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行
鄒城市良種繁育中心 山東濟寧 273518
規(guī)范出完整的高產小麥種植技術可以更好地提高小麥的產量以及質量。農民們在小麥的種植中選取合適的小麥品種、使用正確的栽培技術,可以更好的促進我國小麥產量的提高。
小麥的生育期長短因緯度、海拔、品種特性、氣候條件和播種早晚的不同而有很大差異。冬小麥(秋季播種)生育期多為230d左右,春小麥(春季播種)生育期多為100~120d。小麥品種有很嚴格的地域性,如果南方引用北方品種,因南方溫度高,日照時間短,而表現(xiàn)春化和光照發(fā)育遲緩,常表現(xiàn)遲熟;南方品種北移,由于北方溫度低,日照時間長,一般表現(xiàn)發(fā)育早,凍害嚴重。因此,必須從緯度、海拔和氣候條件比較接近的地區(qū)去引種。小麥全生育期包括出苗、分蘗、起身、拔節(jié)、孕穗、抽穗、開花、灌漿和成熟期。在栽培管理上應該根據品種的階段發(fā)育特性,綜合考慮品種布局,適宜的播種期和播種密度,以避免凍害,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
在小麥品質選擇的過程中,優(yōu)良的小麥品質可以有效的提升小麥的整體品質,選取優(yōu)良品種種植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種植環(huán)節(jié)出現(xiàn)風險。因此,在選擇小麥品種的時候要盡可能的選擇適宜的播種時間,通常會選擇多代雜交型的優(yōu)良小麥品種,提升小麥生長過程中的抗蟲性能和抗自然災害的能力。
播種過程中需要重視提升小麥品質。這個過程中的播種情況直接關系到小麥未來生長情況。需要謹慎選擇小麥播種時間和播種密度,以及小麥播種深度等因素。在選擇播種時間的時候,主要依據小麥品種是否適合該地區(qū)的氣溫條件,從而提升小麥種子的成活率。在播種密度和深度方面,要盡可能的選擇播種量在300萬粒/公頃以下,其播種深度通常為3cm-4cm[1]。
在施肥過程中要依據小麥的具體生長狀況和生長時期來明確具體的施肥方案。確保土壤內部各種成分的平衡性。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會使用到很多氮、磷、鉀及微量元素,需要及時做好各種元素的補充,從而提升小麥生長速度。
田間管理要運用大量的人力資源,要做好土地平整、田間灌溉、輪作播種、化學調控等。在小麥種植的不同時期,依據具體的生長情況,給予適當?shù)奶镩g管理,提升小麥品質。
小麥成熟后需要做好收割工作。小麥不同生長時期含有的蛋白質各不相同,在臘熟時期需要做好小麥收割。確保小麥蛋白質含量提升,同時保證小麥品質。這個時期,小麥植株莖稈多為黃色,葉片落黃,莖稈有彈性,顏色接近于品種固有的光澤。
小麥品種的選擇需要結合栽培區(qū)域氣候特征、市場需求、栽培條件、土壤肥力等多種因素予以綜合考量,且對不同品種小麥的抵抗能力實行檢測,盡可能選用抗旱、抗寒、抗病能力強的小麥完成栽培。
在播種之前,要對精心挑選好的小麥種子進行播前處理,種子處理可以對病蟲害進行提前預防,主要包括種子包衣和藥劑拌種。種子包衣就是先利用粘著劑或者成膜劑等針對性殺菌劑,迅速固化并包裹在種子外圍,可以在種子不同的生長發(fā)育階段進行緩慢釋放,持續(xù)發(fā)揮抵抗病蟲害的功效;藥劑拌種對小麥病蟲害的預防也有很好的效果,宜選用福美雙可濕性粉劑加上吡蟲啉粉進行拌種,也可以選用混合型專用拌種劑進行拌種。在播種的時候要注意溫度的變化,18℃左右適宜冬性小麥種子播種;半冬性的小麥種子最適宜的播種溫度約為15℃。播種的行距保持在25cm左右,播幅約為3cm,寬幅播種可保證籽粒分散較為均勻,對植株的根系生長較為有利,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小麥的抗寒性和抗逆性[2]。
播種之后還需要進行鎮(zhèn)壓工作,這是提高小麥出苗質量和抗旱能力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土質比較疏松的秸稈還田地塊,土壤中水分流失過快,極易造成干旱;此時若不及早進行小麥鎮(zhèn)壓,有些小麥的根系就會懸在土壤當中,無法深入,在冬季就容易遭到凍害。因此,及時在播種后進行鎮(zhèn)壓,能夠保護小麥根系的正常生長,可以提高小麥的防寒抗旱能力。
小麥播種后,有必要及時檢查田野外觀,在苗量嚴重短缺的地區(qū)應重新種植相同種類的小麥,同時,苗期必須得到充分管理。進入冬季之前,如田間苗量變黃,則是由于土壤肥力不足導致的,因此必須提高土壤肥力,以便小麥可以正常地過冬,并結合冬季灌溉進行一次施肥。小麥進入拔節(jié)期后須做好田間管理,及時進行水分補充,并做好拔節(jié)期、抽穗期和灌漿期的田間施肥操作,以確保小麥高產穩(wěn)定。此外,必須在小麥生長中后期返青前嚴格控制小麥高度,應使用化學改性劑來控制小麥長度。
選擇小麥收獲時間是小麥種植和栽培過程中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其極大地影響著小麥的質量、產量和效益。作為商品谷物,收獲的所有小麥植物均為黃色,籽粒性狀和顏色接近籽粒內部顏色,呈蠟狀,水分含量為20%-30%,最大量為上千籽粒的小麥籽粒品質最好,因而保證小麥高產。必須在成熟期開始時收獲儲備田或繁育場中的小麥,以提高種子的發(fā)芽率[3]。
我國作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口大國和農業(yè)大國,每年對糧食的消耗量都是位居世界前列。而小麥就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我國每年對小麥的需求量極其龐大,其產量的高低也會間接影響著我國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所以優(yōu)質栽培是當前小麥種植工作的發(fā)展方向,需要結合一系列的相關措施,才能實現(xiàn)高效高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