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銀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qū)香雪幼兒園,廣東 廣州 510530)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幼兒園親子活動是指以親子感情為基礎,以幼兒與家長互動游戲為核心內容,發(fā)展幼兒各方面能力,增進親子關系的教育活動。常見的親子游戲活動有親子體育游戲、親子音樂游戲、親子手工游戲、節(jié)日親子游戲、親子運動會、親子春游(秋游)、親子科技活動等。親子活動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實現(xiàn)了家長、幼兒以及教師之間的互動,高質量的親子活動可以提升家園共育的有效性。
作為家園共育的重要實現(xiàn)形式和組織方式,幼兒園親子活動的開展,能夠將家長納入幼兒園教育管理的主體隊伍中,提升家長的教育素養(yǎng),更新其幼兒教育觀念,學習有效的育兒方法等。此外,親子活動也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方式之一,它對幼兒認知、情感、人際交往等方面有促進作用,親子活動的開展還讓幼兒為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而感到欣喜與自豪,促進幼兒自信心和主動性的發(fā)展。
親子活動對幼兒、家長及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都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在現(xiàn)實教育教學中,親子活動還存在諸多問題,如親子活動的形式流于表面,親子互動效果差,家長和幼兒的角色定位不明確,教師的組織指導不到位等。因此充分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解決親子活動中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本研究以筆者所在幼兒園9 個班的教師和幼兒家長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大班教師7 名,中班教師6名,小班教師7 名,全部為一線帶班老師,共計20 名;并隨機在每個班內選取20 名幼兒家長作為調查對象,共計180 名。
(1)問卷法。采用自編問卷“幼兒園親子活動現(xiàn)狀調查(家長問卷)”,通過問卷星軟件對幼兒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發(fā)放問卷180 份,回收175 份,回收率97%,其中有效問卷171 份,有效率95%?!坝變簣@親子活動調查問卷”共計23 題,其中選擇題21 項,開放性問答題2 項。問卷包括五個維度,分別是:幼兒家長親子活動參與度、幼兒家長親子活動觀念、親子活動開展意義、親子活動的形式與效果、幼兒家長對幼兒園親子活動的建議。
(2)訪談法。采用“幼兒園親子活動現(xiàn)狀調查(教師訪談)”對20 名教師進行結構性訪談,訪談結果有效率為100%。訪談提綱主要從教師親子活動觀念、親子活動中教師的組織與指導、現(xiàn)存的問題和原因這三個維度進行設計,共計10 項問題。
(1)親子活動開展的必要性得到一致認同。家長(95%)和教師(100%)都認為幼兒園有必要開展親子活動。從教師的訪談中得知,現(xiàn)今大部分家長把教育孩子的任務托付給老師,沒有花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親子活動的開展,幫助家長走進幼兒園,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拉近教師與家長的距離,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使得家長愿意積極與幼兒園、教師合作,提升家園合作的有效性。
(2)親子活動的價值得到認可。95%的家長認為,開展親子活動,可以促進家長與幼兒園的聯(lián)系,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長,密切親子關系,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通過親子活動深入幼兒園,看到幼兒在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優(yōu)良品質,同時也了解到幼兒在集體生活與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親子活動的開展也讓家長明確教師階段性教育目標、內容及教育方式,從而更好地配合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工作。
(3)家庭教育質量得到提升。調查發(fā)現(xiàn),在親子活動中,家長能更好地認識到自己在幼兒成長與發(fā)展中的價值,調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轉變以往的旁觀者、指導者角色,做幼兒活動中的合作者與支持者,從而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在親子活動中,家長能夠模仿教師的教學示范,并遷移到家庭教育中,提高親子互動效率。在“你認為參與親子活動對你和孩子有何作用”這項開放性問題中,家長普遍認為,通過親子活動能夠意識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明白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理解的方式去交流,要尊重孩子。同時也意識到幼兒園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在培養(yǎng)孩子自主性、獨立性、專注力方面的良好效果。家長學有所得,并對幼兒園親子活動的開展給予好評。
(1)親子活動中父親參與較少。家長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0%以上的親子活動是由母親參加的,父親參與的親子活動只有23%。由此可見,父親在親子活動中參與度不高,這也是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缺失的一個證據。調查發(fā)現(xiàn),室內的比較安靜的親子活動,95%以上是由母親或者祖輩參加,而戶外的親子體育活動和親子建構活動,父親參與比例有所上升,但也不超過40%。通過活動后對母親的訪談得知,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角色定位和分工是導致這一結果的重要因素。
(2)家長參與度受親子活動形式影響。本園組織過的十項親子活動中,家長參與度最高的五項分別是親子體育(70%)、親子建構(66%)、親子春游秋游(65%),根據時令節(jié)日開展的親子活動(49%)和親子小喇叭活動(33%)。而最受家長歡迎的5 項親子活動分別是:親子體育(59%)、親子建構(57%)、親子烘焙(42%)、親子春游秋游(42%)和親子美術(34%)。可見,幼兒園經常組織的親子活動也是幼兒家長比較喜歡的,同時也說明其他親子活動有必要進行調整,突出親子活動的趣味性和教育性,教師組織過程中要更加細心和嚴謹。
(3)親子活動組織頻次能夠保障家長參與度。65%的家長認為親子活動應該一個月開展一次,每次活動時間為1 小時至2 小時,幼兒園教師也一致認為每月開展一次親子活動是最佳的頻率。這與本園現(xiàn)在做法一致,既保障了教師組織親子活動的質量,也調動了家長參與親子活動的積極性。
親子活動是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幼兒園應該將親子活動納入到教育工作計劃中,制定親子活動的目標定位、內容框架、組織實施方式和評價方案,讓教師和家長有章可循,有的放矢,找到自己的工作重點和配合方向,避免活動開展的隨意性。
親子活動中,家長角色定位往往會出現(xiàn)偏移情況,如父親角色缺位,家長參與度不高,或替代幼兒參與活動,剝奪幼兒操作的機會等。為此,社會和幼兒園需要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加強教師與幼兒父母之間的溝通交流,引導家長扮演好參加者、支持者、學習者以及教師協(xié)助者等角色。
高質量的親子活動需要精心設計和有效組織,教師應通過多渠道來提升親子活動設計與組織的能力。首先,應依據幼兒興趣和水平來設定活動內容,難度適宜,既能讓幼兒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又能讓家長學習到陪伴孩子的技巧;其次,充分利用好家長資源,鼓勵家長為親子活動獻計獻策,吸引更多家長參與到家園共育中;再次,對親子活動的內容和方式進行多元化開發(fā),豐富親子活動形式;最后,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多向有經驗的教師取經,通過評價與反思,不斷改進,增強親子活動組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