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樹懷
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一味抱著慈悲的心腸為兒女犧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壞的教育者?!彪m然“嬌慣出逆子”已成為世人的共識,但在生活中,卻有些家長在“一切為了愛孩子”的錯誤理念影響下,自覺或不自覺地嬌縱、溺愛著孩子,最終導(dǎo)致家庭教育的悲劇。
讓孩子“三觀”崩塌
河南省原陽縣的任素蘭年近四十得子,簡直要把心掏出來給兒子,對兒子百般嬌慣溺愛,處處滿足,事事依從,致使孩子在家里養(yǎng)成了說一不二、專橫跋扈的毛病,隨著年齡的增長,兒子根本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上初中后,兒子因曠課媽媽說了他兩句,這下可惹
惱了“小皇帝”,兒子把媽媽臭罵了一頓,又砸壞了家里的收音機和家具,然后揚長而去。
任素蘭為兒子花費了全部心血,成天像供祖宗一樣供奉著,兒子卻這樣對待她,這讓她肝腸寸斷。一時想不開的她,第二天服毒身亡。
任素蘭自殺后,其丈夫找到兒子說:“你母親生你的氣,喝毒藥自殺了,你可闖了大禍呀!”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兒子把眼一瞪竟吼道:“你啰嗦個啥?想死,你也去死,把你跟她一塊兒埋了得了!”
是誰讓“白眼狼”兒子如此喪盡天良?毫無疑問,是夫妻倆對兒子從小百般嬌縱與溺愛,處處滿足、事事依從造成的。
剝奪孩子成長的機會
某位大學(xué)生,畢業(yè)前學(xué)校準備公派他出國深造。這位大學(xué)生聽說要出國,竟整日寢食難安,恐懼得不得了,因為他不會料理自己的生活,連洗衣疊被、整理學(xué)習用品都要他人幫助才行。在恐懼中,不知所措的他竟然精神失常了。
這令人費解的結(jié)果是怎樣造成的?原來,這位學(xué)生的父母從小就對他的生活全部包辦代替,為了他能全力以赴地學(xué)習,家中什么事也不讓做,即使上了大學(xué),生活上也都是家人或雇人幫助。父母的口頭語是:“兒子,什么事都不用你管,你的任務(wù)就是學(xué)習?!?/p>
壓抑孩子的潛能開發(fā)
孩子的智力開發(fā)是家長最關(guān)心的事,怎樣進行早期智力開發(fā)呢?每個新生兒智力都處于發(fā)展階段,潛在的智力能否轉(zhuǎn)化為實際的智力,取決于后天能否得到適宜的培養(yǎng),最重要的是在嬰幼兒時期能否給他合理的感官刺激。當各感覺器官得到充分刺激,能夠促使大腦不斷完善,各個功能區(qū)都能發(fā)揮出最大效能,智力潛能就會轉(zhuǎn)化為實際智力,讓孩子變得更聰明。
嬰幼兒要獲得充分的感官刺激,就要不斷接觸外界事物,就要不斷地探索、嘗試,就要在玩耍游戲、生活自理、家務(wù)勞動、獨立做事中動手動腦,積極思考,獨立地進行分析、辨別、判斷,這就是早期智力的開發(fā)過程。
實踐是知識的來源,也是智力開發(fā)的來源。父母如果對孩子應(yīng)做的所有事都包辦代替,放縱孩子的懶惰散漫,甚至對孩子做什么都不放心,剝奪了孩子獨立做事的權(quán)利,孩子就會事事懶得動手動腦,天長日久就壓抑、泯滅了孩子的智力發(fā)展,使孩子退化成為笨拙的人。
嬌縱與溺愛日常表現(xiàn)還有很多,孩子在家享有特殊待遇吃獨食,好的食物只供孩子一人享用;老人可以不過生日,孩子過生日得買大蛋糕;輕易滿足孩子,要什么就給什么,生怕孩子受半點委屈;一家人時刻關(guān)注、體貼孩子,生怕惹孩子不滿意;放任孩子生活懶散,飲食起居、玩耍學(xué)習沒有規(guī)律,放任孩子長時間玩手機、看電視;孩子吃飯、睡覺、穿衣等都要祈求央告;孩子受點小委屈或有點病痛,父母長輩就驚慌失措;孩子以哭鬧要挾父母,父母惟命是從……
嬌縱與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的愛,它將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這樣的愛不是愛而是害,它可能貽誤孩子,甚至毀掉孩子的一生。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