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義峻
摘要:在互聯網的影響下,廣播的傳播力不斷下降,尤其是在融媒體、自媒體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廣播節(jié)目的觀眾出現了下滑現象。為了能夠有效地解決該問題,廣播電臺記者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充分發(fā)揮自身官方媒體公正性與真實性的優(yōu)勢,利用廣播電臺的公信力來提升自身的影響力。本文首先研究了寫作與采訪能力在如今競爭激烈的媒體環(huán)境中對記者的重要意義,其次著重分析了在不同環(huán)境下,廣播電臺記者應該如何應對,并正確地梳理分析出新聞的真相,從而提升其采訪與寫作能力。
關鍵詞:廣播電臺記者;采訪能力;寫作素養(yǎng)
一、提升記者寫作與采訪素養(yǎng)的必要性
(一)提升采訪能力的專業(yè)要求
包括廣播電臺在內的信息傳播的及時性與準確性是新聞行業(yè)的基礎守則,其更是記者群體職業(yè)生涯的一貫追求所在。在進行信息采集時,記者需要正確認識自己的現有采訪水平,明了自身優(yōu)勢與不足,以便在采訪中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避開現有不足,對采訪這一工作始終秉持謙謹態(tài)度,保證采訪全過程的客觀公正與邏輯嚴謹。只有進行新聞采集的記者明確在工作中的定位,對新聞報道持有單純的崇尚與虔誠,秉持為人民大眾展現事情真相與社會百態(tài)的理念,抓住事物的每一個有新聞挖掘潛力的細節(jié),力爭為群眾展現事情全貌,為人民評判與社會評價提供事實基礎。用心采集新聞當事人信息與心聲,將通常來說人們無法看到的事情另一面通過采訪提問的方式展現在大眾面前,力爭做引發(fā)相關群體共鳴的新聞報道,為社會注入溫情。以上都是包括廣播電臺在內的記者群體應該遵守的行業(yè)準則,是其工作天職,這也是追求事情真相的新聞行業(yè)在社會發(fā)展中的珍貴所在,采訪作為新聞報道的起始關鍵環(huán)節(jié)對保證信息的及時準確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提升記者采訪能力是該職業(yè)的專業(yè)要求。
(二)強化寫作能力是事情真相的傳播途徑
廣播電臺記者較高的采訪素養(yǎng)終將體現到文字形式的新聞報道撰寫層面,因此,為了與采訪內容相契合,高度還原采訪場景與對話,需要記者具備良好的寫作能力,保障新聞文稿的水準與傳播觀感。一旦電臺記者的新聞報道撰寫能力不符標準,不僅會造成新聞事情真相的扭曲與對當事人的曲解甚至傷害,而且還會社會狀態(tài)的整體發(fā)展造成消極影響。隨著互聯網與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各類型媒體的出現,使傳統(tǒng)新聞行業(yè)受到一定的市場沖擊,因此,提升記者的文字表達能力也是求得生存的途徑之一。只有記者能夠利用文字傳達最大程度的事情真相,符合時代發(fā)展與人們心理,切實啟發(fā)人們對社會現象的反思與改進,才真正能夠受到大眾的歡迎。
二、如何培養(yǎng)記者的采訪與寫作能力
(一)正確認知新聞記者的職責
目前新聞行業(yè)出現的采訪與寫作方面的缺陷,其原因大多出于以下兩種:首先,新聞企業(yè)的采集攝像等設備落后陳舊,記者進行新聞采集的工具不足,影響正常的采訪與文字撰寫;其次,記者群體沒有正確認知自身職業(yè)的責任,對能力提升產生懈怠情緒。就設備問題是資金投入等措施可以很快解決的,然后一旦記者對職業(yè)認知出現偏差,無法提升自身的采訪與寫作能力。因此,提升記者采訪與寫作能力的首要途徑即使其正視新聞行業(yè)的純潔性與嚴謹性,將事情真相作為職業(yè)追求的目標,通過采訪與寫作能力的提升傳達給人民群眾。
(二)結合電子設備提高效率
采訪階段可以利用電子設備同時收集視頻和音頻素材,如果時間允許應當在采訪完成后的第一時間整理材料。畢竟如果過一段時間再整理,對采訪過程中內容、邏輯和細節(jié)的記憶會相對模糊,新聞撰寫的難度也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上升。在采訪剛完成的時間里,采訪記者的記憶將會更加清晰,感受也會更加深刻,在這個時間段里對材料進行整理并撰寫新聞,能夠生產出更加優(yōu)秀的采訪作品。電子設備在采訪過程中的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最終作品的質量。通常情況下,采訪者會消耗更多的時間在采訪音頻、視頻材料的整理方面,如果獲得的采訪素材完整性較高,整理之后就能夠得到相對完整的采訪結構。整理階段,記者應當給不同的音頻視頻素材進行標注,在撰寫采訪報道的時候可以直接參考這些標注,完成整體新聞采訪報道的編寫和潤色。
(三)接受并適應不同的寫作環(huán)境
對于廣播電臺的記者而言,工作的節(jié)奏十分緊湊,記者必須要在短時間內拿出足夠使用的稿件,稿件的質量也必須要保證在平均水平以上。很多記者并不能時刻處于最合適的寫作環(huán)境當中,編寫稿件的效率難以控制。記者對于寫作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關系到其工作的效率和質量。想要應對這一方面的問題,記者就必須要有意識地對自己適應不同寫作環(huán)境的能力進行強化,盡可能在不同的寫作環(huán)境中保持活躍的思維和高效的寫作。訓練的方式可以是在相對復雜的環(huán)境中嘗試寫作,常見的復雜環(huán)境有咖啡廳、廣場、公園、餐廳等,適應性訓練能夠幫助記者更好地對抗不同寫作環(huán)境帶來的干擾。
(四)深入挖掘題材價值,強調觀點的獨特性
挖掘新聞題材的價值也是廣播電臺記者必須要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能夠撰寫并細化報道新聞,也是對新聞消息本身準確性的有效還原。而從哪種角度出發(fā)去看待新聞,記者所選角度的合理性,也是判斷記者個人能力水平的關鍵性因素。深度挖掘新聞材料中的細節(jié),記者自身對新聞事件的了解也會更加透徹和深入,編寫的新聞材料質量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電臺記者獲取新聞材料及相關信息之后,要由淺入深由面到點對材料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并將自身對新聞事件的認知和理解通過稿件體現出來,編寫的稿件必須要保證其內容的真實性和客觀性。有吸引力的內容和獨特的思想是新聞事件的靈魂,缺乏這兩個要素的新聞材料自然難以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如果稿件通篇只是對事件的描述,即使文筆再好也難以避免閱讀時的枯燥感。獨特的思想是吸引讀者注意力的關鍵因素,很多時候讀者更期待記者對新聞事件的解讀,如何正確地解讀事件并保持事件的真實性,也是廣播電臺記者在編寫新聞報道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內容。
(五)恰當把新聞采寫尺度
作為廣播電臺的記者,要對事件相關的信息資料進行廣泛的收集,在對其整理分析對整個事件有清晰的認識基礎之上,在利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敘述出來。在這其中就需要準確把握采訪與寫作的尺度,采訪與信息資料收集時,要盡可能地廣,要對整個事件有真實且全面的認識。在寫作時要盡可能地簡,要用客觀的語言來陳述事件,不能將個人情感融入其中,影響讀者對事件的判斷。
(六)注重采寫過程的人性化
廣播電臺的記者要提升自身采寫能力,注意采寫過程的人性化,并盡可能地挖掘一些讀者喜聞樂見的大事件來吸引讀者,這樣才能發(fā)揮新聞的作用與價值。新聞采寫中的人性化指的是記者要通過新聞事件的描述,表達出對事件人物的人文關懷或表達出讀者的心聲。要傳遞社會中的正能量,讓讀者受到新聞事件的感染,充分發(fā)揮新聞在社會中的作用。
三、結語
由以上可知,想要提高電臺記者的采訪與寫作能力就需要其多看多練多總結。為了電臺能夠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必須針對采訪和寫作進行一系列的訓練,既要提升其寫作內容的可觀賞性、趣味性,又要確保內容恰當地表達事實,還要在表達中弘揚正確的精神??偠灾?,新聞人要能夠對社會信息高度敏感,能夠在大量的信息中篩選真實有用的信息,并對其進行合理的編寫,同時加入正確的導向,唯有如此,新聞方可具備感染力,能夠吸引越來越多的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