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文學博士,陜西師范大學國際漢學院院長,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出版《伯明翰文化學派領軍人物述評》《生態(tài)美學及其在當代中國的建構》《閱讀哈佛》《全球倫理讀本》《跨學科研究與跨文化詮釋》《對外漢語:理論與實踐》《人文學術:東方與西方》《東學西傳:國學與漢學》《文化與全球化》等著作。
一系列與國際中文教育和孔子學院有關的評論文章,特別是《孔子學院何去何從?》發(fā)表以后,不少讀者、國際中文教師和本行業(yè)相關人士對孔子學院的未來表示擔憂,加上近來常有“關閉”孔子學院的消息傳來,有不少人認為孔子學院將不復存在了。
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孔子學院,從最初建立就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誤解,這類不理解和誤解分各種層面。比如,有不少人將孔子學院與孔子書院等同,將孔子課堂與孔子學堂等同,還有人認為孔子學院就是原來的私塾或國學館,不一而足。其實,孔子學院與這些機構的最大區(qū)別,一句話就可以說清:中國大陸沒有孔子學院,境外才有孔子學院。的確,現(xiàn)在500多家孔子學院和1000多家孔子課堂均設在境外。
《孔子學院章程》第一章第一條明確表示:孔子學院致力于適應世界各國(地區(qū))人民對漢語學習的需要,增進世界各國(地區(qū))人民對中國語言文化的了解,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教育文化交流合作,發(fā)展中國與外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發(fā)展,構建和諧世界。第一章第五條說明了是在海外建立:孔子學院本著相互尊重、友好協(xié)商、平等互利的原則,在海外開展?jié)h語教學和中外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第一章第九條也表明中國境外機構才可申請:中國境外具有從事語言教學和教育文化交流活動能力且符合本章程規(guī)定申辦者條件的法人機構,可以向孔子學院總部申辦孔子學院。
如今,孔子學院面對的壓力不僅來自境外,也來自境內。境內普通民眾不了解,當然與宣傳不夠有關。相關部門在做好對外宣傳的同時,的確也應該更加注重對內宣傳。讓國內民眾普遍了解,才有可能被普遍理解,也才有可能減少內外雙重壓力。
還有很多認為孔子學院將不復存在的人士,是因為看到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更名為“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的消息。實際上“更名”一說,只是內部機構程序,真正應該去看的是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設立公告。公告明確表示:孔子學院品牌將由“中國國際中文教育基金會”全面負責運行。該基金會是由多家高校、企業(yè)等發(fā)起成立的民間公益組織,將會同孔子學院中外方合作伙伴,繼續(xù)支持全球孔子學院發(fā)展。有關孔子學院相關事宜可通過電子郵箱info@ichinese.cn與其聯(lián)系。
自2004年創(chuàng)辦第一家孔子學院至今,已有16年的時間,孔子學院已建設和發(fā)展成為全球知名的中文教育機構,早已成為中外人文交流的一張具有特色的靚麗名片。
這張名片不會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