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沈棟梁,羅義,趙利
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現(xiàn)狀及問題探討*
袁宏1,沈棟梁2,羅義1,趙利1
(1.四川省核工業(yè)地質調查院,四川 成都 610061;2.四川能投環(huán)境工程投資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省是中國土壤重金屬重點治理省區(qū)之一。自“土十條”實施以來,四川省積極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礎薄弱等原因,仍然存在家底不清、污染治理不平衡和污染防治技術不夠成熟等問題??偨Y了四川省土壤污染與污染防治現(xiàn)狀,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議,以期服務于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土壤;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重金屬污染
中國是全球土壤污染最嚴重的國家之一[1]。環(huán)保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早在2006年,據不完全調查,中國受污染的耕地就約有1.5億畝,占18億畝耕地的8.3%。就中國農田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來看,湖南、江西、云南、貴州、四川、廣西等有色金屬礦區(qū)土壤重金屬污染尤為嚴重。
2011年環(huán)保部出臺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guī)劃》指出重金屬污染的區(qū)域性,其中四川等14個省區(qū)被列為重點治理省區(qū)。
《四川省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2014年)》指出,四川省土壤環(huán)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qū)土壤污染較重。全省土壤總的點位超標率為28.7%,其中輕微、輕度、中度和重度污染點位比例分別為22.6%、3.41%、1.59%和1.07%。污染類型以無機型為主,有機型次之,復合型污染比例較小,無機污染物超標點位數占全部超標點位的93.9%。
從污染分布情況看,攀西地區(qū)、成都平原區(qū)、川南地區(qū)等部分區(qū)域土壤污染問題較為突出,鎘是四川省土壤污染的主要特征污染物。
2002年,姚學良等[2]對成都市金牛區(qū)9個鄉(xiāng)主要農作物和城市菜園、果園作物區(qū)土壤調查發(fā)現(xiàn),耕地已全部被汞污染,鎘、砷、鉻等有害重金屬污染耕地也約在50%以上;2009年,李冰等[3]對成都平原土壤Pb污染研究表明,新都、廣漢、新津、德陽等地均存在Pb污染;2019年李雪梅[4]對涼山州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發(fā)現(xiàn),涼山州部分農用地也存在重金屬污染。這些研究進一步說明了四川省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進一步表明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016-12,《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四川省工作方案》發(fā)布施行。自2017年起,四川省按照土地用途規(guī)劃及治理緊迫程度,選擇了一批污染耕地和場地開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試點示范。其中以瀘州市、德陽市、涼山州等土壤污染風險管控試點區(qū)為重點,加強治理修復先行先試,探索不同類型區(qū)域土壤風險管控模式[5]。同時,以崇州、綿竹、古藺、江安、船山、犍為、安州、蓬安等8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示范區(qū)為主,編制實施示范區(qū)建設方案,全面啟動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qū)建設。
2012-11,四川省首個土壤污染修復試點——古藺縣石屏鄉(xiāng)土壤污染修復示范工程正式啟動[6]。該項目在扎山村因地制宜地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等工藝,對58畝受磺渣污染的土地進行治理和修復。2014-06項目通過驗收。2014-08,試點工程58畝土地上收獲的玉米和高粱采樣送檢合格,標志著土地可以放心種莊稼了[7]。2015年古藺縣被列為全國第一批14個(其中四川2個)中央財政資金支持項目縣之一,古藺縣又啟動了二期項目,計劃3年內逐步解決石屏鎮(zhèn)“土法煉磺”造成的工礦污染問題[6]。至2018-04,通過客土置換、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化學修復等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以及新型渣堆穩(wěn)定技術,275.2畝污染耕地被治理[8]。
2015-10,綿竹市積極對接國家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治理示范項目,啟動了綿竹市耕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2015年度項目。綿竹市是全國四大磷礦基地之一,土壤中鎘的自然本底值較高,加之工礦企業(yè)污染物排放、不合理施用化肥農藥等多種因素影響,部分區(qū)域土壤鎘含量超過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該項目分為兩期實施:前期為50畝,進行修復技術篩選;后期應用篩選修復技術進行了2 040畝大面積修復。主要采用鈍化修復和植物修復等措施,以實現(xiàn)土壤中有效鎘和農產品中鎘含量逐年降低。截至2017年底,2 040畝大面積鈍化修復工程與植物修復工程已全部完成[8]。
2016-12,崇州市被四川省列為全省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示范區(qū)。至2018-04崇州市已開展《崇州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qū)建設方案》編制及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等工作,完成了全市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點位布設與核實,確定了四川省、成都市土壤環(huán)境重點監(jiān)管企業(yè)名單,初步構建了政府主導、企業(yè)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jiān)督的土壤污染防治體系[9]。
2018-01,南充市蓬安縣開展了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示范區(qū)建設方案編制項目公開招標工作,2019-03,《蓬安縣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示范區(qū)建設方案》順利通過評審。
2018-04,宜賓市江安縣已將《江安縣土壤污染防治先行示范區(qū)建設方案》編制工作公開招標。2019-10又開展了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guī)劃編制的競爭性談判采購工作。
2018-06,遂寧市船山區(qū)啟動了保升鄉(xiāng)農藥廠廢棄場地及周邊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項目。保升鄉(xiāng)農藥廠由于長期生產農藥,導致廠區(qū)及周邊部分區(qū)域土壤污染嚴重[10]。在技術上主要采用異位穩(wěn)定化、“鈍化劑-水旱輪作-水分調控”聯(lián)合修復技術。目前,船山區(qū)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項目和先行示范區(qū)建設正積極推進。
2019-05,船山區(qū)污染防治重點工作推進會召開,會議強調,船山區(qū)作為8個先行示范區(qū)之一,要確保在2020年底前完成示范區(qū)建設工作[11]。
2018-09,安州區(qū)土壤治理與修復項目開工儀式在塔水鎮(zhèn)舉行。該項目涉及治理修復土地1 500畝,主要通過撒施修復藥劑、輪作植物、浸水養(yǎng)護等措施進行土壤修復治理,為期24個月。
2019-01,犍為縣農用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范項目完成公開招標開始實施。該項目涉及犍為縣4個鎮(zhèn)、9個村,主體工程總面積3 984畝,修復治理區(qū)為中輕度污染安全利用類土壤。
近年來,四川采用加強管理和宣傳、開展試點示范等方式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2017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四川省工作方案》發(fā)布后,四川啟動了為期4年的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此工作在四川尚屬首次。截至2019-01,全省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成果集成工作已按時完成集成報告初稿的編制報送;全省21個市(州)重點行業(yè)企業(yè)用地已全面開展信息采集工作,有4 430個地塊完成基礎信息采集系統(tǒng)錄入,占總任務量99.86%,地塊信息建檔完成量4 353個,完成率98.13%,內審完成量3 788個,完成率85.39%[12]。目前未見更新的數據發(fā)布。
一直以來,土壤污染治理具有難度大、周期長、見效慢的特點。四川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晚,在技術、人員方面都十分缺乏。針對急需解決的重點污染問題,四川省也開展了多個試點示范工作,但總體而言,部分試點示范工作進度不理想,很多技術方法也處于探索階段,未見有針對四川省土壤特征的十分成熟可推廣的污染防治技術或模式的公開報道。
以往“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發(fā)展方式給經濟社會發(fā)展帶來了嚴重影響,土壤污染就是影響之一。在當今,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巴潦畻l”中也明確提出中國土壤污染防治的基本思路是“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yōu)先,風險管控”[5]。近年來,四川省在政策上逐步完善土壤污染管控頂層設計,如“土十條”年度實施計劃、“土十條”實施情況評估考核規(guī)定、農用地土壤環(huán)境管理辦法、污染地塊土壤環(huán)境管理辦法和工礦用地土壤環(huán)境管理辦法等。
2019-01-01《土壤污染防治法》實施,為土壤污染防治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依據。這些制度加強了土壤污染的風險管控,但在實施中很多規(guī)定的針對性、可操作性不強,仍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guī)制度,強化土壤污染風險管控。
面對土壤污染形勢,四川省實施了多項土壤污染防控措施,比如強化政策引領、建設土壤環(huán)境風險管控試點、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qū)等。但是由于起步晚、基礎薄弱等原因,仍然存在家底不清、污染治理不平衡和污染防治技術不夠成熟等問題。因此,下一步工作中,一方面要盡快摸清家底;另一方面要夯實基礎,同時也要進一步強化管理。
[1]王文彬,王文志.中國土壤污染問題的現(xiàn)狀與思考[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3(9):4.
[2]姚學良,廖遠安.成都市金牛區(qū)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 ——淺談土壤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的緊迫性問題[J].四川地質學報,2002(3):158-160.
[3]李冰,王昌全,譚婷,等.成都平原土壤重金屬區(qū)域分布特征及其污染評價[J].核農學報,2009,23(2):308-315.
[4]李雪梅.涼山州土壤重金屬污染現(xiàn)狀調查及改良對策探究[J].南方農業(yè),2019,13(11):156-157.
[5]李云禎,董薦,劉姝媛,等.基于風險管控思路的土壤污染防治研究與展望[J].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7,26(6):1075-1084.
[6]劉宇男.古藺擬用3年修復煉磺污染土壤[N].四川日報,2015-8-13(7).
[7]胡華翔.生態(tài)富民土壤修復試點“三效”并收[N].四川日報,2014-8-15(5).
[8]王小玲.土壤治理修復的“川味”經驗[N].中國環(huán)境報,2018-4-9(6).
[9]崇州環(huán)保.省環(huán)保廳調研崇州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示范區(qū)建設工作[EB/OL].[2018-4-11].https://www. sohu.com/a/227943237_100134329.
[10]遂寧傳媒網.多措并舉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不斷改善土壤環(huán)境質量[EB/OL].[2019-3-22].http://www. scsntv.com/bencandy.php?fid=395&id=41880.
[11]遂寧新聞網.船山區(qū)加快推進污染防治重點工作[EB/OL].[2019-5-21].http://snxw.com/qxpd/csxww/ 201905/t20190521_465526.html.
[12]四川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廳.四川省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周通報(第40期)[EB/OL].[2019-1-25].http://sthjt.sc.gov.cn/ sthjt/c104134/2019/1/25/8e01002e845b4b3381f428861da aff88.shtml.
S19
A
10.15913/j.cnki.kjycx.2020.01.048
2095-6835(2020)01-0122-02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科技項目(編號:2019JDR0233、2019YFSY0005)資助
袁宏(1986—),男,重慶開州人,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資源環(huán)境評價與信息處理、地理信息系統(tǒng)、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