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嬋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開發(fā)區(qū)學校 江蘇 南京 210000)
小學生處在天真爛漫的花季時代,充滿著童心童趣,喜歡奇思異想,如果辛勤的園丁能把孩子這種鮮明的個性引入到充滿具有詩情畫意書的海洋中,必然會使孩子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開闊孩子的知識視野,豐富孩子的文學底蘊,領悟生活的真諦,那么我們如何開展快樂性閱讀,讓小學生體味書香。首先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讓小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品嘗閱讀的趣味;其次推薦適合兒童的閱讀的書籍,汲取營養(yǎng);第三要循循善誘地指導小學生閱讀的有效方法,使小學生用心用情地閱讀,使小學生在快樂閱讀的過程中眼到、心到、手到,從厭讀到愛讀再到癡迷的讀,真正做到手捧詩卷,心感書香;真正使小學生在快樂的閱讀中掌握閱讀的技能技巧,展示出高效的閱讀精彩。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說明閱讀環(huán)境對孩子的習慣養(yǎng)成特別重要。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我每星期都舉行一次讀書沙龍活動,地點一般我都放在多功能多媒體教室,因為那里窗明幾凈,室內裝修以淺綠色為主色調,使小學生感覺嫻靜、溫馨。這樣便于使孩子們沉浸于輕松、快樂、閱讀氛圍之中,品嘗童話、神話故事,欣賞《我叫神舟號》中描繪嫦娥奔月美麗的傳說,分享《喜洋洋與灰太狼》滑稽場景,感受《中華五千年》里中國燦爛文明史,體會少年版《三國》《水滸傳》的英雄豪邁,同時我總會用欣賞的眼光,激勵的話語,及時的點贊,使孩子們燃起熊熊讀書熱情,自然而然地使孩子與書籍為伴,與書籍交朋友,形成閱讀的好習慣,在書的海洋里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應當成為書籍的王國……要天天看書,終身以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能斷流潺潺的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河流?!闭f明閱讀的氛圍和習慣對孩子是多么的重要。
教育家孔子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闭f明興趣是閱讀的動力之源,也是最好的老師。為了培養(yǎng)孩子愛讀書興趣,用心融情地閱讀,老師可以依據小學生的個性特征和興趣愛好,利用多媒體,靈活的借助于書中插圖、配置音樂,和視頻展示,使小學生身臨其境,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課文的閱讀之中,使之讀地舒心、讀地開心、讀地有聲有色,讀的富有成效。例如,我在上五年級《伊索寓言》里《牧童和狼》和《蟬和狐貍》,為了讓孩子開心的閱讀這兩則寓言故事,我把它設計成一幅幅動感的漫畫,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這樣孩子們興趣盎然地爭先恐后地參與閱讀漫畫下的趣味性對話,使小學生通過快樂性的閱讀,深刻的體會到《牧童和狼》里牧童兩次大叫帶來不同結果而產生了不同情感,體驗到《蟬和狐貍》耐人尋味的故事啟示,感悟到蟬沒有受到狐貍欺騙的道理。通過情境化閱讀,使孩子找到了讀書的樂趣,嘗到閱讀帶來的甜頭。
章學誠:“讀書如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要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陶冶情操增加文學內涵,就必須使小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作為語文老師要精心向學生推薦適合兒童情感健康的書籍,讓小學生在閱讀欣賞中讀出真情實感來,給小學生精神世界充滿正能量?,F在市場上書籍繁雜、魚目混珠,一些不健康的網絡書籍中,有的描寫充滿武打暴力的、有的是虛擬、魔幻、有的是色情,孩子一旦迷戀上這類書籍,孩子們就如食鴉片一樣,沉陷其中不能自拔,給孩子帶來不可估量的精神傷害。所以老師選擇課外書籍時,最好老師要先拜讀一些優(yōu)秀的兒童書籍,然后推薦給孩子們。通過閱讀這些正能量的書籍,增強了閱讀素養(yǎng),積累了充盈閱讀素材,提高了閱讀能力。
宋代思想家朱熹曾經說過:“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弊x書要以讀為本,以悟為主,以練為基。要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興趣,掌握閱讀的有效的方法,老師適時地傳授閱讀的技能技巧,既要孩子收獲閱讀帶來的好心情,又要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成效。例如,對一些重點章節(jié)、篇幅,要求學生用心用情反復閱讀,甚至可以放聲朗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蔽疑闲W語文《推敲》一文,就要求孩子們不僅要了解本文的故事情節(jié),更要對文章中遣詞造句,都要孩子字斟句酌的閱讀;對一些科普性文章,例如《天火之謎》要求學生進行速讀或者泛讀,進行走馬觀花了解文章的意思就行了。還有在閱讀時,我還要求學生準備好閱讀工具書——字典、詞典,以備查找生字生詞,準備雙色筆,好對把文采華麗的用詞、語句、章節(jié)畫出來,寫出自己的感悟和感想;在閱讀中遇到的華麗的詞語,精彩的語句,很有文學魅力的篇幅,我要求學生用筆記本摘抄下來,反復誦讀,久而久之,寫作時美麗的語句就能順手拈來,化為我用,使學生分享閱讀帶來的好處。
“沁人心脾”的書香,就要孩子們在閱讀中找到童心童趣,在閱讀中采摘生活中快樂的瑰寶,感悟人生哲理,從而使學生以閱讀為本,以讀促寫,使寫出來的文章能夠煽情、起波、點睛。在閱讀中使學生分享學以致用帶來的成就之感,從而才能真正實現“快樂閱讀,體味書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