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花
(福建省南平市政和縣實小林屯分校 福建 政和 353600)
三年級學生的起步作文讓大部分教師犯難。一、二年級只進行寫話訓(xùn)練,三年級開始入篇,不僅要求學生遣詞造句,還要謀篇布局、立意構(gòu)思,因此起步作文成了一個大難題,學生叫苦連天,教師怨聲載道。那么如何教會學生起步作文呢?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憑著這些例子,讓學生能夠用好這些例子,超越這些例子?!边@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引導(dǎo)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還要善用教材,為己所有。下面我就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談?wù)劊绾我劳形谋?,引?dǎo)學生從閱讀中學到方法,嘗試初學習作的樂趣。
教材不僅是閱讀教學的憑借,也是進行習作訓(xùn)練的材料。習作既可以“取其法”,還可以“用其材”。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模仿對于兒童,正如獨立創(chuàng)造對于成人那樣同等重要?!苯處熢谝龑?dǎo)學生讀教材中優(yōu)美的詞句時,孩子們已經(jīng)領(lǐng)悟作者語言表達的方法。此時及時引導(dǎo),讓學生學文中的遣詞造句,修辭手法的運用,依葫蘆畫瓢,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驚喜?!陡火埖奈魃橙簫u》一文,語言優(yōu)美,文章多處用到比喻、排比等修辭。如第四自然段寫魚:“魚成群結(jié)隊地在珊瑚叢中穿來穿去,好看極了。有的全身布滿彩色的條紋;有的頭上長著一簇紅纓;有的周身像插著好些扇子……”。教學中,我引導(dǎo)學生讀,讀后問:這一段美嗎?作者為什么能寫得這么美,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正當學生沉浸在美的興致中,我抓住時機引導(dǎo)鼓勵道:“同學們你們同樣也能寫出這么好的詞句,下面請你們用幾句話寫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庇幸晃粚W生寫了《小鳥》:鳥兒成群結(jié)隊的在天空中飛來飛去,好看極了。它們有的點低頭俯視大地的美景;有的抬頭欣賞天空的白云;有的幾只間互相嬉戲,嘰嘰喳喳;有的干脆停留在電線桿上像五線譜。寫得多好啊,學生不僅模仿文中的遣詞造句,排比的修辭手法也成功地得到了遷移。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呢?
常言道:一樣事,十樣說。言外之意就是說敘事結(jié)構(gòu)影響表達效果。結(jié)構(gòu)是文章的骨架,不同的篇章結(jié)構(gòu)會讓每件事、每個人呈現(xiàn)不同的樣子。要想寫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首先就要布局謀篇。兒童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模仿是他們的天性。教材中一篇篇具體、感人的課文,是學生習作的具體而生動的范文。學生通過深入閱讀,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就會情不自禁的進行了模仿,這比習作課上單純的教學生如何布局收效更快,學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教學中我引導(dǎo)學生理清文章的結(jié)構(gòu),如問:文章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寫什么,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在這樣的分析之后,我再接著引導(dǎo)學生:這種寫法叫總分法,可用在一段話中,也可用在一篇文章中。這種謀篇布局方法,清楚明了,能讓讀者容易把握文章的重點。下面請同學們用這種方法寫一段話。有一位學生寫《狗》:人們都說:“狗是忠實的動物。”這話一點也不假,我出去的時候,它總是跟著跑前跑后,當我的警衛(wèi)。當我全家都出去辦事的時候,它乖乖地在大門口一臥,忠于職守看門。當我們回來的時候,它就搖著尾巴在我們身旁亂竄亂跳迎接我們,嘴里還“唔唔地叫著,像是報告家里安全的情況。寫得多好?。〉谝痪淇倢懝分覍嵉奶攸c,后面幾句分說它怎樣忠實。因為有課文引路,因為有作者無聲的指導(dǎo),學生知道如何下筆,筆下有話可說,所以教室里沒有咬筆、看天花板的現(xiàn)象。
一篇文章的好壞,往往取決于作者的立意和構(gòu)思,所謂立意:就是文章的思想,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它必須明確、新穎、深刻。它真實反映學生的認知水平。課堂上閱讀分析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學生提高認知水平,掌握一定的寫作方法、技巧,為課后的有的放矢指導(dǎo)寫作打下基礎(chǔ)。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在總結(jié)時我就引導(dǎo)學生:“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大部分學生都能說作者想告訴我們西沙群島風景優(yōu)美,物產(chǎn)豐富。還有部分學生說作者還想贊美海防前哨。我告訴學生,這就是文章的中心。我趁熱打鐵:因而平時我們寫作文時也要有目的,不能純粹的記事或?qū)懭?。比如,記事的文章要反映一個什么問題,或說明一個什么道理。寫人的文章要說明寫這個人的目的,要體現(xiàn)或贊揚他的什么品格等。依照課文,這么指導(dǎo),學生就恍然大悟,比簡單的告訴他們中心要明確的效果好多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三年段的孩子要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因此在教學文本時教師就要有意滲透,教給學生修改習作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從小養(yǎng)成修改習作的習慣。如《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教完第五自然段后,我出示這樣一段話:島上有一片茂密的樹林,樹林里都是鳥蛋,還停留著很多鳥,海灘上還有貝殼,好看極了。讓學生先讀后我問:同學們你們認為是課本的那段話寫得好,還是老師黑板上的這段話寫得好。大部分學生說課文那段能圍繞一句話按一定順序來寫。我緊接說:“那請你們告訴老師不好的原因,讓我的作文以后也有進步?!睂W生們興致很高,有的說老師寫得不夠具體,有的說寫得重點不突出……我馬上引導(dǎo):“是啊,你們平時作文寫好后也要多讀幾遍,看看自己寫得文章有沒有啰嗦的地方,有沒有抓住重點,有沒有記流水賬等問題,然后加以修改,這樣你的作文一定會進步很快的?!币騽堇麑?dǎo),使學生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不知不覺中就知道如何修改習作。
總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時時讓學生體會文本的遣詞造句,引導(dǎo)分析各種文體的謀篇布局,領(lǐng)悟作者的寫作目的,再結(jié)合課本后面的小練筆,讓學生多動筆仿寫并進行修改,這樣就能把作者的優(yōu)美語言、寫作方法、寫作思路運用到自己的寫作實踐中去,孩子們掌握了習作的方法,對寫作有興趣了,教師再也不用犯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