國海的主權(quán)爭議不是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問題,而是中國與鄰國的關(guān)系。美國不應就南中國海主權(quán)爭議采取立場。②John McCain,Defining American Interests in Asia,https://www.csis.org/events/senator-johnmccain-r-az-defining-american-interests-asia.訪問時間:2020年1月7日。美國國務(wù)卿希拉里在與羅薩里奧的會談中表示《美菲共同防御條約》不適用于當前的黃巖島事件。③“Joker says Mutual Defense Treaty useless”,ABS-CBN News,https://news.abs-cbn.com/nation/05/03/12/joker-says-mutual-defense-treaty-useless.訪問時間:2020年1月4日。對于美國而言,航行自由比支持盟友獲得領(lǐng)土更重要。白宮發(fā)布的美菲總統(tǒng)會晤聲明指出,美國強調(diào)了確保航行自由,尊重國際法和暢通無阻的合法貿(mào)易的原則的重要性。美國主張各國遵守合作性外交程序,以符合國際法的方式解決中菲黃巖島爭端。④The White House,Statement on the President’s Meeting with President Aquino of the Philippines.
盡管美國表面不持立場,實際上仍然對菲律賓提供了盟約規(guī)定之外的援助。美國承諾幫助菲律賓增強海上防衛(wèi)能力、建立最低可信度的防御力量、年內(nèi)向菲律賓提供第二艘“漢密爾頓”級巡邏艦、將使用美國的情報設(shè)施向菲律賓提供“實時信息”以及對菲援助翻番,達到3000萬美元。⑤Hillary Clinton et al.,“Remarks with Secretary of Defense Leon Panetta,Philippines Foreign Secretary Albert del Rosario,and Philippines Defense Secretary Voltaire Gazmin after Their Meeting,”remarks,U.S.Department of State,Washington,DC,April 30,2012,https://2009-2017.state.gov/secretary/20092013clinton/rm/2012/04/188982.htm;U.S.Department of State,“Joint State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Philippines Min-isterial Dialogue,”press release,April 30,2012,https://2009-2017.state.gov/r/pa/prs/ps/2012/04/188977.htm.訪問時間:2019年9月 25日。Jake Douglas,“Countering Coercion in Maritime Asi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ay Zone Deterrence,”p.110.美國還尋求在菲律賓開發(fā)一種與澳大利亞類似的方法,美國已被授權(quán)每年通過達爾文附近的基地輪換2500名海軍陸戰(zhàn)隊士兵。①Ernest Z.Bower,President Aquino’s U.S.Visit Will Cap Revitalization of Alliance,https://www.csis.org/analysis/president-aquino%E2%80%99s-us-visit-will-cap-revitalization-alliance.訪問時間:2020年1月6日。
美國無法在黃巖島對峙中做得更多,也很清楚其對菲支持力度不足,因而積極支持菲律賓向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求取援助。2014年6月9日,韓國計劃年底退役一艘“浦項”級護衛(wèi)艦,并將其贈送給菲律賓以“緩解壓力”。此前,菲律賓還獲得了韓國的一艘登陸艇和16艘橡皮艇并花費4.2億美元訂購了12架韓國FA-50戰(zhàn)斗機。②“South Korea to retire patrol ship by yearend for donation to PHL”,GMA News,June 5,2014,https://www.gmanetwork.com/news/news/nation/364346/south-korea-to-retire-patrol-ship-by-yearend-fordonation-to-phl/story/;“PhilippineNavytogetship,boatsfromSouthKorea,”ABS-CBNNews,Jun032014,https://news.abs-cbn.com/nation/06/03/14/philippine-navy-get-ship-boats-south-korea;“FACT CHECK:FA-50scriticizedbyDutertearefromS.Korea,notUS,”FightGlobal,March28,2014,https://www.flightglobal.com/news/articles/fa-50-buy-puts-manila-back-in-the-jet-business-397548/,訪問時間:2019年9月30日。2015年1月,澳大利亞國防部長凱文·安德魯斯(Kevin Andrews)宣布澳大利亞政府將向菲律賓政府贈送兩艘最近退役的“巴厘巴板”級重型登陸艇(Balikpapan class LCH(Landing Craft Heavy) vessels),這兩艘船目前改裝好并被菲律賓部署于緊靠仁愛礁的巴拉望海域。③“Two Former RAN Balikpapan Class Landing Craft Gifted by Australia to the Philippine Navy,”Naval Forces News,January 29,2015,https://www.navyrecognition.com/index.php/news/defence-news/year-2015-news/january-2015-navy-naval-forces-defense-industry-technology-maritime-security-global-news/2373-two-former-ran-balikpapan-class-landing-craft-gifted-by-australia-to-the-philippine-navy.html,訪問時間:2019年9月30日。日本對菲援助最為積極,一方面日本國內(nèi)早有尋求突破武器出口限制的動力,另一方面,日本與菲律賓在與中國海洋爭端上有共同立場。日本自2011年12月放寬“武器出口三原則”后,安倍政府又于2014年4月通過了“防衛(wèi)裝備轉(zhuǎn)移三原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3年訪菲期間就向阿基諾三世承諾為菲律賓提供10艘多用途快速反應艇。此后,日本政府陸續(xù)向菲律賓提供軍事援助,包括贈送巡邏船和偵察機、出租TC-90訓練機,等等。2018年,日本計劃向馬尼拉提供FPS-3防空雷達系統(tǒng),這是日本自2014年取消50年禁令以來首次出口軍事裝備。④“Japan provides ships for Philippines to help counter China at sea,”Financial Times,September 6,2016,https://www.ft.com/content/6bdb1cdc-7422-11e6-b60a-de4532d5ea35;“Japan:The World's Next Big Arms Dealer?”National Interest,F(xiàn)ebruary 17,2017,https://nationalinterest.org/blog/the-buzz/japan-the-worlds-next-big-arms-dealer-19477;“Why Japan's New Military Aircraft Gift to the Philippines Matters,”The Diplom-at,October 31,2017,https://thediplomat.com/2017/10/why-japans-newmilitary-aircraft-gift-to-the-philippines-matters/,訪問時間:2019年10月6日。
在黃巖島事件中,中菲均采用低于戰(zhàn)爭門檻的行動,即使沖突升級,也多傾向于漸進的和橫向的升級行動,使得沖突始終保持在低烈度。因此,盡管菲律賓在同中國的對峙中步步失利,美國介入沖突的必要性程度已經(jīng)很高,由于美菲盟約無法被激活,美國無法向?qū)χ胖兄鸩铰鋽〉姆坡少e提供有效援助,只能坐視盟友一步步喪失對黃巖島的控制權(quán)。
中日釣魚島沖突由日本2012年的“購島”鬧劇引發(fā)。盡管美日間存在緊密的聯(lián)盟關(guān)系,由于該沖突長期性和低烈度的特點,美國面對日本逐漸喪失釣魚島實際控制的現(xiàn)實仍難以向日本提供能夠奪回優(yōu)勢的有效援助。
中日關(guān)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以下統(tǒng)稱釣魚島)的爭端從20世紀70年代起至今已有近半個世紀之久。如果從甲午海戰(zhàn)后日本竊取釣魚島開始計算,時間將增加一倍。盡管1971年美國私相授受釣魚島給日本導致了中日之間的緊張關(guān)系,但隨著中日邦交正?;瑑蓢鴮︶烎~島實際上達成了擱置爭議的共識。①《前駐日大使徐敦信:日本在釣魚島問題上歪曲歷史》,中國政府網(wǎng),http://www.gov.cn/jrzg/2012-09/28/content_2234867.htm,訪問時間:2020年2月2日。21世紀前20年間,中日釣魚島沖突呈現(xiàn)三個階段:從世紀初到2012年,日本逐漸破壞擱置爭議的共識,主動挑起一系列沖突;2012-2014年,由日本“購島”鬧劇引發(fā)中日在釣魚島海域嚴重的對峙事件,灰色區(qū)域沖突達到高峰;2014年至今,中日雙方在釣魚島附近形成常態(tài)化的低烈度沖突。
日本從21世紀初開始采取一系列非軍事行動增強對釣魚島實際控制。2002年,小泉純一郎內(nèi)閣宣稱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從“私人”手中租借釣魚島,炮制所謂的“政府管理”。但為了避免引起中國的軍事反應,小泉內(nèi)閣宣稱日本非公務(wù)人員禁止登島。2004年,日本交通相石原伸晃宣布將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設(shè)立的燈塔收歸“國有”。2008年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船撞翻了一艘臺灣漁船。2010年,日本政府和國內(nèi)右翼勢力采取了更為大膽的行動。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船撞擊一艘中國漁船,并將中國船長逮捕扣押,即“撞船事件”。不久,日本國內(nèi)右翼勢力成立“加油日本全國行動委員會”,組織反華游行,向主張對華友好的菅直人內(nèi)閣施壓。在此期間,盡管日本在釣魚島地區(qū)采取了一系列小動作,中國政府并沒有采取軍事回擊,也沒有進行針鋒相對的報復,這使得兩國避免了在釣魚島問題上爆發(fā)實質(zhì)的沖突。
2012年,日本野田內(nèi)閣宣布“購島”,掀起了釣魚島沖突的序幕?!百弽u”鬧劇引起的沖突持續(xù)了兩年多,是兩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沖突高潮。最終日本逐漸喪失了對釣魚島的獨占地位。釣魚島地區(qū)由日本實際控制逐漸轉(zhuǎn)變?yōu)橹腥铡肮补堋?。釣魚島沖突之后,中日兩國繼續(xù)在釣魚島地區(qū)角力。兩國至今都開展了常態(tài)化巡航、宣示主權(quán)和監(jiān)控、警告、驅(qū)離對方的活動。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正式?jīng)Q定將釣魚島國有化。次日,日本政府與“島主”簽署購島協(xié)議。中日兩國隨即在釣魚島海域各自展開維權(quán)行動并開始對峙。雖然中國臺灣當局也有參與,中國大陸和日本始終是主要的沖突參與方。由“購島鬧劇”引發(fā)的中日釣魚島沖突盡管是冷戰(zhàn)后中日在釣魚島沖突的高峰,但該沖突始終處于低烈度的狀態(tài)。在沖突過程中,中日雙方都采取了低于引發(fā)對方軍事反應的手段,有意克制沖突的升級。1.獲取對釣魚島的控制權(quán)同時避免大規(guī)模直接沖突是兩國的潛在共識。兩國盡管在各種場合多次聲稱對釣魚島擁有合法權(quán)利,但雙方的國家目標的沖突并非屬于結(jié)構(gòu)性層面。雙方意在爭奪釣魚島實際控制權(quán)而非在整體上擊敗對手。這種共同意圖使得兩國都盡力避免大規(guī)模直接沖突。在日本宣布購島之后,中國不但沒有借機開戰(zhàn),反而對日本破壞中日發(fā)展大局、制造地區(qū)緊張局勢表達了強烈擔憂。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也在東京記者會上主張“以冷靜、恰當?shù)姆绞綄Υ耸?。不能讓事態(tài)進一步激化”。①《胡錦濤就釣魚島問題向野田表明立場:不要做錯誤決定》,鳳凰網(wǎng),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iaoyudao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9/09/17467621_0.shtml;《日本要求中方確保在華日本人安全冷靜應對反日游行》,鳳凰網(wǎng),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iaoyudao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9/12/17561723_0.shtml.訪問時間:2020年2月5日。為了避免引發(fā)直接沖突,兩國還有意克制本國的極端民族主義行為。2012年9月18日,日本沖繩縣警方檢查了從沖繩縣石垣島出港的“第八道竹丸”號漁船,并讓船上的3名日本男子保證不登島。次日,日本警方對右翼勢力毀壞多家在日中國企業(yè)和餐館的事件進行立案調(diào)查。①盡管其中兩人仍然擅自跳船游泳登上了釣魚島。參閱《日媒:登島兩人謊稱“只為捕魚,不會登島”》,人民網(wǎng)日本頻道,http://japan.people.com.cn/35469/7952205.html;《日媒稱在日多家中國餐館及企業(yè)接連遭襲》,環(huán)球網(wǎng),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x8hZ.訪問時間:2020年2月7日。中國政府對極端民族主義行為的控制力度更大。2012年8月27日,北京警方迅速破獲日本駐華大使的車駕遇襲案,逮捕了攔截騷日本公務(wù)車輛、拔走日本國旗的兩名中國男子。同時,中國政府承諾嚴懲類似事件。②《中方拘留“拔旗”男子日稱中國承諾嚴懲此類事件》,環(huán)球網(wǎng),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wZTo;《唐家璇談日本駐華大使車輛拔旗事件:不是理性愛國行為》,人民網(wǎng),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0829/c1002-18864911.html.訪問時間:2020年2月7日。
2.兩國均采取了低于引發(fā)對方軍事反應的手段。在沖突中,中日雙方主要使用海事部門警用船只和飛機。即使一方動用了軍用裝備,其目的也只是攔截和驅(qū)離對方。日本宣布購島之后,日本右翼勢力開始頻頻登島宣示主權(quán),中國則陸續(xù)派遣海監(jiān)船在釣魚島海域開展維權(quán)巡航執(zhí)法行動,臺灣當局也派遣了兩艘巡邏船。面對中國海監(jiān)飛機的巡邏,日本出動戰(zhàn)機的目的是攔截和驅(qū)離,并未采取進一步引發(fā)中國軍事反應的行動。中國則采取常規(guī)外交手段進行抗議,也沒有采取軍事行動。在中國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qū)之后,兩國??哲姸歼M行宣示性航行和飛行、對彼此實施相應的攔截和驅(qū)離行動。??罩械妮^量始終保持在引發(fā)戰(zhàn)爭的門檻之下。即使兩國艦船或飛機距離非常近,也沒有發(fā)生“擦槍走火”事件。兩國盡管在釣魚島地區(qū)舉行多次指向性明顯的“奪島”演習,但為了避免引起對方的戰(zhàn)爭反應都明確表示不針對特定國家。兩國刻意采取低于引發(fā)對方軍事反應的手段使得釣魚島沖突始終保持在低烈度狀態(tài)。
3.沖突升級的非線性。相對于縱向升級,日本更多地使用橫向升級。中國則很少主動升級沖突,也很少以更強硬的手段應對日本升級沖突的行動。日本最典型的縱向升級行動是兩次出動軍用戰(zhàn)斗機攔截中國的海監(jiān)飛機。2012年12月13日,中國海監(jiān)B-3837飛機在釣魚島上空巡邏飛行,日本出動8架F-15戰(zhàn)機和1架“E2C”預警機進行攔截。③《日媒稱日本共出動9架戰(zhàn)機應對中國飛機》,人民網(wǎng)日本頻道,http://japan.people.com.cn/35469/8057971.html.訪問時間:2020年2月10日。此后不久,中國國家海洋局調(diào)查飛機Y12巡邏機在距離釣魚島120公里外的地方被日本海軍F-15戰(zhàn)斗機攔截。①《中國海監(jiān)開展釣魚島??樟Ⅲw巡航》,中國政府網(wǎng),http://www.gov.cn/jrzg/2012-12/14/content_2290140.htm.訪問時間:2020年2月10日。盡管日本動用了軍用飛機,但兩國飛機在空中的對峙并沒有持續(xù)升級。雙方對彼此僅僅進行驅(qū)逐、攔截、警告喊話等低于引發(fā)戰(zhàn)爭反應的活動。
日本采取橫向升級的行動相對較多。日本宣布對釣魚島國有化不到一周就開始將沖突國際化的行動。2012年9月16日,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將釣魚島問題提交給聯(lián)合國。中國也以同樣的方式回應日本的行動。在同一天,中國也決定向《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設(shè)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二百海里以外大陸架劃界案。十天后,野田佳彥趁參加聯(lián)合國大會之機頻繁會見印度尼西亞總統(tǒng)蘇西洛·尤多約諾、哥倫比亞總統(tǒng)胡安·桑托斯以及蒙古總統(tǒng)查希亞、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等各國政要,猛烈抨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日抗議舉動,并且尋求各國支持。②《日本將釣魚島爭端提交聯(lián)合國爭取美越菲支持》,環(huán)球網(wǎng),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x5Zh;《野田向多國首腦介紹釣魚島問題批評中國反日示威》,鳳凰網(wǎng),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iaoyudao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9/26/17910875_0.shtml.訪問時間:2020年2月13日。10月19日,日本叫停了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十年的兩國“校官級交流”項目。③《日本宣布廢除中日“校官級交流”項目》,環(huán)球網(wǎng),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xqZA.訪問時間:2020年2月15日。日本右翼勢力則不斷組織游行示威活動并多次登上釣魚島。
隨著日本在釣魚島地區(qū)既有影響力的逐步縮減,基于聯(lián)盟關(guān)系,美國面臨越來越大的介入沖突的必要性。美國盡管不斷重申對日本的安全承諾,但由于釣魚島沖突的低烈度導致盟約難以被激活,美國無法依據(jù)既定協(xié)議向日本提供有效援助。
1.美國介入沖突的必要性
在長時間的沖突中,日本逐漸喪失對釣魚島獨占地位的現(xiàn)實促成了美國介入的動力。2012年之前,盡管日本沒有對釣魚島地區(qū)進行合法化的控制,但釣魚島事實上處于日本的管理之下。兩國擱置爭議的共識實際上是中國為了兩國關(guān)系大局而對日本做出的妥協(xié)和讓步。日本的購島行動打破了這種共識,繼而引發(fā)了兩國爭奪釣魚島控制權(quán)的沖突。然而,日本政府沒有想到的是,日本在這場沖突中非但不能鞏固既有優(yōu)勢地位,更逐漸喪失了對釣魚島的獨占。隨著兩國都將巡航釣魚島的行動常態(tài)化,釣魚島實際上形成了兩國共管的局面。顯然,單靠日本自身的力量已經(jīng)難以在短期內(nèi)重新獲得優(yōu)勢,長此以往甚至有可能陷入更不利的境地。
日本在沖突中不利地位的長期積累促生了美國介入沖突、援助日本的強大必要性?;诩扔械莫氄嫉匚唬毡驹跊_突爆發(fā)之初占有明顯優(yōu)勢,對美國援助的需求并不高,只是將美國的安全承諾作為最后的保障。2012年9月17日,日本外相玄葉光一郎、防衛(wèi)大臣森本敏與美國國防部長帕內(nèi)塔舉行會談,獲得了美國“《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于釣魚島”的承諾。①《美國防長與日方就日美安保條約適用釣魚島達成共識》,鳳凰網(wǎng),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diaoyudaozhengduan/content-3/detail_2012_09/17/17673794_0.shtml.訪問時間:2020年2月15日。隨著在沖突中遭遇挫折,日本開始呼吁盟友美國的支持。2012年10月14日,日本聯(lián)合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在橫須賀軍港舉行閱兵式。次日,玄葉光一郎與美國常務(wù)助理國務(wù)卿伯恩斯會談,玄葉光一郎將朝鮮問題與釣魚島沖突相捆綁,試圖拉攏美國以“聯(lián)手對付中朝”。同一天,在野的安倍晉三著力以同盟關(guān)系為支點向美國求援,他向伯恩斯呼吁“日美是同盟國,希望美國能夠傾向于日本,這是我們?nèi)毡镜南敕ā!雹凇兑疤锍鱿兆孕l(wèi)隊閱艦式訓話使用二戰(zhàn)日軍言辭》,中國新聞網(wǎng),http://www.chinanews.com/gj/2012/10-15/4246332.shtml;《日媒:日美就共同應對中國達成一致》,央視網(wǎng),http://news.cntv.cn/world/20121015/105599.shtml;《安倍稱絕不向中國讓1厘米土地吁美國傾向日本》,鳳凰網(wǎng),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2_10/16/18285714_0.shtml?_from_ralated.訪問時間:2020年2月18日。
2.美國難以提供有效援助
冷戰(zhàn)結(jié)束后,美國對釣魚島問題的立場經(jīng)歷了由中立到偏袒日本的變化。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在任期間,通過1996年《美日安全保障聯(lián)合宣言》和1997年《新美日防衛(wèi)合作指針》擴大了對日本的安全承諾,在釣魚島問題上逐漸改變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美國所保持的“中立”姿態(tài)。美國盡管明確表示對釣魚島的主權(quán)問題不持立場,但在行政管轄權(quán)問題上宣稱《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適用于釣魚島。2001年12月12日美國助理國務(wù)卿福特表示:“釣魚島一旦受到攻擊,美國有可能對日本提供支持”。2004年2月2日,美國副國務(wù)卿阿米蒂奇在訪問日本時表示:“行政管轄權(quán)所涉及的范圍都適用于安保條約。日本施政下的領(lǐng)域一旦受到攻擊,那將被視為對美國的攻擊”。①郭永虎:《關(guān)于中日釣魚島爭端中“美國因素”的歷史考察》,載《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4期,第116頁。因此,如果確認日本在釣魚島地區(qū)受到了“攻擊”,美國將有義務(wù)也有意愿履行盟約。
然而,低烈度的沖突達不到激活盟約的條件從而限制了美國履行盟約義務(wù)的行動。美國如果最初的中立是因為日本擁有釣魚島的控制權(quán)所以不存在介入和援助的必要,那么隨著日本在沖突中逐漸失利,美國為什么仍然未能依據(jù)盟約向日本提供有力援助?根據(jù)《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的規(guī)定,“如果任何一方受到武力攻擊”,兩國將“依照本國憲法的規(guī)定和手續(xù),采取行動對付共同的危險”。②趙景芳:《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策略及中國的應對》,載《戰(zhàn)略決策研究》,2013年第3期,第5-6頁。然而,釣魚島沖突的低烈度達不到激活《美日安保條約》的門檻,這導致美國無法向日本提供有效援助。
美國不能坐視日本滑向失敗,但有限的援助力有不逮。首先,美國不斷重申對日本的安全承諾,做日本堅實的后盾。美國的承諾是可靠的。在沖突期間,美國官方14次提到《美日安保條約》,多次申明日本擁有對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quán),宣稱釣魚島適用于《美日安保條約》。③婁亞萍,庾潤清:《美國在南海和釣魚島爭端中的危機管理模式比較分析——以黃巖島事件和日本“購島”事件為例》,載《南洋問題研究》,2017年第3期,第14頁;The U.S.State Government,Daily Press Briefing,July 11,2012,http://www.state.gov/r/pa/prs/dpb/2012/07/194883.htm#JAPAN.訪問時間:2020年2月20日。其次,美國表面試圖做沖突的“調(diào)停者”,實際上偏袒日本。盡管美國從始至終都在呼吁中日保持克制、和平解決爭端,但對于中日雙方來說這種表面中立的姿態(tài)有不同的意義。對于日本來說,購島行為盡管難以算是一種克制,至少也不是攻擊性或戰(zhàn)爭行動。對于中國而言,如果對日本的購島行動保持“克制”,那將徹底失去釣魚島。因此,所謂“克制”、“和平”等詞匯看似客觀中立,實則暗藏美國縱容日本“合法”占有釣魚島的企圖。因此,當日本在沖突中顯現(xiàn)頹勢之后,美國才展開所謂“滅火行動”,④婁亞萍,庾潤清:《美國在南海和釣魚島爭端中的危機管理模式比較分析》,第15頁。其主要目的并非宣稱的減緩東亞緊張局勢,而是試圖以調(diào)停挽救日本在沖突中的頹勢。最后,美國利用既定合作框架向日本提供支持,包括常規(guī)聯(lián)合軍事演習和常規(guī)駐軍。2012年11月5-16日,美日舉行包括??哲娐?lián)合作戰(zhàn)和奪島項目在內(nèi)的聯(lián)合軍演。原定的奪島演習計劃將模擬島嶼遭敵方占據(jù)時的戰(zhàn)情。耐人尋味的是,與釣魚島直接利益攸關(guān)的日本臨時決定取消該演習項目,而美國對日本的決定非常驚詫。在日本做出取消軍演決定的三天后,美國助理國務(wù)卿坎貝爾飛赴日本向日本外務(wù)省官員當面表達不滿“已經(jīng)確定的事情又被推翻,真不能理解!”①《日媒披露日本取消與美聯(lián)合奪島軍演內(nèi)幕》,中國新聞網(wǎng),http://mil.cankaoxiaoxi.com/2012/1104/114126.shtml,訪問時間:2020年2月20日。除了軍演之外,美國還增加了在日本的駐軍。2012年10月,美軍在沖繩普天間基地部署了一個中隊24架“魚鷹”運輸機。2013年1月,美軍又在嘉手納基地臨時部署F-22戰(zhàn)機。此外,美國還將在釣魚島問題上的對日承諾法制化。2012年11月29日,美國參議院決定在2013財年的《國防授權(quán)法案》中明確加入“釣魚島防衛(wèi)適用于日美安保條約第五條”的內(nèi)容,并聲稱“(美國)不會接受第三國單方面行動”。②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H.R.4310: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 for Fiscal Year 2013,SEC.1251.SENSE OF THE SENATE ON THE SITUATION IN THE SENKAKU ISLANDS”https://www.govinfo.gov/content/pkg/BILLS-112hr4310eas/pdf/BILLS-112hr4310eas.pdf#page=753. 訪 問時間:2020年2月20日。不久后,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簽署該法案。
然而,美國對日本的上述支持并沒有幫助日本在沖突中重新贏得優(yōu)勢,日本仍然喪失了對釣魚島的獨占。在灰色區(qū)域沖突中,美國的承諾即便再堅定,由于沖突的低烈度無法激活盟約,美國也不能依據(jù)盟約直接給日本提供決定性援助。美國利用釣魚島問題使中日之間相互牽制以從中漁利的意圖是顯而易見的,但前提是日本有力量與中國抗衡。這個前提在2012年中日釣魚島沖突中已被證明是錯誤。盡管在2015年新版《美日防衛(wèi)合作指針》中強調(diào)“必須要加強調(diào)整從平時到緊急事態(tài)的任何階段下自衛(wèi)隊與美軍開展活動的相關(guān)政策與實際運用”,③曾探:《日本政府“灰色區(qū)域事態(tài)”綜合應對機制建設(shè)探析》,載《日本研究》,2017年第4期,第32頁。但美國政府仍缺乏操作性方針以克服灰色區(qū)域困境。在中日釣魚島沖突發(fā)生時,美國既清楚看到日本已無力單獨同中國抗衡,又無法向日本提供有效幫助以在同中國的較量中保持優(yōu)勢。
美國戰(zhàn)略界也意識到在東亞的行動困境,因而提出了各樣的應對措施??傮w來看,大致可分為四個方面。這些措施針對性很強,不僅對中國的目標指向清晰,而且直接對應灰色區(qū)域沖突的性質(zhì)。盡管有許多呼吁,這些措施仍有潛在弊端,美國政府也尚未形成完整的解決灰色區(qū)域困境的方案。
第一,在組織結(jié)構(gòu)上,美國戰(zhàn)略界強調(diào)通過全政府的方式應對灰色區(qū)域沖突。①See Lyle J.Morris et al.,“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Gray Zone-Response Options for Coe-rcive Aggression Below the Threshold of Major War”.灰色區(qū)域沖突涉及到多個領(lǐng)域、多個部門的協(xié)調(diào)行動,美國戰(zhàn)略界認為當前缺乏一個明確負責處理灰色區(qū)域事務(wù)的組織部門。鑒于現(xiàn)有機構(gòu)難以承擔這種任務(wù),美國戰(zhàn)略界建議美國政府設(shè)立一個包括政府與非政府專家的新部門聯(lián)合制定行動方案。新部門的設(shè)立有兩個更大的意義。一是構(gòu)建應對灰色區(qū)域沖突的大戰(zhàn)略構(gòu)想,而非僅僅設(shè)計小方案。這種構(gòu)想?yún)f(xié)調(diào)了諸如軍事、經(jīng)濟、外交、情報、盟友等綜合力量應對灰色區(qū)域沖突,進一步發(fā)展跨國界、跨機構(gòu)協(xié)作以實現(xiàn)整體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②Michael J.Mazarr,“Mastering the Gray Zone:Understanding a Changing Era of Conflict”,p.104;Nat-han Freier et al.,“Outplayed:Regaining Strategic Initiative in the Gray Zone”,p.69.這種大戰(zhàn)略構(gòu)想還設(shè)定了灰色區(qū)域沖突的長期背景,即以所謂“自由民主”規(guī)則為基礎(chǔ)的國際秩序,通過規(guī)范和制度的力量削弱對手灰色區(qū)域活動的合法性。③John Schaus,Michael Matlaga,Kathleen H.Hicks,Heather A.Conley,and Jeff Rathke,“What Works-Countering Gray Zone Coercion”,p.1-2.https://csis-prod.s3.amazonaws.com/s3fs-public/publication/180716_Schaus_WhatWorks.pdf?_2N5GlQNzTKzXCXELkLmjNOhXI8fyMSg.訪問時間:2019年8月15日。二是采取主動進攻的姿態(tài)。全政府的方法意味著美國不僅僅會保持防御性,而是采取更全面的方法主動進攻。美國戰(zhàn)略界希望其競爭對手對美國的行動作出反應,而不是美國回應他國,即美國應該先發(fā)制人。④Adam Elkus,“50 Shades of Gray:Why the Gray Wars Concept Lacks Strategic Sense”,https://warontherocks.com/2015/12/50-shades-of-gray-why-the-gray-wars-concept-lacks-strategic-sense/。訪問時間:2019年8月15日。
第二,在戰(zhàn)略設(shè)計上,美國戰(zhàn)略界認為美國政府要有更大的風險承受度。美國陸軍戰(zhàn)爭學院的報告指出,美國之所以在灰色區(qū)域沖突中應對乏力,是因為過于保守的風險的承受度導致美國過于謹慎。風險規(guī)避的偏好致使美國難以做出有效的戰(zhàn)略規(guī)劃。①Nathan Freier et al.,“Outplayed:Regaining Strategic Initiative in the Gray Zone”,p.80.因此,美國戰(zhàn)略界建議美國政府要在避免大規(guī)模戰(zhàn)爭的前提下接受更大的風險,將一線沖突的危機適度升級。如果盟友,例如菲律賓,不愿升級危機,美國要做好獨立應對沖突升級的局面。②Michael Green,Kathleen Hicks,Zack Cooper,John Schaus,and Jake Douglas,“Countering Coercion in Maritime Asi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ay Zone Deterrence”,p.131.縱向升級被認為更具可信性,因而比橫向更有效。提高危機或沖突烈度是首要選擇。③Kathleen H.Hicks et al.,“By Other Means Part I:Campaigning in the Gray Zone”,p.27.其次是在具有不對稱優(yōu)勢的領(lǐng)域橫向升級。例如應對島礁建設(shè),相較于威脅增加關(guān)稅,對參與建設(shè)的公司進行懲罰才是美國擁有的不對稱優(yōu)勢。④Michael Green,Kathleen Hicks,Zack Cooper,John Schaus,and Jake Douglas,“Countering Coercion in Maritime Asi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ay Zone Deterrence”,p.374.此外,美國戰(zhàn)略界還建議以“劃紅線”的方式拒止中國在東亞的相關(guān)活動。⑤James M.Dubik and Nic Vincent,“America′s Global Competitions:The Gray Zone in Context”,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2018,pp.134-138.
第三,在沖突發(fā)生時,美國戰(zhàn)略界建議提高反應速度、快速采取措施。⑥Lyle J.Morris et al.,“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Gray Zone-Response Options for Coercive Aggression Below the Threshold of Major War”,p.130.實現(xiàn)快速反應至少有三個必要條件:一是有一個強有力的政策協(xié)調(diào)機制;二是提前做好應對各種情況的預案;三是有一支符合條件的機動力量。協(xié)調(diào)機制即前文所述關(guān)于新建組織機構(gòu)的部分??焖俜磻念A案是行動的基礎(chǔ)。但美國戰(zhàn)略界對啟動“快速反應”的條件慎之又慎,僅將明確的、有升級為重大沖突風險的、對美國及其盟國產(chǎn)生廣泛威脅的軍事行動列為需要迅速做出反應的情境。⑦Michael Green,Kathleen Hicks,Zack Cooper,John Schaus,and Jake Douglas,“Countering Coercion in Maritime Asia-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Gray Zone Deterrence”,pp.144-145.一支符合條件的機動力量意味著包括軍事和非軍事人員在內(nèi)的小規(guī)模、可以快速部署的“部隊”。因此,有美國戰(zhàn)略界人士建議改革美國注重應對常規(guī)戰(zhàn)爭和核戰(zhàn)爭的傳統(tǒng)軍事結(jié)構(gòu),以小規(guī)模特種部隊為主體建立聯(lián)合作戰(zhàn)力量。⑧Nathan Freier et al.,“Outplayed:Regaining Strategic Initiative in the Gray Zone”,p.82;James M.Dub-ik and Nic Vincent,“America′s Global Competitions:The Gray Zone in Context”,p.14.還有專家建議授予戰(zhàn)區(qū)級的指揮官更多權(quán)限,以減少因官僚程序而延長的反應時間。①Nathan Freier et al.,“Outplayed:Regaining Strategic Initiative in the Gray Zone”,p.81.
第四,在整體對華戰(zhàn)略上,美國戰(zhàn)略界認為仍要繼續(xù)尊重中國的大國地位,支持中國成為負責任的利益攸關(guān)方。對美國而言,與中國無論是在灰色區(qū)域沖突還是整體角力,避免同中國爆發(fā)直接軍事沖突仍是必須堅守的底線。尊重中國的地位一方面是維持兩國關(guān)系穩(wěn)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美國戰(zhàn)略界還試圖以此為杠桿阻止中國在相關(guān)地區(qū)維護主權(quán)的合法活動。②See Benjamin Nguyen Jehle,“Gray Zone Challenges:Optimizing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and Improvi-ng Cognition for DoD and the Interagency”.
當然,除了以上四個方面,美國戰(zhàn)略界對如何應對盟國在東亞灰色區(qū)域沖突還有許多重要提議。美國戰(zhàn)略界的這些提議并非完美無缺。對于組織結(jié)構(gòu)而言,美國戰(zhàn)略界早就有“全政府”的倡議,2018年8月,特朗普簽署《2019年國防授權(quán)法案》,指示制定“全政府對華戰(zhàn)略”。但基于美國的國內(nèi)制度設(shè)計,成立新的聯(lián)合機構(gòu)殊非易事,至今尚未見明顯結(jié)果。而特朗普執(zhí)政以來,特朗普政府在全政府的相關(guān)立法活動陷入停滯。③張帆:《一加一大于二?——試析“全政府”在美國國家安全體制中的應用》,載《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2019年第8期,第95頁。美國對戰(zhàn)略風險的承受度確實有增大的跡象,但美國不太可能刻意升級危機,因為美國與東亞盟國的盟約都是防御性的,只有在被“攻擊”的條件下盟約才會被啟動。對美國軍事結(jié)構(gòu)改革而言,這在短期內(nèi)完成也不現(xiàn)實,因為除了單純的軍事部門外,其它諸如經(jīng)濟、外交等部門也需要相應的改革,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對灰色區(qū)域困境的分析有助于我們厘清一國在特定沖突中的履約行為。灰色區(qū)域沖突長期性、低烈度的特點導致一國無法在沖突中向盟友提供有效的援助。這是理解美國當前在東亞地區(qū)盟友與中國沖突中對盟友援助不力的關(guān)鍵。然而,不能就此低估美國參與對華作戰(zhàn)的意愿和能力,不能以美國怯戰(zhàn)為制定應對政策的前提。長期性、低烈度的灰色區(qū)域沖突雖然限制美國履約行為,但不能就此低估美國在戰(zhàn)爭條件下履行盟約、直接介入的可能性。
隨著美國的東亞盟國與中國實力差距拉大,美國會面臨更多、更嚴重的灰色區(qū)域困境。這將激發(fā)美國創(chuàng)新其方法以支援盟友。隨著中美之間結(jié)構(gòu)性壓力增大,美國對中國挑戰(zhàn)的容忍度更低、介入灰色區(qū)域沖突的可能性更大、采取的應對方式可能更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