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麗軍
【摘 要】《紅樓夢》被稱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曹雪芹以如椽巨筆向讀者展示了十八世紀中國貴族生活的方方面面。清代學者王希廉曾評價說:“一部書中,翰墨則詩詞歌賦,制世尺牘,愛書戲曲,以及對聯(lián)匾額,酒令燈跡,說書笑話,無不精善;技世則琴棋書畫,醫(yī)卜星相,及匠作構造,栽種花果,營養(yǎng)禽魚,針黹烹調,巨細無遺……可謂包羅萬象,襄括無遺,可謂才大如海,豈是別部小說所能望其項背?!?/p>
【關鍵詞】《紅樓夢》;寓意;作用
中圖分類號:J80-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2-0004-02
《紅樓夢》中穿插了大量戲曲活動描寫,賈府從老祖宗起,上上下下數(shù)百人都喜歡看戲。逢年過節(jié)演戲,祭祖祝壽也演戲,就連姐妹們在大觀園小聚也要唱上幾段,可以說戲曲和賈府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更難能可貴的是大家還懂得欣賞。如第五十四回賈母說:“才剛八出是《八義》,鬧得我頭疼,咱們清淡些好……少不得弄個新樣兒。叫芳官唱一出《尋夢》,只須用簫合笙笛,馀者一概不用。”接著又讓葵官不用抹臉,唱一出《惠明下書》,說,“聽個寫意兒罷了,若省一點力,我可不依”。大道至簡,聽的是純粹的唱功。只有賈母這樣真正通曉音韻,會欣賞戲曲的人才會這樣聽戲。難怪薛姨媽說:“戲也看過幾百班,從沒見用簫管的?!辟Z母道:“也有,只是像方才《西樓·楚江晴》一支,多有小生吹簫和的。這大套的實在少,這也在人講究不講究罷了。這算什么出奇?”指湘云道:“我像他這么大的時節(jié),他爺爺有一班小戲,偏有一個彈琴的湊了來,即如《西廂記》的《聽琴》,《玉簪記》的《琴挑》,《續(xù)琵琶》的《胡笳十八拍》,竟成了真的了,比這個更如何?”賈母這番話也印證了曹雪芹對戲曲的見解。
在《紅樓夢》中,戲曲和文本結合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作者運用了大量的戲曲劇目和戲詞,巧妙安排故事情節(jié),塑造人物的性格形象,或預示賈府興衰或預示主要人物的命運。作者對戲曲典故信手拈來,并通過高超的創(chuàng)作發(fā)揮,將戲曲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文本中去,最終成就了這部皇皇巨著。本文就元妃省親點的四出戲和賈母打醮神前拈的三出戲進行剖析,試說明戲曲演出在《紅樓夢》中所含的寓意和所起的作用。
一、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說元妃點戲
《紅樓夢》第十八回,賈妃省親,排場氣派,聲勢浩大。元宵之夜,榮寧兩府燈火通明,大擺宴席,所謂無戲不成席,賈妃席間點了四出戲: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緣》;第四出《離魂》。賈薔忙令“賈家班”的女孩子們妝扮演起來。“一個個歌欺裂石之音,舞有天魔之態(tài),雖是妝演的形容,卻作盡悲歡情狀?!辟Z妃點的這四出戲,單看名字,就有“富貴有盡,人命有時”之感,在這樣一個合家團聚之夜、皆大歡喜之時上演本是不應該的,然而曹公這樣設置自然有其深意在其中,脂批里寫得明明白白:《豪宴》:《一捧雪》中伏賈家之敗?!镀蚯伞罚骸堕L生殿》中伏元妃之死?!断删墶罚骸逗悏簟分蟹鐚氂袼陀瘛!峨x魂》:《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最后又指出:“所點之戲劇伏四事,乃通部書之大過節(jié)、大關鍵?!睂⑦@四折平常戲點染上了無盡寓意。
(一)一捧雪的故事(豪宴)
《一捧雪》是明末清初的劇作家李玉創(chuàng)作的?!耙慌跹笔怯癖?,玉料珍貴,雕造巧奪天工,杯身琢有梅花五瓣,杯底中心琢一花蕊,酒斟于內,似臘梅盛開,極其罕有。
《一捧雪》的劇情曲折離奇:“一捧雪”的主人莫懷古在雪地中救了裱褙匠人湯勤,結為知已,并把他推薦給了當朝宰相嚴蒿,從此,湯勤步步高升。誰料,忘恩負義的湯勤為了謀奪莫懷古的愛妾雪艷,挑唆嚴蒿父子豪奪莫家“一捧雪”。莫懷古無奈以贗品冒充,湯勤驗出是假貨。嚴蒿父子勃然大怒,下令揖拿。莫懷古帶真杯連夜逃跑,被戚繼光抓獲。戚繼光同情莫懷古,私放其逃走,仆人莫成為救主自盡,戚繼光李代桃僵獻上莫成首級,湯勤再次識破以假亂真的計謀。戚繼光的好友錦衣衛(wèi)陸炳展開調查,終于搞清楚湯勤的真實意圖,于是建議把雪艷獻給湯勤。洞房花燭夜,雪艷用刀刺死湯勤后自刎。
《豪宴》是《一捧雪》中的第五出:莫懷古拜謁同年嚴世蕃,觀賞古玩時,向其推薦了善識古董的裱褙匠湯勤,嚴世藩設酒宴令女優(yōu)演雜劇《中山狼》。戲中戲《中山狼》的上演正是對湯勤日后行中山狼之事的諷喻。
賈府也有類似嚴世藩的作為。第四十八回,賈赦因看上了石呆子的幾把扇子,欲買不得,借賈雨村之手將石呆子弄得家破人亡,搶到扇子。
脂批暗示賈家的敗亡,是與這種巧取豪奪之事有關聯(lián)的。在賈府的敗亡過程中,中山狼賈雨村落井下石也是有可能的。
(二)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長生殿中乞巧)
《長生殿》是清初劇作家洪昇所作。寫唐明皇寵幸楊貴妃不理政事,引起安祿山造反。倉皇出逃西蜀,發(fā)生馬嵬坡事變,楊貴妃被迫自縊。平亂后唐明皇回到長安,日夜思念楊玉環(huán),聞鈴腸斷,見月傷心,派方士去海外尋找蓬萊仙山,最終感動了上天,兩人在月宮中團圓。
《乞巧》也叫《密誓》,楊貴妃在乞巧節(jié)擺下供桌,向牛郎織女星跪拜,祈求能夠“釵盒情緣長久訂,莫使做秋風扇冷”,恰巧被唐明皇偷偷聽見,受其感動,兩人攜手盟誓,愛情達到最高潮。但很快,萬般無奈的唐明皇將楊貴妃當做棄子拋出,楊貴妃香消玉殞。一切山盟海誓隨風飄散。
元春的得寵在秦可卿口中被稱為“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之喜事,然而“三春過后諸芳盡”,“虎兕相逢大夢歸”,元妃也許是在兩種政治力量角逐之下成為犧牲品,平地起波瀾命喪異地,而其時賈府應還未敗落,故元春又向父母相告:“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然而隨著元春的死亡,賈府的敗落也就在眼前了。
(三)黃粱美夢的故事(邯鄲夢之仙緣)
《邯鄲記》是明朝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之一,又叫邯鄲夢。話說天門少了一個掃花的人,呂洞賓無奈之下來到凡間尋找替身,找了半天,相中盧生。這個盧生不識好歹,貪戀紅塵,呂洞賓三醉岳陽樓,也無法打動他,情急之下,只好送他一個枕頭,盧生睡在這枕上,隨即入夢。夢中的盧生娶妻、入仕、遭貶、受獎、掛帥、封相、受諂、戴罪、昭雪、復官、享樂、壽終,一個跌宕起伏的人生讓盧生覺得死而無憾。夢醒時才發(fā)現(xiàn)一鍋黃粱飯竟然都沒煮熟,盧生終于大悟,離了紅塵,去給何仙姑當掃花人去了。
《仙緣》出自《邯鄲記》的最后一出,寫盧生夢醒后,恍然大悟,隨仙升天這一段。有點類似《紅樓夢》第一回中甄士隱聽了瘋跛道人的點撥,自我醒悟《好了歌》的真諦,跟隨跛足道人飄飄而去的情節(jié)。
脂批:《邯鄲夢》中,伏甄寶玉送玉。但由于《紅樓夢》后半部的缺失,我們只能推測:寶玉后來的出家是在大徹大悟基礎之上的、是對現(xiàn)實的失望以及家園破敗之后的醒悟。
(四)離魂的故事(牡丹亭)
《牡丹亭》和《邯鄲夢》,同為明朝著名戲曲大家湯顯祖創(chuàng)作。
南宋時,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在夢中與一書生幽會于花園的牡丹亭畔。麗娘醒后因相思一病不起。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huán)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下。其父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后,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fā)現(xiàn)畫中人就是夢中的佳人。麗娘魂游后園,再度與夢梅幽會。夢梅根據(jù)麗娘的囑咐掘墓開棺,麗娘起死回生。夢梅后來考中了狀元,全劇以大團圓結局。
《離魂》一出發(fā)生的時間在花好月圓的中秋之夜,杜麗娘發(fā)出悲音:“輪時盼節(jié)想中秋,人到中秋不自由?!弊孕℃i在深閨的杜麗娘因游后花園被喚醒了沉睡已久的青春之心,后又在花神的引導下與柳夢梅相親,杜麗娘醒后傷離,痛而失神,一片春心熾積于心,終至情傷而死。
脂批:“《牡丹亭》中伏黛玉之死。”黛玉曾在中秋之夜吟出“冷月葬花魂”,黛玉為還淚而生,以還淚而死。寶玉的存在賦予她的同樣是青春、是愛情的覺醒,當這份愛情遠去,林妹妹只能選擇死亡?!赌档ねぁるx魂》也許喻示黛玉和杜麗娘是相似的,也因情而死。
王國維說,《紅樓夢》一書與一切喜劇相反,徹頭徹尾之悲劇也?!都t樓夢》里繁華的巔峰就是第十八回。而在燈火闌珊處卻上演著伏元妃、黛玉之死,賈府之敗的悲劇。
二、曲終人散一惆悵,回首江山非故鄉(xiāng)——賈母拈戲
元春得寵使賈家一門尊寵,享福人福深還禱福,《紅樓夢》第二十九回,賈妃出銀子賈母掛帥率眾到清虛觀打醮,希望得到神靈護佑。打醮,名為與神歡喜,實則是與人歡喜。聽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這次的戲目不再由人選,而是由神定。然而,“神前拈戲”卻又一次成為賈府命運的揭示。
頭一本是《白蛇記》,是傳統(tǒng)劇目,作者不詳。演劉邦斬蛇起事的歷史。
第二本是《滿床笏》,又名《十醋記》,清初劇作家范希哲作。范希哲與李漁是同時代人,相交甚密。劇中的郭子儀多子多福,一門榮耀。他的七子八婿都是出入朝廷持笏的棟梁之材。郭六十慶壽,子婿紛至,笏堆滿床,故《滿床笏》又有《七子八婿》之稱。
前兩部戲的內容與賈府先祖創(chuàng)業(yè)相似,歷經艱辛,終至滿門榮華,所以賈母很滿意:“神佛要這樣,也只得罷了。”然而這喜悅在第三部戲時出現(xiàn)了轉折。第三本《南柯夢》,寫淳于棼在夢中享盡榮華富貴,醒來后發(fā)現(xiàn)一切只是在大槐樹下螞蟻洞中所歷之事,由此而頓悟坐化。在這本戲中,榮華富貴都為夢中所歷,轉瞬即逝,《南柯記》和《邯鄲記》在主題上是一致的——都是在夢中盡現(xiàn)人一生之事,有“浮生若夢”之感。至此,賈母心有所想,不再言語。
曹雪芹通過三部戲的排列順序,暗示了賈家由起家到鼎盛最終敗落的家族史。先人創(chuàng)業(yè),而后人無以為繼,富貴不過百年,這是神前拈來的三部戲在整個小說文本架構中的意義,也是賈母“留得枯荷聽雨聲”自身所感受到的不祥之兆。
元妃省親與賈母打醮是《紅樓夢》中最主要最集中的兩次戲曲演出活動,所點戲目“伏脈千里”,預示了所有的結局。同時,作者又通過戲中的真情,抒發(fā)人間真情,臺上臺下交相呼應,值得回味。曺雪芹開創(chuàng)性地道出“戲上也有好文章”,將貴族之家的戲曲消遣,巧妙地融入到文本中,提升了文本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紅樓夢》一書本來就是曹雪芹破陳腐舊套,書兒女真情的心血之作?!皯颉奔仁亲髡邉?chuàng)作思想的載體,又是讀者讀懂《紅樓夢》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