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勇
(貴州省仁懷市喜頭鎮(zhèn)云樂小學 貴州 仁懷 564500)
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重要基礎,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充分重視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與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地構建高效課堂,在此基礎上全面提升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為了可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建立高效課堂,那么教師就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課堂交給學生,引導并且鼓勵學生積極地探究知識,進行大膽的思考與質疑,回歸學生的主體地位。例如,在為學生講解《富饒的西沙群島》時,在授課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西沙群島的相關資料進行收集與整理。接下來,在課堂時間,教師要為學生簡單介紹文章內容,并且由學生進行課堂的講授,教師對課堂秩序進行維持,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更好地建立高效課堂。
新課改背景下,為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就要組織學生積極地開展合作學習,這樣才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共同探討與分析問題,更好地理解語文知識,更加準確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溝通能力等。在布置教學任務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生字與讀音進行查明;準確地把握生字生詞的含義與用法;也可以要求學生總結與歸納文章內容;找到文章的表達技巧以及表現手法等;要求學生對作者寫作的目的與表達的思想情感進行探討[1]。例如,在學習《祖父的園子》這篇文章時,教師就要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作者蘊含的深厚思想情感,并且與其他組員探討自己與祖父之間發(fā)生的小故事,深刻體會祖父對自己的深厚情感等。
語文課程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將語文課程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機的聯系起來,消除學生對語文課程的陌生感,拉近與學生生活的距離,積極地開展生活化教學。例如,在學生講解《回鄉(xiāng)偶書》這首古詩詞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個人的經歷對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行體會。在教學中,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大聲地朗讀詩詞,在遇到難以理解的字詞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通過工具書與互聯網等方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字詞的內涵、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談談個人對這首詩的體會,談談家鄉(xiāng)的逸聞趣事、談談家鄉(xiāng)的美麗風景、談談個人對家鄉(xiāng)的情感。接下來,教師要組織學生結合個人的內心感受與思想情感以“我的家鄉(xiāng)”為題開展寫作練習。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這首古寺詞表達的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而且也可以通過寫作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家鄉(xiāng)、熱愛家鄉(xiāng),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伴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技術也在教育領域中獲得廣泛的應用,將其科學地應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使得學生更加快速、準確地把握教學內容,為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在為學生講解《鯨》這篇文章時,假如教師只是簡單地為學生講解課文內容,就會造成學生在大腦中對鯨的印象不深刻、不夠清晰、比較模糊,無法準確地把握鯨的基本特點。在此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作用為學生播放多媒體課件。通過生動、形象的視頻加深學生對鯨的了解與印象,了解鯨的相關習性與基本特點,深化對文章內容的整體把握,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作為一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角色扮演法有著生動、形象的特點,其對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與表演能力有著重要的培養(yǎng)作用。所以,教師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地運用角色扮演法。例如,在為學生講解《少年閏土》這篇文章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大概的梳理與基本把握,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角色扮演。要由每個小組選出3位學生,由其分別扮演旁白、作者與閏土。然后由其他組員擔任編劇或是指揮者,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個人的所學知識實現對課文內容的合理延伸,發(fā)揮豐富的想象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充分地扮演好每個角色[2]。在學生表演完以后,教師要對每個小組的表現情況進行評價。肯定學生的閃光點、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這樣可以使得學生更加深化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也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新課改背景下,通過高效課堂的構建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實用性,幫助學生更好地攻克重難點,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提高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所以,每位語文老師都要加強深入的思考,積極地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在此基礎上有效地深化課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