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亞婷
近年來,網絡直播迅速發(fā)展成為一種新的互聯(lián)網文化業(yè)態(tài),根據《第44次中國互聯(lián)網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絡直播用戶規(guī)模達4.33億,較2018年底增長3 646萬,占網民整體的50.7%[1]。各大直播平臺積極探索“直播+”模式,布局內容生態(tài),電商、短視頻等平臺也紛紛利用“直播”優(yōu)勢,帶動自身業(yè)務發(fā)展??梢哉f,網絡直播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形態(tài),隨著視頻直播門檻的降低和交互方式的多元化,越來越多的人接受并參與到這種傳播形式當中,預示著全民直播時代終將到來。
目前,官方仍沒有對網絡直播做出定義,網絡直播仍然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蛻變,但是對目前存在的網絡直播形式進行整理、歸類,可以分為兩類。其一,在網上借助電視信號觀看直播內容,例如,文藝活動、體育比賽等,這類直播是采集電視(模擬)信號,收集電視信號后,利用數字技術,轉換成各種播放設備可以播放的信號,供大眾實時觀看,其原理與“網絡電視”非常相似;其二,通過現(xiàn)場架設獨立的信號采集設備(音頻+視頻)導入導播端(導播設備或平臺),并將網絡信號由網絡渠道線路傳至服務器,發(fā)布至網址供人觀看[2]。因為網絡直播具備實時觀看的特征,滿足年輕群體的需求,所以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得到非常廣泛的傳播,短短幾年時間,網絡直播行業(yè)發(fā)展迅猛,特別是如今很多的短視頻App,如抖音、快手等都加入了網絡直播的行列當中,使得網絡直播成為了一種“全民直播”的網絡傳播平臺。
1)操作性強。網絡直播不受時空的限制,可在平臺通過字幕實時互動,可操作性強,并且十分便捷。
2)直接傳播。直播過程中,云端會同步抓取同步存儲、同步傳遞,延遲不會超過2秒,具有直接性傳播的特征。
3)實時互動。網絡媒體的突出特點是互動性,受眾不再是單向、被動接受信息,可以在直播期間,實時與主播交流。
網絡直播屬于當下非常流行的娛樂方式,具備明顯的互動性特征,在直播行業(yè)高速發(fā)展下,也成為了主播視頻錄制工具,并借助網絡信號在直播平臺上分享視頻資源,比如制作美食、唱歌、健身等。除此之外,網絡直播互動特征明顯,觀眾可以在觀看視頻期間,實時與與主播聊天。目前,隨著網絡直播行業(yè)的高速發(fā)展,相關功能日益完善,目前,秀場直播、游戲直播以及泛生活類直播都屬于網絡直播。
科普場館是以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為目的、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的社會教育機構,以山西省科技館為例,近年來,山西省科技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教育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讓更多的公眾參與其中,打造了屬于自己的眾多科普教育活動品牌,筆者認為可以將這些品牌活動發(fā)展到線上,嘗試以網絡直播的形式擴大傳播途徑。
目前,山西省科技館眾多科普教育活動已形成品牌,如,“流動科技館”“科技館進校園”“山西科學講壇”“科學有曰”以及一些競賽培訓活動等。一方面,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將現(xiàn)有的線下品牌活動擴大到線上,以網絡直播的形式推出,打造線上品牌化的科普教育直播節(jié)目,讓廣大觀眾即使足不出戶,宅在家里,依然可以實時互動參與科普場館的各類科普活動;另一方面,可以打造全新的線上科普教育直播活動,豐富科普場館教育活動內容,拓展多樣化的科普傳播渠道。
科普場館應加強與學校、企事業(yè)單位以及競賽活動部門的合作,邀請他們共同打造專業(yè)性的網絡直播平臺節(jié)目。與更多有條件的學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事業(yè)單位合作,搭建共建共享的線上科普平臺,既可以最大化地利用科普場館資源,同時邀請合作單位相關領域專家,舉辦線上直播活動,為廣大公眾創(chuàng)造一個與科學大咖“跨域時空”的面對面學習交流的機會,豐富科普教育直播內容。
疫情防控期間,山西省科技館推出了許多線上的科普教育活動,例如“科學家精神宣講”、“數學之趣味”微課堂、“宅在家里學科學”系列科學網課等,這些線上科普活動大多借助微信平臺以視頻的方式呈現(xiàn)給觀眾,觀眾只能觀看,自己參與,缺乏有效互動,遇到問題無法及時解決,傳播的效果有限。如果我們能創(chuàng)新活動形式,將單一的視頻模式,轉化為網絡直播,那么整個教育活動將更加的形象、生動,讓觀眾猶如身臨其境,獲得更佳的學習體驗。
山西科技館現(xiàn)有的品牌活動“山西科學講壇”和“科學有曰”,兩者主要以線下形式開展。疫情防控期間,“山西科學講壇”創(chuàng)新傳播模式,將與聯(lián)通公司合作開設的“5G大講壇”搬上了直播平臺,作為科普教育活動網絡直播的有益嘗試。而“科學有曰”活動目前仍通過錄制的視頻形式講述科學家的故事。筆者認為該活動也可以采取與“山西科學講壇”同樣的網絡直播形式開展,將節(jié)目以更立體化的方式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讓觀眾的參與感更加強烈。
科普場館中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展覽教育,筆者認為可以將科普場館現(xiàn)有的經典展品展項搬到線上,讓科技輔導員向觀眾進行直播講解,同時結合虛擬數字科技館技術,既可以使輔導員與觀眾之間建立實時交流互動,還可以實現(xiàn)觀眾對展品的虛擬操作,增強互動性,真正實現(xiàn)“云”游科技館。
目前,科普場館中開設科普教育活動網絡直播的節(jié)目較少,多數科普場館線上科普活動的開展更多的依賴于圖、文、視頻的方式,科普活動網絡直播發(fā)展空間廣闊。為了充分借助直播平臺進行科普傳播,一方面要加強網絡直播內容和主題審核,避免內容空洞、形式單一等問題,不僅要加強內容選題創(chuàng)新,更要依靠先進的網絡技術,達到直播生動、有趣、吸引人眼球的效果。
由于網絡直播便捷,可操作性強,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網絡主播,導致其準入門檻低,主播水平參差不齊。這就對直播節(jié)目的主播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主播要具備基本的職業(yè)素養(yǎng),普通話標準、表述清晰且具備專業(yè)的知識儲備;其次要有很好的現(xiàn)場應變能力,由于直播是實時進行,過程中會出現(xiàn)突發(fā)狀況,應變能力十分重要;第三還要具備良好的互動交流能力,要注意與觀眾的交流互動,包括眼神、手勢以及語言,優(yōu)秀的主播能夠極大地帶動直播內容效果的提升。
網絡直播的為大眾提供了全新的網絡體驗,但也引發(fā)了諸多安全隱患問題。國家要建立并完善網絡直播現(xiàn)有的法律體系、強化執(zhí)法與監(jiān)管體制、加大處罰力度、強化民眾的法律和道德意識,推動網絡直播的有序發(fā)展,營造一個健康、文明、和諧的網絡直播環(huán)境??破請鲳^的網絡直播平臺要設置專門人員進行統(tǒng)一化管理,要對自己發(fā)布的內容負責,對一些敏感性的詞匯進行屏蔽,缺乏事實依據的觀點不可發(fā)布,避免對觀眾造成誤導。
隨著移動新媒體和5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為網絡直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網絡直播在科普場館擁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也將成為科普教育活動傳播的一種創(chuàng)新形式。通過線下、線上以及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傳播形式,努力開拓科普場館中科普教育活動傳播的新途徑,促進科普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為提升全民科學素養(yǎng)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