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祥青
(廣西賀州高級技工學校,廣西 賀州 542899)
汽車鈑金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汽車結構、汽車特征、汽車鈑金維修工具與使用技能、汽車車身損傷鑒定、汽車車身損傷或變形后的矯正等,其主要目標是為汽車企業(yè)培養(yǎng)高技能、高水平的專業(yè)維修人才。在汽車大量普及的社會背景下,職業(yè)學校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課程優(yōu)化,加強汽車鈑金課程實訓教學,滿足消費市場對汽車維修與服務人才的需求。
汽車鈑金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職業(yè)性較強的課程,學生在剛接觸時,在理論與實踐分離的教育模式下容易出現(xiàn)理解不到位、動手操作能力不強等情況。雖然部分職業(yè)院校專門開設了汽車鈑金的實訓教學課程,但缺乏專用汽車鈑金實訓場地,實訓教學組織困難,學校設備數(shù)量不足等,再加之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實訓教學效果不理想,無法滿足企業(yè)汽車維修對人才技能的需求。而汽車鈑金崗位更注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只有經(jīng)過反復的、長期的訓練,學生才能真正掌握鈑金修復技術。因此,在學?,F(xiàn)有資源和設備環(huán)境下,優(yōu)化汽車鈑金課程實訓教學,是提高實訓教學效果的必然途徑。
鈑金維修技術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要求較高,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示范與講解準確,練習恰當,有效提升學生實踐技能水平。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的實際工作任務作為項目驅動,讓學生在接近實際工作的環(huán)境中進行實訓,有效突破傳統(tǒng)實訓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從而使學生成為汽車企業(yè)所需的鈑金維修專業(yè)技能人才。
傳統(tǒng)的實訓教學往往按照知識的先后順序進行實訓,缺乏系統(tǒng)性,導致學生在某一技能上無法進行深入研究與操作,從而使學生始終處于淺層學習狀態(tài)。因此,結合汽車維修崗位對人員的技能要求,教師應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工作任務為載體,對汽車鈑金專業(yè)課程內容進行重構與組合,形成以下幾個實訓模塊。模塊一,現(xiàn)代汽車車身結構設計。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現(xiàn)代汽車車身的基本結構、材料及車身板件的連接方式。模塊二,鈑金基本工具的使用技巧及安全防護知識。主要目標是掌握汽車維修手動、電動和氣動三種鈑金基本工具的使用技巧,了解車身修復間的管理制度及個人安全防護用品的穿戴。模塊三,車身損傷診斷、修復及更換技巧。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車身板件損傷變形的評估方法及學會運用正確的技巧對板件凹陷處進行修復。
由于中職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而且受到條件限制,對于大型車身的修復無法做到人手一臺,因此在實訓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參照汽車維修店的班組人員配備情況以及“同組異質”的基本原則,以4 人到5 人為一個小組對學生進行合理劃分。每個小組安排動手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較強的學生擔任小組組長,實行“組長負責制”,引導學生高效進行實訓,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實踐練習,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發(fā)展。同時,為了確保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有效指導,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中挑選出參加過鈑金技能大賽的學生作為助教,這樣既能幫助教師減輕負擔,又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
此外,在開展實訓教學活動之前,要做好學生安全教育工作。由于在汽車鈑金維修過程中,需要使用到手動、電動和氣動工具,同時,鈑金維修容易產(chǎn)生大量鐵屑、粉塵、各種噪音等,所以要正確穿戴防護用品,這是進行鈑金課程實訓教學的重要前提。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迅速調動自己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認知,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并實現(xiàn)對知識體系的構建。在汽車鈑金項目式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可幫助學生了解項目內容,引導學生高效地進行實操練習,激發(fā)學生參與項目任務的興趣。例如,在“模塊三”的實訓教學中,教師以“車門板件的變形評估和修復”這一典型任務為載體,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創(chuàng)設以下教學情境:車主張某在春運期間開車回家,在高速路匝道上與另一輛小轎車發(fā)生了嚴重擦碰,導致車門凹陷變形,之后到汽車4S 店進行售后維修,請你使用鈑金技術對車門進行凹陷修復。
學生根據(jù)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分析需要使用哪些工具、需要完成哪些任務。在上述情境中,要利用鈑金技術對車門進行凹陷修復,首先必須確定車門的凹陷范圍及凹陷點,然后根據(jù)受損范圍和受損程度,合理選擇鈑金技術及工具進行修復。
學生在明確了項目任務后,小組成員要相互討論,制定研究方案和進行小組成員分工。首先要通過認真觀察車門,確定損傷的范圍,并標記出受損部位的邊緣,教師要針對各個小組所確定的損傷范圍進行分析與總結。
第一步,確定板件受損部位及損傷程度,學生具體操作如下。(1)利用目視檢查和觸摸檢查確定損傷范圍。首先通過目視檢查,借助燈光尋找車門的凹陷點,將燈管放置在需要修復的板件上方,找到凹陷點。然后通過觸摸檢查,從不同的方向輕輕觸摸損傷板件的表面,感受損傷的凹陷和凸起,進而評估板件的損傷范圍。(2)利用按壓法評估板件的損傷程度。用足夠的力度按壓受損部位,直到拇指發(fā)白,對受損部位和未受損部位的張力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車門彈性變形和塑性變形的部位。在此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小組在按壓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及所找出的變形部位區(qū)域予以分析和總結。(3)利用對比法評估受損板件的損傷程度。將受損板件和未受損板件的凸起與凹陷部位進行對比分析,檢查是否存在高點和凹陷點,這些點都在什么地方,通過準確的定位與分析,判斷板件的損傷程度,為板件的修復奠定基礎。
第二步,在第一步確定板件受損部位和損傷程度后,小組共同合作探討板件凹陷的修復技術,并進行鈑金維修的實踐練習。(1)學生認真穿戴好防護用品,準備鈑金錘、頂鐵等工具,檢查工具上是否存在油漬、手柄是否松動、工作面是否光滑等,在確保人身安全和工具可以正常使用的前提下開始對板件受損部位進行維修。(2)首先對板件受損的部位進行觀察、測量與分析,并畫出變形區(qū)域,用氣動打磨機對受損部位的油漆層進行清除。與此同時,要檢查磨料是否已經(jīng)清潔干凈,如果磨料之間仍有連接,可采用刷子進行清除,在打磨結束后采用吹塵槍去除表面的灰層,并在板件受損處打磨搭鐵區(qū)域。(3)完成上述工作后,將工具放入工具箱中,使用頂鐵與鈑金錘對板件的凹陷處進行粗整形。接著用大力鉗將搭鐵線固定在板件受損部位,在確定合適焊接部位后,開機進行試焊,調整修復凹陷部位外形,用整形架對凹陷部位進行反復的拉伸,用鈑金錘進行整體外形的修復。當凹陷部位逐步被抬升起來后,進行外形的精修。(4)檢查修復后的板件外觀是否光滑、平整且無穿孔,并用直尺對整形部位進行測量,確定修復板件的平整度。(5)最后,在板件受損修復完成后,關閉修復機,整理工具,并做好維修場地的清潔和除油工作。
總之,中職汽車鈑金維修課程實訓教學的目的是促進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發(fā)展,讓師生能在“做中教、做中學”。教師要重構實訓模塊,引導學生做好實訓準備,創(chuàng)設情境,明確項目任務,使學生扎實掌握汽車鈑金知識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