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樹霞
(江蘇省沭陽如東實驗學校 江蘇 沭陽 223600)
近年來,新課改一直強調(diào)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擯棄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學會獨立的思考與自主學習,而不只是應試教育的機器,所以,師生們在這一方面一直在努力著,其中,初中生物課程在這一方面的教學實踐就貫徹得比較不錯,不僅在課程中加入許多實驗過程,培養(yǎng)同學們的自主學習與動手能力,更是在初中生物課的實驗中,提出了分層分組實驗教學法,這使得教學效率更高效,教學效果更顯著,在把課堂交給學生的基礎上,更大程度的實現(xiàn)了對學生個人具體情況的因材施教。
分層合作教學看似只是一個教學理念,其實其中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實踐——分層、合作。接下來,筆者將具體闡述分層、合作的教學方式在初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中的實踐。
1.1 分層。每一個班級的學習情況就像一個金字塔一樣,有特別出類拔萃的同學,也有資質(zhì)平平的中等生,更是有大把的所謂的“不學無術”的差等生或者嚴重偏科的學生,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都去對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了解到每一位學生的基本狀況,同時,也跟其他學科的任課老師及時溝通,掌握學生的第一手資料,全面的認識到每一位學生的優(yōu)缺點,對每一位學生的性格及興趣等因素進行綜合的考量之后,再將班里的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在這里,筆者建議,可以將學生們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1)第一層:全能型學生,這類的學生對于知識的攝入較為敏感,且能夠深刻的理解,思維敏捷,邏輯嚴謹,對于各學科的掌握情況都出類拔萃。這個層次的同學主要在實驗的后期發(fā)揮作用,對實驗結果進行客觀分析,并撰寫實驗報告。
(2)第二層:學習能力不錯,對于初中生物知識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并且愿意對其進行探索,思維靈活性高,這類同學再實驗實踐中,主要負責整體掌握實驗進度。
(3)第三層:資質(zhì)平平,這類同學學習能力一般,在實驗教學中,主要負責大部分的實驗動手操作程序。
(4)第四層:這類的同學,就是學習較差,對學習不感興趣的學生,或者是偏科,對于生物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差的學生。
1.2 合作。在當下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合作起來才有更大的概率獲得共贏,所以,在對學生分層后,我們要繼續(xù)對各層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以使得學生們在實驗教學中可以學會合作學習,有所收獲。
在分組時,我們不能將第一層的學生都分在同一個小組,最差的一層的同學分在同一組,雖然第一層的同學們在同一小組進行實驗學習,可以做到強強結合,更快速高效的完成實驗,但是,這就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將其他層次的學生撇下了。所以,我們在進行分組的時候,要對每一層的同學進行合理的分配,以一個恒定的概率在每一層抽選出學生進行小組組合,這樣在每一小組中的學生,有強有差,可以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讓每一位同學吸取彼此的長處,學習到別人的優(yōu)點,共同搭配完成教師下達的任務,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
既然是分層合作實驗,那么如果在學習過程中選擇單人就可以獨立完成的實驗,那么分層合作教學在初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中將收效甚微,甚至沒有真正意義上發(fā)揮到分層合作實驗的效果,所以,在初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中,教師們對于實驗項目的甄選一定要謹慎。比如在《血液和血型》這一小節(jié)的學習中,在做測定血液成分的實驗時,教師們可以合理的增加實驗難度,讓學生們做抗血凝和血液分層的實驗,然后將實驗步驟,實驗結果,及實驗過程中,對于各實驗工具的詳細使用情況做一個完整的、有條理的記錄。
在學生們小組進行實驗的時候,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理應,還應該觀察一下各小組同學在實驗時的配合與反應,看看哪些同學在實際操作時較為積極,哪些同學對于理論的掌握較為熟悉,或者哪些同學在實驗時偷奸耍滑,閑散懶惰,這些都將,也都應該成為下一次實驗分層分組合作實驗的依據(jù),為日后的實驗合作學習奠定基礎。
分層合作教學模式是分層教學與合作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取二者的長處進行整合,來實現(xiàn)更加理想化的教學。分層合作教學在初中生物分組實驗教學中,以一個新的模式概念進入,幫助學生們在初中生物的學習中,成為課堂的主體,開發(fā)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筆者認為,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來說是如虎添翼的,同樣地,也可以將這種教學模式借鑒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