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甜
(江西省宜黃縣鳳岡二小 江西 宜黃 344400)
在這個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重視課堂教學的增效與減負策略,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方式的完善,并且根據(jù)實際的學情來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設計更加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真正達到提高學生參與度的目的[1]。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將增效減負落到實處,通過對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優(yōu)化,真正提高小學階段語文教學的效果,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與提升。
在開展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更加適合學生的智力發(fā)展,而且通過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真正的提高[2]。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善于進行生活情境的構建,挖掘出更多生活中的語文教學素材,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交流以及思考的平臺,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擴展自己的視野,并且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技能,最終實現(xiàn)生活語文化的效果,讓學生成為生活的有心人。例如:當在教學《火燒云》的時候,課文中就主要以自然中的火燒云作為主體進行寫作,作者通過非常形象的語言為學生展現(xiàn)了火燒云的景色,并且激發(fā)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情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進行火燒云圖片的展示,一邊為學生解釋形成火燒云的過程。這個時候教師便能問問學生見過火燒云沒有,描述一下自己所見到的火燒云又是什么樣子,真正提高教學的效率,拉近學生生活與語文教學之間的距離,落實生活內容的引入,真正達到增效減負的效果。
小學階段正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能力的主要階段,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最終讓學生達到共同的進步。教師需要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教學的效果,給予學生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讓學生從傳統(tǒng)學習思維中解放出來,并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3]。教師則主要以引導的身份進行教學,立足于課堂,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落實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例如:當在教學《太陽》的時候,這一篇文章主要是一篇寫物的說明文,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幫助學會說呢過了解關于太陽的知識,幫助學生介紹關于太陽的語言以及表現(xiàn)的方法。在朗讀完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方式來進行關于太陽特點的學習,并且與其它的小組進行交流溝通,互相交換自己的意見,使小學生能夠真正掌握關于太陽的特點。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回去之后寫一篇與太陽有關的文章,將自己了解到的知識寫到作文中去。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給予了學生交流溝通的平臺,而且還能提高教學的效果,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真正的提高,讓學生能夠提升自身學習的興趣,課堂的氛圍變得更加有活力,而且也能達到幫助學生降低負擔,提高學習效果的目的。
為了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師可以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緩解學生的壓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還小,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便會被實踐活動所吸引,教師需要重視語文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寬廣的鍛煉空間,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以及主動性,最終落實語文教學質量以及效果的提升。例如:當在教學《晏子使楚》的時候,教師則可以讓學生們通過表演的方式來進行課外活動的開展,首先將學生分為六個人一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小組合作以及比賽的方式來進行。并且讓學生扮演成自己喜愛的角色來進行表揚,而且也可以即興發(fā)揮讓學生編寫自己的劇本。等到學生表演結束之后則可以為學生評出最佳劇本以及最佳演員等,讓學生們對劇本中的人物進行研究,評論一下這些人物的性格,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啟發(fā)。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能夠真正達到鍛煉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目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落實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讓學生得到全面且綜合的發(fā)展。而且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達到增效減負的效果,落實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開展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時,教師需要重視學生負擔過重的問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真正達到提高教學效果降低學生學習壓力的效果,讓學生得到真正的提升,并落實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