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徽
一直被閨蜜引以為豪的兒子,最近卻讓她苦惱不已。她常??吹缴弦幻脒€是天使的兒子,下一秒就變成了惡魔,一點小事就能夠點燃怒火:不讓看電視,就發(fā)脾氣扔?xùn)|西;貪吃零食,不想吃飯,就賭氣不開心;在家玩游戲,總要贏才行,輸了就撕東西;逛商場時一定要買新玩具,不給買就躺在地上大哭。面對兒子這些任性和不講理,閨蜜頭疼卻又無奈。
其實,哭鬧、發(fā)脾氣如同開懷大笑一樣,都是孩子的表達方式。孩子摔東西、撕東西、扔?xùn)|西是在宣泄自己的情緒,要知道,比發(fā)脾氣更可怕的是,孩子慢慢地成為一個不會表達的人。
有教育專家指出:孩子喜歡在家里表達全部情感,是因為在家里能夠被傾聽和理解,孩子在家里被理解得越多,在外面就會表現(xiàn)得越好。我把這番道理講給閨蜜聽,她便試著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接納他表達情感的方式,適當(dāng)加以引導(dǎo)。果然,她們母子之間的相處比以前愉快了許多。
我有一個朋友曾經(jīng)在微信群里抱怨5歲的兒子非常淘氣:沙發(fā)摳出了一個個洞;新買的玩具沒玩兩天就拆得稀巴爛;沒穿幾天的褲子膝蓋處磕破了;蠟筆彩筆涂完身體涂衣服、涂完墻壁涂家具,涂出了一幅幅“家庭新景象”。這個朋友無法理解孩子,也總是郁悶無奈。后來,她向一位從事兒童心理學(xué)研究的專家咨詢,對方告訴她:不要只看到孩子搞破壞的一面,要懂得這是孩子感知世界的方式。這時期的孩子愛模仿、愛探究,創(chuàng)造意識強烈,這是生命成長的需要。孩子渴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去感知和探索事物,他們對活動過程感興趣,卻并不知道不當(dāng)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聰明的媽媽會保護孩子的這種探索欲,等他過了這個特殊的階段,自然就不會總是搞破壞了。
一位媽媽與我分享了女兒泡腳的故事。泡腳時,她女兒會不斷把水弄灑到地板上,對媽媽的“怨言”充耳不聞,反倒輕松地說:“用紙巾擦干就好了?!庇谑?,女兒拿著紙巾擦地板上的水,擦著擦著卻把紙巾泡進了洗腳盆里。媽媽提醒她不要這樣做,她卻從中發(fā)現(xiàn)了紙巾吸水后不容易爛的現(xiàn)象,激動地叫嚷著要媽媽一起來玩“紙吸水”的游戲。接著,她嘗試著把報紙、卡紙、畫紙、花紙等不同的紙放進水里,一連玩了好幾天,發(fā)現(xiàn)了很多神奇的“秘密”,還將這些“秘密”滔滔不絕地與媽媽爸爸分享??粗臐M意足的女兒,這位媽媽慶幸自己的不阻攔和不干預(yù),讓孩子以自己的方式獲得了快樂。
孩子成長的奇跡,就在父母本能的愛和全部的信任里。成年人應(yīng)該努力去理解兒童的需要,支持孩子自然而獨特地成長,允許他們堅持自我,樂于探索,敢于表達,用自己的方式經(jīng)歷人生一輪又一輪的成長,最終成長為最璀璨的自己。
(責(zé)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